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藝的盡頭,是追求「空」靈的「無」招勝有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0 分鐘

[長文警告,別怪我沒先說啊]


When I pronounce the word Nothing, I make something no non-being can hold. 「當我說出『無』,我便無中生有。」

--出自 波蘭女詩人辛波絲卡 詩篇節選 三個最奇怪的字眼


無之道,空之藝。 技之盡,藝之極, 終於無,始於空。

--出自 與辛波絲卡硬要沾邊的 Let me Pen


圖片來自AI生成,恰好融合了西方自然主義(寫實派)或油畫光影處理和中國山水畫的留白

圖片來自AI生成,恰好融合了西方自然主義(寫實派)或油畫光影處理和中國山水畫的留白


無之道:東方思想的脈絡

「無」,非空無所有,亦非虛無縹緲。真正的「無」,是一種極致的掌握,是歷經萬象之後的返璞歸真;是技藝臻至純熟後所抵達的無形之境。它不是不存在,而是無需證明的存在;不是空白,而是純淨、無礙的自由。

在東方思想中,「無」不僅是一種修為,更是一種智慧的象徵。


兵家之「無」:無形制有形

所謂「無招勝有招」,並非空手對萬招,而是萬招盡藏於心,不假於形。高手過招,勝負不在花俏變化,而在「心到劍隨」,不執一式,處處皆式。孫子云:「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無形者,無破綻;無聲者,不可測。形於無形、動於無聲。乞求最高的境界就是不費一兵一卒就不戰而勝。


醫家之「無」:不治病,而治未病

咱家的老本行得說細一點。

戰國至西漢的《黃帝內經》早已言明:「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這句話聽來古奧,實則道破醫道核心:治病者眾,治未病者稀;預防勝於治療,未萌勝於既成。西漢·司馬遷《扁鵲列傳》亦記:「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言語雖異,精神契合。後世遂並論此二說,稱為「醫道三層論」,歷代醫家奉為修行階梯,視為醫道之本。

最上醫者,治未病。非待病形於外、氣亂於中,才倉皇應對;而是觀其將現未現之機,於無聲無形處,先行調和。療於無形,效在無痕。此境界所需者,不僅是技術,更是與氣機同流、與陰陽同步的一種深層直覺;是一種對細微變化的感知力、一種可於未然之中察見隱憂的洞察。

真正的高手,不執著於症,不追逐於病,,而是經由望聞問切的片刻互動中,捕捉氣息之起伏、神色之虛實,辨陰陽之未形、調臟腑之升降。他們如潤物之雨,如拂面之風,不留聲響、不顯痕跡,卻悄然使人體重歸平衡,與天地同行。

《內經》亦云:「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一觀點甚至超越醫理,足以貫通養生、政事與身心修行。無論醫療或政治,皆貴在「未萌之治」:預見未發之象,防微杜漸,趨避於無形。

醫者所求之最高境界,不是「把病治好」,而是「讓病無從而生」;不是在風暴中急補裂縫,而是在四季中養正存神。這種醫道,既不倚賴華麗的藥方,也無需轟動的檢查報告——它可能是三伏天的一杯薑湯,是春季的一段早睡,是病人眉心間略顯鬆弛的皺紋,是一針入氣處的回神之感。這,就是「療於未形,治於無聲」。

所謂「無聲之樂」,正是醫道的至妙之境。那不是可以錄下來的旋律,而是陰陽調和、氣血自順、神明內守的默默樂章;不是人耳能聞的聲音,而是生命自己在訴說:「我安。」這是一種沒有懸壺濟世的戲劇張力,卻有安然歲月的長效內力;是一種「無為之治」,卻也是至高無上的道術之現。


你問:真的做得到嗎?也同時也是我經常探問的,

我只敢代表自己回答,身為醫者,誠難

上醫,是願景,是神,是天意所借的容器,是something bigger than ourselves——


而如我這般的下醫,只能仰賴他人痛極而來,始得出手;仰賴病灶明顯、症狀急劇,才能按圖索驥、堂而皇之地施展所學。

若無色無味得以預防,又如何維生?又如何立身於世?技藝與道心之間,有時隔著一整條市場機制的鴻溝。

我們用「治癒之道」為自己構築意義的幻象,卻也明白:愈少人來求醫,愈無從證明我們的存在價值。

這,是醫者內心最深的矛盾與悲哀。


所以我常常問自己:

當我在自誇治癒有功時,是否也只是剛好站在那無聲之流的轉彎處?

