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三井LaLaport為何重押台灣市場?因為台灣就那麼剛剛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最近打開社群,很難不刷到這個新聞:

「來自日本的三井LaLaport南港正式開幕!」

面積高達4萬7000坪,300間品牌進駐,首店、美食、哈利波特、林聰明沙鍋魚頭應有盡有……

看到那些首次插旗台灣的美食……我知道我知道。

但我其實更好奇一個地產商背景的日本開發商的為什麼這麼熱衷台灣?這絕不只是單一商場的冒進,根據多家新聞報導,繼林口、台中之後,三井LaLaport再攻下一城,重點是這回落點就是在瞄準首都圈的南港,我認為這應該是三井LaLaport最重要的一步大棋, 三井集團也明確表態,除了開始動土的高雄館預計2026年開幕外,未來還有台中二館、台南。


而台灣,到底在他們的戰略節點的哪裡,讓他們願意重點押注?


台灣,剛好在日本的「擴張舒適圈」

日本企業向來以保守著稱。他們不愛冒進、不擅長面對文化衝突過大的市場,也不太願意在政治或經濟風險高的國家大規模投入。

先說我個人的體驗,從台北到巴黎、從巴賽隆納到多倫多市中心商場——那些日系企業早早出海的前輩,諸如UNIQLO 和 MUJI 都可以做到神奇的一模一樣,比連鎖咖啡店還有一致性。店內的色溫、木頭質地、模特兒的襯衫寬度,全世界都一樣。我甚至懷疑,他們是不是把上述每個城市的所有日本人都找來上班了,但結果就是,他們的觸手所及的分店,都可以複製出一套正宗日本味。

日本人獨有的那種慢熱、內斂、求穩、講究細節的性格,曾一度被視為全球化時代的障礙。畢竟經濟學家總愛告訴我們,要麼極度在地化,要麼極致差異化,才是走出國門的生存法則。

但如今,這種不疾不徐、樣樣一致的「日式標準化」,反而成了海外展店的新風格。不論你走進哪一間 UNIQLO 或 MUJI,那種木質地板、白色燈箱、標準笑容、寬鬆剪裁與摺得筆直的亞麻布褲子,彷彿都在說:你不是在法國、台灣、西班牙或加拿大——他們把日本搬到你家門前了。


如果三井LaLaport也想用這套模組,最適合的落腳點會是哪裡?

答案其實早就擺在眼前,台灣。


台灣人就愛這味

幾乎是眾所周知(悲傷的國旅也在含淚點頭),台灣人對日本文化的接受度可說是全亞洲第一。日系品牌進來幾乎不需要「本地化」,反而是「越原始越好」。

日式美學、服務精神、品牌語言,無需翻譯,直接植入生活日常。從無印良品到松本清,從一風堂到藏壽司,台灣人不只買日貨,還買一種想像中的日本生活。


台日友好,沒有地緣政治焦慮

相較於鄰近的中國,雖然市場更大、消費能力更強,但政治操作與民族情緒波動巨大,對外資企業而言,風險極高。當地甚至創出一個詞——「洩憤式愛國」形容像2012年釣魚台事件後對日品牌的抵制與破壞行動。這類「一言不合就抵制」的社會情境,對企業經營是一場難以預測的豪賭。

至於東南亞,雖然成長快、勞動力年輕,但政經波動大、語言多元、管理與文化落差高,進場前要補的課太多。


不是拓荒,是回家

其實日本企業在台灣一點都不陌生。從大葉高島屋、SOGO,到與日資合作的新光三越,這些「百貨學長姐」早已深耕數十年,替後來者鋪好了文化認同與營運路線,台灣市場早就不是新據點,而是日系百貨的熟門熟路、延長賽場

再加上台灣本來就都市人口密集、假日消費特別集中,近年來也發展出一種非常本地特色的消費文化:「商場即旅遊地」。

週末全家出動,單日來回、手扶梯拍照、拉著一家大小在親子樓層放電,吃得開心、買得滿足、還能順便吹冷氣放空蹓小孩。這種「好吃、好玩、好逛、還好停車」的條件一次打包,最重要的是——不用風吹日曬、不怕下雨,不用煩惱行程排行,一整天就這樣過了。

這種都市一日來回的微旅行正當紅(國旅又被插刀一次),再次完美正中三井LaLaport這種郊區商場的市場定位。


老化內需下的出口實驗

最後一點,是很多分析常常忘記提到的關鍵:

