關於體驗與命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當下的體驗若無法被覺察,所經驗到的只是一團無意義的影像、聲音或其他的感官刺激(渾沌的元素)。若這些體驗被個體注意到,它便有機會成為些什麼讓個體日後有機會被運用。這樣的機制是怎麼發生的呢? 我當下聽到了一些話,這些話讓我產生憤怒的感覺,我要可以去辨識我的那種感覺是憤怒,「憤怒」一詞被用來指稱「那種感覺」,也就是說語言工具賦予感覺一個「代號」,我們習慣稱之為命名。但「憤怒」能否完全表達當下的那一種「感覺」呢? 仰賴於個體語言使用的能力。若個體的文化中,沒有合適的詞彙可以指稱某一種「感覺」,或是個體過去的學習經驗中沒有學過與此相襯的詞彙,那麼那種「感覺」很有可能永遠無法被正確命名。那麼體驗與「思考運作」就會變得不流暢。

(以上描述的是感覺發生之後的認知思考階段,也就是情感生理基礎的第二層次運作,是屬於皮質層的運作。)

命名這件事情,是基於溝通的目的,溝通的對象是誰呢? 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他人」。我們常常需要跟自己溝通,這是自我覺察的一部份,我在體驗到某種感覺的當下,我若試圖著去「思考」這個體驗,必須要有可運作的元素,語言是最垂手可及的工具,我們也最常使用語言來進行思考。然而,語言本身是由文化、歷史、眾人觀點、環境累積而來的,已經自成一套系統。當我們以這一套已經被架構好的系統進行思考時,不見得個體所有的體驗都可以在其所學到的語言系統中順利的找到相對應的語彙或語句來適切指稱這個體驗。

有時候我們會看到某些詞語被創造出來指稱某一個狀況,例如,塔綠斑、小草、1450、(我其實不是那麼想使用政治情況去說明,如果有機會,我應該修改成更為大眾文化的詞彙),這些被新創的詞彙常常是運用某些相關、隱喻以逃避(?)直接指稱某事所帶來的罪惡感(?),或是以一種帶有幽默的方式避免直接指稱所造成的種種風險(不論是個體自身的不舒服感受或是可能遭受環境的批評),這樣的詞彙使用也形成一種過渡空間,在這個空間裡包含了想像和創意,也提供自身攻擊慾望的一個阻隔空間,不至讓攻擊慾望無限發散不可收拾。
##X世代、Y世代、草莓族、繭居族,這類的新創詞語,則是提供了一種新型態的分類,是為了新發現的東西給予一個新的「命名」。這種情況也很常發生的個體,但是對於感受或體驗來說,我們卻很少為了發現某種新的感覺而命名。

回到命名是為了溝通這件事情,若一種新的體驗無法以現有的詞彙來指稱時,若基於跟自己溝通的目的,或許我們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命名一種新的感受(Bion在從經驗中學習裡使用各種代號去指稱概念,也是為了避免語言使用的限制),例如,我現在的這個感覺是「阿比阿茲」(當然是我隨意使用的一個詞彙),這說明我現在的狀態【原諒我無法用憤怒、開心、快樂、悲傷這類的詞彙對阿比阿茲加以說明,畢竟它是一種有別於這些詞彙的新的感覺】,自我溝通時若使用這類自創的詞彙,可能也需要一個命名的規則或系統,不然個體也不容易記憶或在各種新創詞彙中迷失。若個體可以覺察體驗,並以自身的方式去加以命名,那麼或許這個人也就不會有思考不流暢的狀況,但我必須要說若有人可以做到此事,那這個人必然是在反思自身領域的擅長者,不需完全仰賴現有的語言工具的超脫個體(也是跳脫文化、歷史、眾人觀點、環境的獨立思考者)。若需要與他人溝通呢? 最佳的狀況還是必須要在現有的語言架構的尋找到合適的詞彙…