當我以「未病之理」教人養生,是否也隱含著對自身無力的遮掩?

或者說,這正是醫道中那點最溫柔的「空」: 承認無法無所不能,仍願陪人與病並行,直到他們與自己安然和解。



道家之「無」:無為而不無用

道家所言,則更為根本。《道德經》曰:「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真正的力量,不在喧囂鼓譟,而在無聲處震動人心;真正的存在,不在形體表象,而在氣韻流轉、空靈悠遠之中。至簡至柔,方能歷久不衰,如水之道,潤物無聲。

然而在這個追求效率與技巧的時代,我們卻逐漸遺忘了「無為而治」的體悟。「無」,並非退縮,而是除去雜質後的純粹;並非懈怠,而是不動聲色中的從容與掌握。它是動中有靜、靜中藏勢,是深藏不露的圓融與克制。

「無」,是不立招而無招之招;是不見病而無病之醫;是不爭而爭,無形勝有形。這不是懶惰的空白,而是智慧的極境,是技藝之頂、心法之宗。

空與無,異中同歸

值得一辨者,是「空」與「無」的語義差異。

本文所論之「空」,並非佛家旨在破除我執、體證性空之說;而是指技藝融形於無、歸於自然的狀態——招式已化為本能,無需顯現而隱隱成勢。 至於「無」,則偏向道家式的空靈不執,是內外皆靜、卻無處不在的應變與自在。 二者雖源異途,然皆指向同一境地:超越形式之後的圓融自在,離於執著,返於真如。


無,才是最上乘之道。



空之藝:藝術與身體的轉化

什麼是「無招勝有招」?什麼又是空之藝?

我的定義很簡單也很私人 :

「空之藝」就是技藝走到極致之後,選擇不再炫技,而是在空白中見深意,在簡靜中藏千鈞。不是沒有技,而是技已融於身心,進入無需言說、無需證明的自在狀態。

行行行!看倌的不耐我聽到了——又是空、又是無、又是道的玄談,聽起來是不是有點飄渺?

愛油~(撒嬌扭動) 人家我身為中醫師本來就要往玄學大師之路進擊的嘛。


但以下由我個人感會,來具體說明這些將技藝修煉到「哪怕收起所有招式都閃閃發光」的實踐者。


舞蹈的空之藝

第一個我想說的,是——街舞

這門原本屬於次文化邊緣的舞蹈形式,終於在 2024 年巴黎奧運中被正式納入競技項目。對街舞文化而言,這無疑是一場遲來的正名:那些曾在地下賽事、街頭角落、練舞室的鏡子前揮汗不止的身影,終於被推上了世界舞台,升格為國際競技。

不過,說句實話,街舞的奧運首秀表現可以說是……令人失望。

尤其在美感與節奏感的評比邏輯上,暴露出傳統裁判機制的困境:若不採用同一首隨機音樂進行即興對決,又如何公平打分?但若統一音樂,又會扼殺街舞最核心的自由與個性。

評分制度越是嚴密,越可能失去街舞之魂。


因此,我們不妨重新追問:何為真正的藝術?

是可計分的勝負與排名, 還是那無需言說的身體與音樂的共振?

若無標準,何以分高下?

若標準太嚴,創意又將從何縫隙逸出?


在我心中,有兩位舞者正代表了這種「空之藝」的極致形態——

中國街舞大神黃景行,與來自瑞士的天才舞者 Poppin’C

他們不是靠奇招致勝的舞台明星,也不是以誇張爆點取悅觀眾的比賽選手。相反地,他們的舞蹈,是歲月沉澱與肌肉記憶之下,所演化出的純粹語言。

不是技術的堆疊,而是技已入骨、藝歸無形——一舉一動,都是氣與節奏在身體中自然穿行。

對他們而言,舞蹈不是用來「展示技巧」,而是用來「傳遞氣息」。觀眾感受到的,不是他們「做了什麼動作」,而是動作背後的靜,與靜之中流轉的意。

(心愛的舞者太多,只能舉出這兩位為例,實在有點心疼。但為了說明主題,只能借他們之名,向所有追求極致的人致敬——相信真正熱愛街舞的人會懂得這份遺珠之惜,也懂得這份無聲的敬意。)