日本國內同樣正深陷少子化與高齡社會泥淖,加上國內市場需求趨緩、競爭飽和,還有——日圓的長期低迷,讓「在海外開發比在日本本土還划算」這件事,不再只是戰略選項,而是日本企業的不得不,只能積極放眼海外,而不是駐守本土市場。

拿同樣一雙我最愛的運動鞋品牌 ASICS,在日本賣可能利潤不多,漲價可能還要鞠躬道歉,雖然說的不是鞋,但漲價要羞對國民這種事在日本是真的,例如無印良品漲價前還會寫一整頁誠意公告,另一個近期的例子是:

日本冰棒「時隔8年漲2元」 社長率員工鞠躬道歉



但在台北,這雙鞋可能不但可以賣得比較貴,還順便賣到一種品牌信仰;而到了美國,則直接以美元計價,即使加上運費,也比本土更有利可圖,我猜這應該也是LaLaport說服了那麼多獨家商店合作的原因之一。


所以三井會來台灣,不是因為台灣有多大,而是因為這裡有——剛剛好的熟悉感、剛剛好的穩定性、剛剛好的匯率優勢。這不是拓荒,而是回家。是一場掌握節奏的文化反攻,一次順勢而為的理性擴張。


美韓自由貿易協定,對日本企業的意外壓力

還有一點是我個人的觀察,2012年生效的《美韓自由貿易協定(KORUS FTA)》不只是美韓兩國的事。對日本企業來說,它打開了韓國商品在美國市場的大門,也打開了另一扇窗——競爭劣勢的現實提醒

協定一上路,韓國汽車、電子、化妝品、食品等商品大量進入美國市場,這本來幾乎都是日本的天下,韓國商品不但快速搶佔市佔率,更在品牌印象與文化能見度上對日本造成衝擊。原本以品質與設計著稱的日系品牌,發現自己正被一波又一波包裝更時髦、價格更具競爭力的韓系品牌超車。


於是我們就看到一個悄悄發生的趨勢:

日本企業不像韓國那樣直接進攻美國市場,他們轉向——往文化相近、語言容易、政治穩定的「亞洲友好地帶」發展。

台灣,就剛剛好。


熟悉的地方,忠誠的消費者、無需翻譯的文化語境、以及不會隔幾年就來一次「勿忘國恥」的市場環境。在韓國企業把FTA當作文化輸出引擎時,日本企業選擇以台灣為舞台,把自己的「生活模組」完整輸出。


這是為什麼看到三井集團的 LaLaport、三井 Outlet、甚至日航飯店與日本建築開發商,紛紛選擇以台灣作為日本生活的延伸場景。與其在美韓協議下跟韓國商品正面交鋒,不如另闢戰場,走一條更穩妥也更熟悉的軌道。

與其說三井是來台開店,不如說是來輸出一整套台灣人陌生又熟悉的日本風情——從購物的動線美學到餐飲品牌的選擇、從空間光影設計到空氣中若有似無的木質香氣,每一處都複製得近乎精密。但你甚至覺得安心。

這場佈局,看似從南港 LaLaport 的手扶梯開始,其實是從全球經濟大棋盤上的一小步側移開始的。


因為他們懂我們愛日本,也知道我們有點逛膩自己的生活



日本沒有說要贏韓國,他們只是默默開了另一扇門,用他們最熟悉的日式風格,換個場域把台灣人的心抓緊緊,這就叫潤物細無聲吧?




[本篇為看Youtube試寫文案,受以下二則影片啟發為靈感,但沒有引用內文,部份觀點為本人想法,如有誤,懇請糾正]


