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週末,天氣逐漸回暖,我和家人一起去大坑爬山。
山路上,空氣清新得彷彿能洗掉所有煩惱,我們一邊走,一邊聊著生活瑣事、未來計畫,甚至回憶起小時候的趣事。陽光透過樹葉灑下來,照在我們的笑容上,那一刻,我感受到的不是征服山頂的成就,而是內心無比的安定和滿足。然而曾經的我,並不是這樣的。
有一陣子,我陷入低潮,情緒像是一團理不清的線,我總覺得生活少了點什麼,哪怕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心裡依然空蕩蕩的。
我記得當時內心經常出現的聲音是:「我是一個很失敗的人。」
有時候騎車回家的路上,眼淚會不自覺地掉落,沒來由的憂鬱,讓我深陷泥淖之中。後來在伴侶的鼓勵下,我走進了諮商中心,試著尋找答案。
但當時的我怎麼也沒想到,真正的轉變,來自於我開始把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
專注當下的自己,釋放出超乎想像的力量
首先,我刻意地遠離社群媒體,把時間還給自己。
當我有時間的時候,我會陪伴家人、和伴侶分享心情,甚至靜下心來寫文章,把那些說不出口的感受化作文字。漸漸地,我發現,當我不再渴望「擁有更多」時,反而得到了內心的富足和平靜。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適應性偏差」(Hedonic Adaptation),意思是人們對新的好事會迅速適應,導致快樂感下降。換句話說,無論是升職、買車,還是擁有更多物質,帶來的快樂總是短暫的。
但內心的滿足卻不同,它是一種由內而外的感受。
這讓我想到曾經閱讀的《滿足》這本書,在這本書中,有句話至今仍深深打動我:「擁有的多,不一定讓人快樂;擁有的少,不一定讓人貧乏。擁抱滿足的人生,才是最大的幸福。」
幸福,其實從來不是某個遠方的終點,而是我們走在路上,那些平凡但溫暖的瞬間。當我們停止比較,學會欣賞自己擁有的一切,內心的富足,才是真正的幸福。
與其追求更多,不如學會擁抱當下
現在的我,還是會偶爾感到迷茫,但我知道,只要回到自己的世界,陪伴家人、和愛的人分享喜怒哀樂,靜下心來好好生活,那份安定和滿足,永遠會在我心裡生根。
而我終於明白,外在的擁有終究會消逝,只有內心的富足,才是我一輩子帶得走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