黃景行

黃景行是中國頂尖的 Popping 舞者,亦涉獵 Locking、Breaking、Hiphop 等多種舞風。年輕時,他以爆發力驚人的動作著稱,但隨著修為漸深,他逐漸脫去外顯之力,轉而走入一種更為內斂的深層狀態。

如今,他只需一個面無表情的轉頭、一口氣的停頓,或一個腳步的微微延遲,便足以攫住全場氣息。黃景行早已不再追求「自己發了什麼大招」,而是反問:「觀眾感受到什麼?」他自述 :肢體是視覺的樂器——真正高級的演繹,不是將音樂一把抓滿、填得滿坑滿谷,而是懂得留白、留氣、留韻;不必炫技,更不該讓身體表達成為一場狂轟濫炸的表演。那不是藝術,那只是躁動。


拿一個比較通俗且可以對比的例子,我會想到《這!就是街舞》第一季中,站在後面的黃景行,看似簡單卻內功深厚。在此舞中段以一串極其柔順的 wave (身體電流)之後,接上一個Animation的Trex(卡通風格的暴龍式)然後定格,整個人猶如瞬間收斂所有能量,然後用一個凌厲的眼神鎖定全場——恍若遠山,氣場卻近入鼻息。

這支舞其實是為幫助另一位以 Breaking 見長的選手奶球(紅衣)爭取進級機會的抬轎之作。所以你會看到中段安排了許多讓奶球展示華麗地板動作的橋段,而黃景行則以像遠處的殘影般的演繹作為對比與烘托。我認同其他評友指摘奶球在這支共舞中需要挑戰其他的舞蹈,其實跳的不大好,但這支作品設定的也正是一種學徒拜見大師的禪意,我個人覺得很切題,也很喜歡。

不如我們設身處地想想——要你在你的偶像面前、在鏡頭前當場用你不擅長的舞步同台演譯,光是想像都足以失禁腿軟了吧?


這首共舞的主題中的配樂和人聲很有意境,故看打後全文貼上:

街舞 發乎心內 訴諸肢體

它是探索 向體內出發

尋覓 觸碰 感知 確信

身驅比意識更清晰

如何定義自己?

它是連結 我與宇宙天地 我與你或自己

人群之間 腑臟之中 50萬億細胞有話要講

我有態度 我有能量 它是向上的意志

選擇帶來嘗試

嘗試帶來欣喜

欣喜引起瘋狂

瘋狂遭遇傷痛

激發堅韌 磨礪意志 突圍苦難 成就信心

它是外化的情緒 只受音樂牽引

悲喜之間 七情六欲

最微妙細膩的心緒 語言不足以詳盡 而舞步能夠傳遞

求知 釋疑 狂野 靜謐

容納 變化 自由 歉遜

尊師 重道 不忘 初心


Poppin’C

在世界另一端,來自瑞士的 Poppin’C 也走上了相似的道路。

他的母親本身就是舞者,自幼耳濡目染,對舞蹈的語感與節奏早已內化為呼吸。

他最著名的是如液體般流動的 wave(波動)技巧,無論手臂、肩、胸、腰,每一處都像水穿過,毫無斷點。他不追求力道強打,而是節奏的呼吸感與肢體之間的空拍連接。

看他跳舞,像是在看時間如何緩慢蒸發。無聲、無表情、無爆點,但一看就知高手。

你會忘記他用了哪些技法,只記得那種流過你心臟的節奏—— 他不是在控制肢體,而是在讓「氣」穿越身體,讓音樂流經而不留痕。這樣的舞蹈,不是「招數的堆疊」,而是「能量的運行」;這正是「無形勝有形」的藝術實踐。


我覺得最能代表 Poppin’C 風格的作品,其實不是比賽舞台,而是他的一支教學影片。

在那段影片裡,他沒有用任何誇張技巧,也不是為了征服鏡頭或評審,而是用最簡單的律動與呼吸,教你「如何讓身體與節奏融為一體」。


我忍不住想,多虧了這些大師願意傾情相授最細微的技巧和最真誠的鼓勵,影片背後,是多少個日夜苦學的新/小舞者,一遍遍地按下暫停、跟著練了又看、看了又練。

不包括我這種下流的舞棍——不是靈巧咕溜的舞棍阿北,而是真.舞棍,一根硬梆梆、牽一髮動全身、硬板到不行的棍子。

他讓我明白什麼叫做:「你不是在跳舞,你是被節奏推著走;你不是在控制動作,而是在讓氣流穿過你。」那是一種近乎禪修的寧靜流動感。


雖然看十遍了還是不會跳舞的我暗自落淚。


沒想到會在這樣一篇文章裡提到 Poppin’C,那就順便說一個我想到就好笑的小故事吧。

有年萬聖節,我被一位義大利同學邀去她家參加派對,無意間在客廳看到一張全家福。

喔喔喔……她爸長得簡直和 Poppin’C 一模一樣!!!