延伸閱讀 : 從商業到創立,且看三井集團的前世今生

從Lalaport到Outlet,三井即將超車微風、變身台灣第4大百貨集團?【懂商業看商周】Ep.78

LaLaport 進軍南港!三井集團到底多強?制霸日本350年!|日本旅遊|西鄉隆盛|幕末|百貨公司|三井花園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安立格-avatar-img
2025/04/11
論述精闢👍 三井是個複合體財團,類似韓國的「財閥」,人類文明具備的各式資產, 近代的全球市場開拓技能,它全有,像是「以貨易貨」,或是「商場情報」或是「政治影響」,人家都是先驅。當代市場的能耐,或說是市場嗅覺,怕日本以外的生意實體很難有出其右者。😊
Let me Pe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4/12
安立格 回覆給您真心不是自謙,只是覺得自己知識淺薄,很多領域只為了修練寫作,知個表面就硬著頭皮下筆。 那我也扯點遠的……我以前總是太把遠方的人(那些新聞報的、書封作者列名的……)看的太重要太厲害了,忽略了身邊的大家也都在人間乘風破浪各顯神通的,我自求要更虛心來求教更多更貼地的智慧。我也是很關注地產致富相關的,完全認同您說的,但這就不敢直書了。哈哈哈
乘.讓 ʀ-avatar-img
2025/04/21
有點長,待會再來看;先好奇這篇文章是否AI占多少成比例 與 十天前的文章何為修改再次展現 感恩
Let me Pe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4/24
乘.讓 ʀ 是的,經你一提醒,現在都會控制新的短文章要十分鐘完讀,也繼續收AI量,希望找到那個平衡的水位,你這篇看的出來很努力回應,謝謝你。 與此同時,你的作品看得出來是個感受性很強的人,會期待你發長文的。
avatar-img
Let me Pen
36會員
29內容數
探索文字的疆界, 一個可愛又迷人的反派角色。
Let me Pen的其他內容
2025/04/21
[長文警告,別怪我沒先說啊] 本回談談另一個大題 : 技藝的極境,不在多,而在無。 去蕪存菁,若有似無 ; 動而不動,行而不行, 技巧早已沉入氣息,你以為什麼都沒發生,實則——萬象俱在。
Thumbnail
2025/04/21
[長文警告,別怪我沒先說啊] 本回談談另一個大題 : 技藝的極境,不在多,而在無。 去蕪存菁,若有似無 ; 動而不動,行而不行, 技巧早已沉入氣息,你以為什麼都沒發生,實則——萬象俱在。
Thumbnail
2025/04/19
[試寫一個床邊故事,雖然我沒有小孩。] 這是一個像我們的世界一樣的平行時空。那裡人很多、聲音也很多,每個人都像是在奔跑、在追趕、在滑手機、在點開一個又一個的推薦影片然後買東西。 那裡叫做——「極繁之國」。
Thumbnail
2025/04/19
[試寫一個床邊故事,雖然我沒有小孩。] 這是一個像我們的世界一樣的平行時空。那裡人很多、聲音也很多,每個人都像是在奔跑、在追趕、在滑手機、在點開一個又一個的推薦影片然後買東西。 那裡叫做——「極繁之國」。
Thumbnail
2025/04/18
[美妝保美分類] 八年前,我寫過一篇關於Tatcha與「藝伎保養神話」的文章;八年後,我決定重新將它寫一遍,發揚台灣之光!
Thumbnail
2025/04/18
[美妝保美分類] 八年前,我寫過一篇關於Tatcha與「藝伎保養神話」的文章;八年後,我決定重新將它寫一遍,發揚台灣之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作為台灣人,我們可以只是台灣人,這樣就很好了。沒一定要比別人好,也沒有一定要比別人差。實際如是,理想,亦如是。
Thumbnail
作為台灣人,我們可以只是台灣人,這樣就很好了。沒一定要比別人好,也沒有一定要比別人差。實際如是,理想,亦如是。
Thumbnail
先來看看以下新聞: 下半年AI需求持績擴大 星展銀行上調台灣今年GDP從3.5%到4.2%
Thumbnail
先來看看以下新聞: 下半年AI需求持績擴大 星展銀行上調台灣今年GDP從3.5%到4.2%
Thumbnail
從台商離開以後,輾轉到美商服務,2023年則是進入到日商就職。生活圈從平陽省搬到越南胡志明市來,有種從新竹搬到台北的感覺。進到市區的生活模式和以前大不相同,我也花了一段時間適應。看完外派人的一天:臺商製造業的外派工廠生活體驗分享,來分享外派人市區版的真實生活。
Thumbnail