上述提到語言思考與體驗不一致的狀況,這中間的差異或許就是精神分析指稱的潛意識內容(或許以潛意識體驗來指稱更合適)。這部分的想法,就保留到之後有機會再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荒煙漫草有方圓
0會員
5內容數
小花園坐落於荒煙漫草中,依著方圓排序雜亂的生活所思、所感、所讀、處境及體驗。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重點摘要: 6 月繼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強調維持高利率主因為關稅 點陣圖表現略為鷹派,收斂 2026、2027 年降息預期 SEP 連續 2 季下修 GDP、上修通膨預測值 --- 1.繼續維持利率不變,強調需要維持高利率是因為關稅: 聯準會 (Fed) 召開 6 月利率會議
Thumbnail
重點摘要: 6 月繼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強調維持高利率主因為關稅 點陣圖表現略為鷹派,收斂 2026、2027 年降息預期 SEP 連續 2 季下修 GDP、上修通膨預測值 --- 1.繼續維持利率不變,強調需要維持高利率是因為關稅: 聯準會 (Fed) 召開 6 月利率會議
Thumbnail
當下的體驗若無法被覺察,所經驗到的只是一團無意義的影像、聲音或其他的感官刺激(渾沌的元素)。若這些體驗被個體注意到,它便有機會成為些什麼讓個體日後有機會被運用。這樣的機制是怎麼發生的呢? 我當下聽到了一些話,這些話讓我產生憤怒的感覺,我要可以去辨識我的那種感覺是憤怒,「憤怒」一詞被用來指稱「那種感覺
Thumbnail
當下的體驗若無法被覺察,所經驗到的只是一團無意義的影像、聲音或其他的感官刺激(渾沌的元素)。若這些體驗被個體注意到,它便有機會成為些什麼讓個體日後有機會被運用。這樣的機制是怎麼發生的呢? 我當下聽到了一些話,這些話讓我產生憤怒的感覺,我要可以去辨識我的那種感覺是憤怒,「憤怒」一詞被用來指稱「那種感覺
Thumbnail
電影很難看嗎?沒關係,就離場吧。
Thumbnail
電影很難看嗎?沒關係,就離場吧。
Thumbnail
我們在練習顯化時,偶爾會出現自己不想要的 3D現實。 當自己害怕的劇情(3D現實)出現時,寶貝們可以回想一下: 這個劇情是否曾經閃過你的腦海中?並且盤旋了一段時間? 那,為何大腦會忍不住一直思考那些自己害怕的東西? 答案就是:因為我們產生了 情緒。 凡人(還未接觸過顯化/剛接觸顯化的人),大腦
Thumbnail
我們在練習顯化時,偶爾會出現自己不想要的 3D現實。 當自己害怕的劇情(3D現實)出現時,寶貝們可以回想一下: 這個劇情是否曾經閃過你的腦海中?並且盤旋了一段時間? 那,為何大腦會忍不住一直思考那些自己害怕的東西? 答案就是:因為我們產生了 情緒。 凡人(還未接觸過顯化/剛接觸顯化的人),大腦
Thumbnail
科學證據揭露喜怒哀樂如何生成
Thumbnail
科學證據揭露喜怒哀樂如何生成
Thumbnail
體驗的過程是為了找到意義 ●體驗的定義? 體驗是人透過五官、身體感官感觸周圍事物事件的一種過程,需再透過反覆思考,進行更深層的反饋,並對此經歷後給予記憶,並試圖記錄下來,方便未來串連成自己的人生藍圖,找到人生的意義...
Thumbnail
體驗的過程是為了找到意義 ●體驗的定義? 體驗是人透過五官、身體感官感觸周圍事物事件的一種過程,需再透過反覆思考,進行更深層的反饋,並對此經歷後給予記憶,並試圖記錄下來,方便未來串連成自己的人生藍圖,找到人生的意義...
Thumbnail
大眾能量解讀,請憑直覺選一組吧 ☺️
Thumbnail
大眾能量解讀,請憑直覺選一組吧 ☺️
Thumbnail
你在什麼時候感到憤怒? 被誤解卻無能為力解釋的時候?被他人不尊重的時候?他人無法達到你的期待的時候?當他人以理所當然的情緒與義務為由,對你情緒勒索的時候?
Thumbnail
你在什麼時候感到憤怒? 被誤解卻無能為力解釋的時候?被他人不尊重的時候?他人無法達到你的期待的時候?當他人以理所當然的情緒與義務為由,對你情緒勒索的時候?
Thumbnail
情緒是短暫的。 情緒沒有分對錯好壞,勉強分為正面和負面。 情緒來來去去,但我不屬於這個情緒,它只是此時此刻走進我的心裡,它不是我的。 來了就讓它來,走了就讓它走;它來了我就讓這個情緒暫時的停留在我心裡。 只是暫時停留而已。感受喜歡或厭惡也好,都一樣它會來也會走,我就接受它,不要抗拒。 既然
Thumbnail
情緒是短暫的。 情緒沒有分對錯好壞,勉強分為正面和負面。 情緒來來去去,但我不屬於這個情緒,它只是此時此刻走進我的心裡,它不是我的。 來了就讓它來,走了就讓它走;它來了我就讓這個情緒暫時的停留在我心裡。 只是暫時停留而已。感受喜歡或厭惡也好,都一樣它會來也會走,我就接受它,不要抗拒。 既然
Thumbnail
p.132 ●對感覺的體驗   關於上述的體驗,我還願再多說些。那種體驗實際上是在找尋自我的未知因子。我所試圖描述的現象,用任何方式都不太能輕易碰到。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會有成千個理由不讓我們充分體認我們自己的態度,我們的理由有來自過去的,有來自眼前的,也有內在於我們社會處境之中的。在當事
Thumbnail
p.132 ●對感覺的體驗   關於上述的體驗,我還願再多說些。那種體驗實際上是在找尋自我的未知因子。我所試圖描述的現象,用任何方式都不太能輕易碰到。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會有成千個理由不讓我們充分體認我們自己的態度,我們的理由有來自過去的,有來自眼前的,也有內在於我們社會處境之中的。在當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