我當下整個人激動得忘了那是別人的老爸,完全迷妹上身,一直盯著照片出神,想的全是大神那如流水般的舞技。女同學看我愣住許久,還以為我們快畢業太不捨這段友情,

便轉頭從旁邊抽出一張她自己的獨照遞給我,還給了我一個熱情的擁抱。

那頂紅得發亮的假髮刺到得我瞬間清醒,我苦笑揮手,沒說出口真正的理由——

不是啦小姐,我是要你爸的

但這種話實在太變態了,我終究還是收起那份不可言說。

就讓我在這裡偷偷告訴你們,請看客勿與外人道,笑話咱家。



鋼琴的空之藝

論琴,我心中有一曲雙演譯。由郎朗與卡蒂雅·布尼亞季什維利(Khatia Buniatishvili)彈奏的鋼琴《愛之夢》(Liebesträume No. 3)。這首由詩人李斯特於 1850 年譜寫,靈感來自十九世紀德國詩人費迪南德·弗雷利格拉特(Hermann Ferdinand Freiligrath)的詩句——

《O lieb, so lang du lieben kannst》(愛吧,趁你還能之時)

一語話千言萬物,是愛神?愛人?愛世間萬物?

以上都是,我發現鋼琴界在提這段時,草草介紹靈感來源就回頭說鋼琴了,這可是一件大損失,先不談這算不算藝文世界的文化壁壘?不然此文就收不住啦!


我們來賞析一下這首詩到底說了什麼?

會德文或想看英文翻譯的看這裡


啊,愛吧,趁你還能》 --詩作來自 費迪南德·弗雷利格拉特


啊,愛吧,趁你還能。

趁你心中尚有餘溫, 趁有人將心傾訴於你, 趁你仍有一雙手能擁抱。

讓你的心發光發熱,讓愛滋養,也讓愛承載。

只要世上還有一顆心, 願為你悸動、為你等待。


若有人將胸膛向你敞開,請傾盡所能,溫柔以對;

讓他每一刻都感幸福, 莫讓憂鬱在你眼前沉默。

請守住你的言語,一語傷人,易如微風;

你或許本無惡意, 但那人已黯然離去,無聲哀歎。


啊,愛吧,趁你還能。

那一天終將來臨, 你將佇立墳前,滿心悲痛, 低語著——

「原來已太遲。」

你會跪在濕冷的墓地,雙眼雲翳,淚水滂沱, 草色淒迷,陰影低垂——

你再也無法與他相見。

你會說:「請原諒我,曾無心說出那傷人的話。


我從未願你受苦, 天啊,我並無惡意!」

但他已不再回首,再也無法將你擁入懷中。

那曾親吻你、原諒你的嘴唇, 也沉默於塵土,不再言語。

是的,他早已寬恕你,卻也為你流過太多淚, 為那句苦澀的言語、為未竟的愛——

如今,他已安息,不再等待。


啊,愛吧,趁你還能。

趁塵世尚有溫情未枯, 趁你仍能說一句—— 「我在,並願深愛。」



另贈以此詩為靈感的本人小作我奔向你,但故事說的是鳥媽媽跋山涉水回到鳥寶寶身邊,未達身先死。(當作者的好處就是可以自吹自擂)



愛之夢

這首作品本身,旋律線如蕭邦夜曲般柔順細膩,琶音部分晶瑩剔透,彷彿貝多芬《月光奏鳴曲》首樂章那種宛如水晶般的透明質地。既有浪漫派的戲劇性,也蘊含著超凡技巧與對愛的極致冥想。對我而言,這首作品本身便是空與藝、情與技的交織。

郎朗,大家都很熟就不多說。厚實渾圓、力度奔放,音符如洪水傾瀉而出,重複段落中更加入了細膩的踏板延遲與強弱堆疊,將情感推至極致。招牌面部表情也成就了戲劇性,更添一筆如痴如醉。

