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點進來,先用問題來開場
Q:客戶至上跟學習者中心有什麼區別?
別急著往下看,先給自己3秒想想看
1
…
…
2
…
…
3
…
…
客戶至上是以客戶滿意度為焦點;而有沒有符合學習者中心,要看帶領者有沒有兼顧到「重視個體差異」、「重視團體動力」、「協助學生自主」三者
再來三個問題暖暖身
第一,如果你第一次接觸攀岩並走到一間攀岩場,初次見到7、8米,甚至更高的岩牆,心裡會想著什麼呢?
是害怕?興奮?好奇?
第二,如果你是攀岩教練,你認為初學者學員會再次回購的原因是什麼?(先撇除人際因素)
1.攀岩教練很專業
2.喜歡這個環境或空間
3.喜歡攀岩中的自己
第三,如果你是攀岩教練,你認為初學者學員不願意再次來到攀岩場的原因是什麼?(先撇除人際因素)
a. 他覺得攀岩就是這樣了(爬過了就好)
b. 無論挑戰成功或失敗,都沒有從此次的經驗感受到價值
c. 攀岩好累
如果你選的是害怕、3、b這三個答案,那麼我們的觀察是一致的,相信這篇文章應該能有所共鳴。

初學者的攀岩體驗,他會喜歡的不太會是攀岩運動所帶來的效益,而是喜歡過程中進步的自己。
也就是說,學員其實不是喜歡攀岩,而是喜歡攀岩過程中的自己。
自己經常在不同的岩館運動時(或者高低空繩索場也會看見),
看見小朋友爬不到一半,便喊著要下降,
然而教練可能因為家長期待、覺得太快放棄、想證明自身可以讓對方登頂、
評估路線很簡單所以學員一定可以等等因素而做了價值判斷,
沒有讓小朋友下降,便開始指導怎麼爬,或者刻意幫對方拉上去。
到最後小朋友被迫爬上去了,家長也很滿意的拍照,
但很可能這是他離攀岩或者冒險活動最近的一次了,
除非有其他的因素加入,要不很難再接觸攀岩或冒險活動,
就這樣悄悄地把人推回舒適圈。
「你以為你是推進,學員卻覺得你是強迫。」
「你以為你在支持,學員卻覺得你在操控。」
到底應該怎麼跟小朋友互動?
其實原則很簡單,
怎麼對待大人,就怎麼對待小孩
1.你可以先放下來,讓學員取得自主權
2.給予反饋,看見上一段失敗經驗的價值
3.冷靜(幫助學員結束戰或逃反應)
4.問要不要再試試看,並且設定目標
通常,學員在知道自己擁有選擇自主的前提,
整合前次挑戰的經驗,知道等下可以怎麼調整,
比較容易有再次挑戰的意願,
因為他知道,在前一段這麼不容易的經驗裡,教練聽得進我所說的,願意給予空間。
教練也要自問,這個挑戰的情境究竟是challenge by choice 還是challenge by no choice?用白話來講就會是這有得選?還是沒得選?
在人工場地,通常都會是有得選的。
這給了我什麼反思?
在攀岩挑戰的歷程中,攀岩教練的權力是很大的,
這權力來自於客戶對攀岩活動的認知完全依賴教練,
在安全上還需要仰賴攀岩教練,
以至於攀岩教練做什麼說什麼基本上都會被接受。
也因為什麼都會被接受,所以教練自身很容易覺得這樣就可以了,
又或者以為專注在自身攀爬能力或裝備技術的進步就是進步,
但只要沉澱一想,就能發現影響客戶體驗的是帶領上的進步(除非展示技巧是你的方式,就另當別論了)
記得過往全職在當攀岩教練時,和其他同事搭班,
其他同事不理解我在做什麼,也不知道為何這麼做,
只知道帶領的方式不太一樣,
同時客戶經常會問我下次在岩館的時間甚至預約時段,
其他同事只能用帶領風格不同來解釋這差異。
過往的我可能還說不太清楚,現在可以說,是因為做到了學習者中心吧!
是推廣還是消耗?不看口號,要看行為
期望每個人都能成為所屬產業的推動者,而非無意識的消耗者。
然而,若你的行業雖強調學習成長,卻走著以客戶至上的舊路線,
是該問自己一個問題,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在積極推廣活動的同時,也需要思考更多,
冒險活動不應該只是一次性的獲利。
在冒險活動裡,成功與失敗的經驗同價!有冒險有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