從台商離開以後,輾轉到美商服務,2023年則是進入到日商就職。生活圈從平陽省搬到越南胡志明市來,有種從新竹搬到台北的感覺。進到市區的生活模式和以前大不相同,我也花了一段時間適應。看完外派人的一天:臺商製造業的外派工廠生活體驗分享,來分享外派人市區版的真實生活。
Thumbnail
前一篇文章說不要把這個分享的小天地變成負能量時間,所以要來分享一些以我的觀點文化差異,今天要來講一下日本公司的適性檢查,這裡不單純指日商公司在日本的外商公司也包含在內喔。   不知道在台灣的大家是不是有聽過適性檢查,我想很多讀者應該已經會開始頭上浮現一個問號,這到底是什麼
Thumbnail
前一篇文章說不要把這個分享的小天地變成負能量時間,所以要來分享一些以我的觀點文化差異,今天要來講一下日本公司的適性檢查,這裡不單純指日商公司在日本的外商公司也包含在內喔。   不知道在台灣的大家是不是有聽過適性檢查,我想很多讀者應該已經會開始頭上浮現一個問號,這到底是什麼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日本與臺灣的電商市場情況,提供了市場規模的比較、樂天市場的流通金額對比、以及群眾募資平臺的比較。文章在提供數據的同時也提出了對進入日本電商市場的建議。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日本與臺灣的電商市場情況,提供了市場規模的比較、樂天市場的流通金額對比、以及群眾募資平臺的比較。文章在提供數據的同時也提出了對進入日本電商市場的建議。
Thumbnail
前言 感謝各位讀者不離不棄,學徒我從炎熱的三十八度曼谷,以及舒適的二十五度清邁,回來到冷颼颼的台灣了。 這趟到曼谷見了一些台商朋友聊了聊美中貿易戰後,台商外溢四散到東南亞與印度重建生產鏈供應的現況。以及跟曼谷的金融機構打交道幾日,感受到非常低效率且保守的心態。別說跟香港這種自由港比,連台
Thumbnail
前言 感謝各位讀者不離不棄,學徒我從炎熱的三十八度曼谷,以及舒適的二十五度清邁,回來到冷颼颼的台灣了。 這趟到曼谷見了一些台商朋友聊了聊美中貿易戰後,台商外溢四散到東南亞與印度重建生產鏈供應的現況。以及跟曼谷的金融機構打交道幾日,感受到非常低效率且保守的心態。別說跟香港這種自由港比,連台
Thumbnail
蒐集情報是要成本的 贊助一下 你是否能認同? 蒐集情報是有用處的 可以拿來賺錢 因此贊助一下 你是否能認同? 蒐集情報可以擴張人脈 因此贊助一下 你是否能認同? 蒐集情報 看針對什麼事情 只要運用得當 都能賺錢 因此贊助一下 你是否認同? 蒐集情報 可以看出錢在哪裡 股市投資文章都是賭博 再
Thumbnail
蒐集情報是要成本的 贊助一下 你是否能認同? 蒐集情報是有用處的 可以拿來賺錢 因此贊助一下 你是否能認同? 蒐集情報可以擴張人脈 因此贊助一下 你是否能認同? 蒐集情報 看針對什麼事情 只要運用得當 都能賺錢 因此贊助一下 你是否認同? 蒐集情報 可以看出錢在哪裡 股市投資文章都是賭博 再
Thumbnail
先前有篇文章是【2024年更新版】老闆要我作進入日本市場的計劃...,討論的是規劃台灣團隊進入日本市場時可以用的架構跟時程表。因為是一個架構,內容比較偏「通用性」,不一定適合所有的品牌。就算是整個架構是適用於品牌,但執行起來是否真的如計劃進行?
Thumbnail
先前有篇文章是【2024年更新版】老闆要我作進入日本市場的計劃...,討論的是規劃台灣團隊進入日本市場時可以用的架構跟時程表。因為是一個架構,內容比較偏「通用性」,不一定適合所有的品牌。就算是整個架構是適用於品牌,但執行起來是否真的如計劃進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整理一些台灣團隊(實體產品)進入日本市場的報導。所以是一個動態的文章,會持續的更新。主要整理的目的是不定期追蹤這些團隊的在日本市場拓展的進度,比較多個團隊的方式,找出一個「共同」的模式,讓後續想進入日本市場的團隊可以參考,了解實際上進日本市場的歷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整理一些台灣團隊(實體產品)進入日本市場的報導。所以是一個動態的文章,會持續的更新。主要整理的目的是不定期追蹤這些團隊的在日本市場拓展的進度,比較多個團隊的方式,找出一個「共同」的模式,讓後續想進入日本市場的團隊可以參考,了解實際上進日本市場的歷程。
Thumbnail
台灣在政治不敏感的市場領域裡,仍然有許多,可以擴大市場的機會。
Thumbnail
台灣在政治不敏感的市場領域裡,仍然有許多,可以擴大市場的機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