而來自喬治亞的卡蒂雅——這位外型亮麗、年少成名的辣妹鋼琴家,則以完全相反的姿態進入這首樂曲。她的版本溫柔內斂,情感細膩如絲。在中段,她輕盈推進,彷彿水面之上的微光靜靜滑行;卻又在消失之前,留下一縷如夢似幻的尾韻。

這二人的演奏方式,一如本篇所論的「空之藝」:一人如烈焰奔流,撐起情感的深井;一人如晨霧輕攏,將聲音藏入空氣之中。

對我來說,這不僅是一首樂曲,更是李斯特對人間至愛與神性情感的雙重傾訴。《愛之夢》這個譯名實在妙極——既是愛之詩,也是夢之禱。


圖片來自二位Youtube影片的螢幕截圖片段,本文作者合成

圖片來自二位Youtube影片的螢幕截圖片段,本文作者合成

二位各自演譯的愛之夢,郎朗卡蒂雅·布尼亞季什維利(Khatia Buniatishvili) ,都有單手撫琴 ; 另手挑起的片段,短短幾秒就展現了二位的個人風格,甚是有趣。


宮本武藏

在舞姿中,我們見證了身體的自由;在琴音裡,感受了心境的空明。那麼,若要在武藝中尋找精神的圓融與無招之道,我總會想到一個名字——宮本武藏。

這位號稱「日本劍聖」的傳奇人物,一生未嘗一敗,不僅在劍道上創立「二天一流」,更於晚年著有《五輪書》,以「地、水、火、風、空」五卷,揭示劍術之理與心法之奧。對我來說,他不是在練劍,他是在練心;不是在爭勝,而是在證道。

《灌籃高手》的作者井上雄彥以他為原型畫了《浪人劍客》,漫畫裡面有一句話:

「我追求的不是藉由仿效而來的進步,無論練習千百次,都要像第一次揮劍一樣。」 出自 井上雄彥《浪劍劍客》

這句話,是我聽過最深刻的劍人初心。它打動我很久。

為什麼第一次這麼重要呢? 不是技藝是越練越精巧嗎?

個人的感悟是有一點的。我小時候學過跆拳道,仗著手長腳長,其實打得不錯。大概是黃帶(初階)進級考試,教練突然提出在我們身後放了一張椅子——要求後踢時不能碰到椅背。平衡只是基本,關鍵是出腳要不偏不倚,收腳更要一氣呵成,萬物歸元。正是那個瞬間,我第一次明白,技巧與心法之間,其實只隔著一口呼吸——在苦練千百次後,終於用最謹慎的態度踢出那一腳,那就是技通藝的瞬間。

花拳銹腿自是與上述大師無可比較的,但事實上所有事情的內核都是萬變不離其宗。那應該可以多少解答第一次為什麼如此意義非凡了。


回到宮本武藏的劍術,到了晚年幾乎已無招可言。他強調「無形之形」「無招之招」,劍出如無聲之風、如水面投影,無蹤無跡卻殺機萬千。他說:「心若空,劍自然動。」這與中國兵法中的「無常形」,與一開始提及道家的「大象無形」可謂異曲同工。

當一個人將千招萬式練到極致後,他便會放下所有招式。那不是因為他忘了,而是因為他已不需記憶——在他的《五輪書》中「空之卷」所言:劍若無招,心若無念,方為真正的自在之境。這是「以禪修劍、以劍證道」的體現。

與其說宮本武藏是劍術高手,不如說他是一位行走於戰場的禪者。



結語 : 筆落驚寬闊,終卻未語空

連結起始語,當我開始下筆寫,空便不存,無便不在。

這是一個太過宏大的主題,大到足以讓「我得寫完」與「你得看完」之間,拉扯出一段既執拗又可笑的糾結。我們一路散著步、說著笑,時不時被路邊的野花吸引,忍不住摘下來研究花瓣的形狀,結果走著走著,歸期便遙遙無期了。

