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了先前的文章,幾年前的唸書筆記跟大家分享一下。
畢竟我是走實務的部分,做很多事情,其實都是憑藉著當時在美容工作室看到與聽到的經驗,並沒有相關的學術背景,所以只要遇到有專業背景的人,例如像是藥師、醫生之類的,我就會跟他們詢問很多相關的問題,藉此充實自己。
什麼?你說為什麼不自己找資料自己唸?
首先,大家都要吃飯,我不是什麼神人,也要上班賺錢,下班也覺得累,所以我認為吸收知識最好的方法,就是結交朋友!所以我有一位在實驗室做保養品配方的朋友,就是用交友軟體認識的,這次皮膚科用藥的相關知識,也是我在Dcard發文時收到私訊,雖然沒有見過面,但是一直互通有無的聊了很多的一位藥師朋友。如果想輕鬆的去多認識一些相關的專業知識,可以追蹤他的IG喔!我覺得圖文不錯,敘述也都簡明扼要,很好掌握重點:藥師小鹿
他提供我相關資訊讓我閱讀,然後我透過自己的消化吸收,再逐步推理出自己的理解,最後尋問正確性。我相信那可能也不是100%正確,因為是我自己理解消化後產出的,但應該還是可以對想稍微理解去看皮膚科擦的東西是什麼的人有些許幫助。
以下就是這次唸書迅速吸收的筆記

首先是對於皮膚科用藥到底是類固醇還是抗生素這個部分我是不理解的,因為以往我在工作室都會聽到皮膚科用藥就是抑制痘痘發炎,所以當不用的時候就會再復發。也導致我一直認為皮膚科藥的作用機轉就是在抑制發炎,那既然是抑制發炎,這樣有類固醇感覺就合理,一開始我會認為
皮膚科用藥=類固醇+抗生素(不同的藥劑就是不同比例的混合,或是濃度強度由低開到高)
原理就是抑制發炎。
但是事實上不是的,看完了小鹿提供給我的醫學資訊後,我得到以下的理解


所以其實用藥主要以抗生素為主並非類固醇,而抗生素也不是處理發炎,字面上就知道是阻止生長的東西,而要阻止的就是引起皮膚況狀的菌的生長。所以一般而言去看痘痘就是在處理細菌滋生,如果藥沒效,那就是細菌產生了抗藥性,這推論大致上而言是沒有問題的。
然後我也從文章中理解到皮膚科醫生開藥的部分,是使用了哪個抗生素。


對這三種小鹿跟我分析後,我認為應該藥的主要成分是以Clindamycin為主,但他還補充了,除了Clindamycin 以外也會用過氧化苯,過氧化苯的作用機轉我理解是因為本身結構不穩定,會容易將結合的氧氣釋放出來,藉此殺死厭氧菌。只是過氧化苯不能大範圍塗抹,這個在他的IG裡也有提到,想知道詳細資訊可以參考他可愛的IG圖文。
最後我自己也歸納出了一個皮膚科醫師處理痘痘的原理。其實這個跟我本來理解的資訊是一樣的。

以上是我這次理解到皮膚科處理痘痘的原理,修正了我原本的認知,很感謝身旁有一些專業人士的協助,可以讓我花比較少的時間去做資訊的整理跟閱讀,也可以在得出結論的時候尋求確認。
我一直覺得同樣都是在處理肌膚問題,但是皮膚科跟美容工作室永遠站在對立面,擁護者互相攻擊對方這是一個不好的現象。
尤其是很多其實皮膚科的擁護者留言都滿兇狠的。我認同醫師的高知識跟專業,也認同美容無法凌駕於醫學,但也一直呼籲還是有認真學習也擁有優良實務經驗的美容師,也看過很多在皮膚科失望的客人,因為她們的巧手重新獲得健康。
兩邊都是要處理問題,只是處理的方法不同,真正的理解處理方式跟原理,然後妥善去選擇適合自己的,這才是我們要做的。以上一個簡單的讀書筆記提供給大家,也再次感謝我在Dcard 上的藥師好友小鹿,請大家記得多多追蹤他的IG,可以真的得到簡單易懂的相關知識。
——————【以下工商】——————
粉絲私群(提供經驗分享/保養品秘辛/品牌粉絲優惠...)
個人IG (整理過往文章與內容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