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真相:2022年中的思索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當我們談論「學習的真相」,不應只停留在記憶的層面,而應深入思維的脈絡、信念的根基與方法的洗鍊。

真正的學習,不是被動的吸收,而是一場心智的開墾,是我們與世界對話、與自己對抗的過程。


一、思維模式決定學習的高度

你的心智模式,像一扇窗,決定你能看到多遠的風景。

成長型思維相信人的能力可以透過努力與策略持續擴展,固定型思維則認為一切能力在出生時已被命定。

當你相信「沒有天賦就學不好」,你已經替自己關上了可能的大門。而事實卻是,大腦具有驚人的可塑性——它並非死板的機器,而是會隨著外界刺激與生活經驗不斷重塑的生命體。

根據研究指出,具備成長型思維的學生,不僅學習成績顯著較佳,更在心理狀態上表現出更高的韌性與主動性(國教院電子報,2018)。

也就是說,你怎麼看待「能不能學會」這件事,會直接決定你能不能真正學會。


二、認知信念決定學習的深度

認知信念,猶如學習的地基。

簡單的認知信念傾向相信知識是由權威給予、孤立存在、不可懷疑的真理。這樣的人只會被動吸收、逐字背誦,無法串聯事實、建構觀點。

相對地,複雜的認知信念則認為知識是動態的、相互牽連的,學習是一種建構、整合與轉化的歷程。

回想自己學習引導與反思的初期,當面對彼此衝突的訊息時,內心曾感到困惑、焦慮,甚至懷疑自我。但隨著時間推移與經驗累積,反而開始期待這些矛盾的出現——因為衝突,正是轉化與突破的起點。

若你只接受單一真理,就永遠無法理解世界的多面;

若你能容納多元視角,你將從混亂中創造秩序,在矛盾中發現真知。



三、學習的層次決定思維的厚度

有人說,學習如螞蟻搬運、蜘蛛編網、蜜蜂採蜜——象徵不同層次的知識建構。

而在實務經驗中,我們可以將學習劃分為三個進階的階段:

  1. 學事實: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例如,你知道太平天國發生在十九世紀中葉,而當時中國社會動盪。
  2. 學觀點:能理解不同立場如何詮釋同一事件,知道歷史不只是事件的排列組合,而是詮釋與觀點的競合。
  3. 學方法:能夠親自蒐集資料、交叉驗證、提出論點,並進一步說服他人接受你的分析與主張。

只有走到第三層,才能稱得上是批判性思維的實踐者、知識的創造者、思辨的引領者。


收束思語

學習,不只是記住多少事情、考出多少分數,而是:

你是否能看見一個觀點背後的信念,聽見一段知識之中的思維,做出一種能說服世界的詮釋。

心智模式,是你與學習對話的起點;

認知信念,是你建構世界的基礎; 思維層次,是你前行路上的階梯。

願你在學習的旅途中,不僅追求答案,更追問問題;

不只接受知識,更創造意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黃同慶的沙龍
23會員
250內容數
歡迎來到我的空間,我是黃同慶ching: 走在企業管理、人際觀察與各地文化之間,喜歡用一雙觀察的眼睛、一顆好奇的心,記錄生活與理解世界,這裡是我思想的延伸,也是與你交流的空間。 我相信——生活即體驗,分享即連結,希望這個空間,能陪伴你思考、感受與前行。
黃同慶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01
旅行不只是走過風景,更是靈魂在另一個緯度的甦醒。透過加拿大學者加博·塞普雷吉提出的六個頓悟時刻,結合自身經歷,思索旅行與生命的深層意義。每一段旅程,不只是身體的移動,更是對世界、對自己的重新閱讀與深刻感受。旅行,其實就是另一種生命的展開。
Thumbnail
2025/05/01
旅行不只是走過風景,更是靈魂在另一個緯度的甦醒。透過加拿大學者加博·塞普雷吉提出的六個頓悟時刻,結合自身經歷,思索旅行與生命的深層意義。每一段旅程,不只是身體的移動,更是對世界、對自己的重新閱讀與深刻感受。旅行,其實就是另一種生命的展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書分享如何擅於思考、訓練思考能力,以面對生活中各項問題與挑戰,並依序以四大思考力論述:獨立思考、邏輯思考、換位思考、創意思考,並於最後的「修煉思考」章節中,融合書中提及的各項思考能力,統整提出提升思考的三個方法、以及如何解決思考三大障礙,幫助思考更上一層樓。
Thumbnail
本書分享如何擅於思考、訓練思考能力,以面對生活中各項問題與挑戰,並依序以四大思考力論述:獨立思考、邏輯思考、換位思考、創意思考,並於最後的「修煉思考」章節中,融合書中提及的各項思考能力,統整提出提升思考的三個方法、以及如何解決思考三大障礙,幫助思考更上一層樓。
Thumbnail
在開始學習計畫前的三個問題 為什麼學? 該學什麼? 如何去學? 為什麼學的主要歸類 本質性的學習 為了學習而去學習 不確定將來如何使用 功能性的學習 學習這個技能或主題可以幫助自己達成目標 該學什麼? 概念 若某些事物需要被理解而非只是記憶,就屬於概念 ex: 學習人工智能
Thumbnail
在開始學習計畫前的三個問題 為什麼學? 該學什麼? 如何去學? 為什麼學的主要歸類 本質性的學習 為了學習而去學習 不確定將來如何使用 功能性的學習 學習這個技能或主題可以幫助自己達成目標 該學什麼? 概念 若某些事物需要被理解而非只是記憶,就屬於概念 ex: 學習人工智能
Thumbnail
你也希望像學霸一樣輕鬆學習嗎?但你是否認真了解過大腦是如何學習的? 《學習如何學習》用科學的角度了解大腦如何學習,讓你更好對「腦」下藥!
Thumbnail
你也希望像學霸一樣輕鬆學習嗎?但你是否認真了解過大腦是如何學習的? 《學習如何學習》用科學的角度了解大腦如何學習,讓你更好對「腦」下藥!
Thumbnail
★學習能力、策略與表徵 【知覺集中】(反義詞-去集中化) 思維方式尚未成熟,導致思維方式不合邏輯,只憑知覺所及,集中注意於事物的單一層面...
Thumbnail
★學習能力、策略與表徵 【知覺集中】(反義詞-去集中化) 思維方式尚未成熟,導致思維方式不合邏輯,只憑知覺所及,集中注意於事物的單一層面...
Thumbnail
學習知識是一回事,用生命把知識消化與內化,那又是另一回事。一切往外的努力,都必須同時向內——穩定的身心能量是一切的基礎。
Thumbnail
學習知識是一回事,用生命把知識消化與內化,那又是另一回事。一切往外的努力,都必須同時向內——穩定的身心能量是一切的基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