有種「吾言已矣,而道未盡」的無奈。


但我近來也受到格友的啟發:訴說情衷,不能總為觀眾考量。

不是每一句都要被聽懂,也不是每一個主題,都非得收束。

有些話,只是為了讓自己在說出來的那一刻,能更靠近自己一點。

就像這篇—— 不是為了講清楚什麼,而是為了用一次嘗試,靠近那個始終說不清的「無」。也是,無與空的路,終究不是誰定義的,而是誰敢浸身下去的問題。


事實上我本來還想談安藤忠雄的建築——那些極簡線條中藏著的沉默之聲; 想談巴西超模吉賽兒.邦臣(Gisele Bündchen)的貓步是如何讓身體在毫無多餘修飾中展現風暴般的美學控制 ; 想介紹過往的戀人遙送的一本童書 :《「沒有東西」送給你》(The Gift of Nothing)來描繪無形勝有形之美,還有最近驚喜發現的留白巨作: 《蟲子書》。

這是朱贏椿收集蟲子們啃咬或爬行留下的痕跡,再整理出上萬個“蟲子的字符”,這才編排而成。這本書曾獲得2017年“世界最美的書”銀獎,據說評委會一開始以為那只是一本少數民族語言書,後來才知道了其中的“文字”奧秘——那是大自然留下的“墨寶”。此段來自 澎湃新聞


我甚至想直面——

如我這般的下醫,必須倚痛而生。唯有眾人病入膏肓,方能召我入場。若人皆無病,我何以為醫?何以安身立命?

如我這般平庸的筆者,也只能一再追問自己與讀者:是否看見,那些美麗修辭底下,隱隱冒出的孤影與自憐?是否察覺,那些精緻句式之中,終究只是拾人牙慧的重新排列?一邊模仿,一邊戰戰兢兢,試圖偽裝成原創之光。

如我這般的「無」,不是技藝之頂、智慧之極,而是蒼白的虛空——是拙力不足的空轉,是未竟之志的偽姿,是無法抵達彼岸卻又不肯止步的徒然呼吸。


太多太多可以言說與比對了。

但這些種種,或許只是我向「空」所遞出的千百種招式之一。

最後,我只能呈現我心中那些將空與無修練至頂那些舞者、劍客與琴師——

在無言之中,才能真正聽見自身心律。

在無招之時,或許才是真正的起手式。



老子說 : 「道可道,非常道」,不是?

avatar-img
Let me Pen
35會員
28內容數
探索文字的疆界, 一個可愛又迷人的反派角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真然-avatar-img
3 小時前
很讚的一篇,有種靜靜的力量。
Let me Pen 的其他內容
[試寫一個床邊故事,雖然我沒有小孩。] 這是一個像我們的世界一樣的平行時空。那裡人很多、聲音也很多,每個人都像是在奔跑、在追趕、在滑手機、在點開一個又一個的推薦影片然後買東西。 那裡叫做——「極繁之國」。
[美妝保美分類] 八年前,我寫過一篇關於Tatcha與「藝伎保養神話」的文章;八年後,我決定重新將它寫一遍,發揚台灣之光!
為什麼LaLaport開不停?不是因為台灣市場大, 這篇帶你用我的視角看懂為什麼這間日本企業這麼愛台灣,從地緣、文化、經濟到我們心裡那點「日本控」,全都剛剛好。
[試寫一個床邊故事,雖然我沒有小孩。] 這是一個像我們的世界一樣的平行時空。那裡人很多、聲音也很多,每個人都像是在奔跑、在追趕、在滑手機、在點開一個又一個的推薦影片然後買東西。 那裡叫做——「極繁之國」。
[美妝保美分類] 八年前,我寫過一篇關於Tatcha與「藝伎保養神話」的文章;八年後,我決定重新將它寫一遍,發揚台灣之光!
為什麼LaLaport開不停?不是因為台灣市場大, 這篇帶你用我的視角看懂為什麼這間日本企業這麼愛台灣,從地緣、文化、經濟到我們心裡那點「日本控」,全都剛剛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意志它本身是沒有目的、沒有止境,它是一個無窮的追求。
Thumbnail
一言。當下瞬間演作83無時間空間概念 無智慧無手機無時間與空間概念。科學並無絕對之時間與空間觀念。 觀念其實是基礎和隱含。而人類僅能表達形式而已。入我境排他界。懂了。
Thumbnail
日常生活的觀察並不是「從無到有」,而是「從有到無」的過程,為什麼是從有到無?因為我們要從既「有」的東西,開啟「無限」的想像,當我們都能夠以這樣的眼光來看待眼前的所見,相信「這裡什麼都沒有」這句話,有一天或許就會轉變為「這裡有著……」,從這樣的起點出發,我們就又更認識自己的土地一些了。
Thumbnail
當下瞬間演作。無為而無以為從心所欲不逾矩 0無為。為了不再現必須將所有基本功修習完整全部。 0無以為。勿再以再現為固執標的。 0若存心有為那即不是不再現(無為)。自然而然。 0煉至精熟能隨機當下套出。無須思考。 0太合乎規則法條再現仍舊彈不好。莫之應也。 0孔子拜訪老子學不再現當下瞬間演
Thumbnail
當我開始在生活中實踐零極限的四句話,內心仍會浮現許多疑問。我需要念的很有感覺嗎?如果我念的很有感覺,會不會加速清理的效果?於是我不只是單純的實踐,也開始實驗看看,如果我這麼做會發生什麼事情?
Thumbnail
放空身軀 騰空~ 什麼都是!? 也什麼都不是?! 念頭一起⋯⋯ 什麼定數、 啥哪時都成莫測⋯⋯ 別怕! 告訴自己!! 我依然 又能雙腳踩著著、 我依如舊 睜開雙眼看著! 我又穩打著過了、 這叫~ 今日這一關~~。
Thumbnail
面對無物,人無法忍受空白。然而,尋求填補真理的慾望,反而使人感到空虛,唯有從內心懷疑,才能走近真理。
Thumbnail
時下解釋「無為ㄨㄟˊ」又說並不是什麼都不做,於是用了很多解釋來圓。
Thumbnail
如果沒有一個受者「我」存在,那麼「貪」與「認同」也無法依附,也不需「情感接受」與「理智理解」,「信念」沒有依附者,自主權不存在「自方與主體」,一路勢如破竹斷除煩惱。
Thumbnail
一言。當下瞬間演作31沒有智慧 我不用智慧。也沒有智慧。如真。智慧出。有大偽。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意志它本身是沒有目的、沒有止境,它是一個無窮的追求。
Thumbnail
一言。當下瞬間演作83無時間空間概念 無智慧無手機無時間與空間概念。科學並無絕對之時間與空間觀念。 觀念其實是基礎和隱含。而人類僅能表達形式而已。入我境排他界。懂了。
Thumbnail
日常生活的觀察並不是「從無到有」,而是「從有到無」的過程,為什麼是從有到無?因為我們要從既「有」的東西,開啟「無限」的想像,當我們都能夠以這樣的眼光來看待眼前的所見,相信「這裡什麼都沒有」這句話,有一天或許就會轉變為「這裡有著……」,從這樣的起點出發,我們就又更認識自己的土地一些了。
Thumbnail
當下瞬間演作。無為而無以為從心所欲不逾矩 0無為。為了不再現必須將所有基本功修習完整全部。 0無以為。勿再以再現為固執標的。 0若存心有為那即不是不再現(無為)。自然而然。 0煉至精熟能隨機當下套出。無須思考。 0太合乎規則法條再現仍舊彈不好。莫之應也。 0孔子拜訪老子學不再現當下瞬間演
Thumbnail
當我開始在生活中實踐零極限的四句話,內心仍會浮現許多疑問。我需要念的很有感覺嗎?如果我念的很有感覺,會不會加速清理的效果?於是我不只是單純的實踐,也開始實驗看看,如果我這麼做會發生什麼事情?
Thumbnail
放空身軀 騰空~ 什麼都是!? 也什麼都不是?! 念頭一起⋯⋯ 什麼定數、 啥哪時都成莫測⋯⋯ 別怕! 告訴自己!! 我依然 又能雙腳踩著著、 我依如舊 睜開雙眼看著! 我又穩打著過了、 這叫~ 今日這一關~~。
Thumbnail
面對無物,人無法忍受空白。然而,尋求填補真理的慾望,反而使人感到空虛,唯有從內心懷疑,才能走近真理。
Thumbnail
時下解釋「無為ㄨㄟˊ」又說並不是什麼都不做,於是用了很多解釋來圓。
Thumbnail
如果沒有一個受者「我」存在,那麼「貪」與「認同」也無法依附,也不需「情感接受」與「理智理解」,「信念」沒有依附者,自主權不存在「自方與主體」,一路勢如破竹斷除煩惱。
Thumbnail
一言。當下瞬間演作31沒有智慧 我不用智慧。也沒有智慧。如真。智慧出。有大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