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Intel)終於下重手了。這家曾主導全球運算核心的矽谷巨人,面對三年營收連續下滑、AI晶片戰略落後、內部決策繁瑣,終於迎來新掌舵者陳立武(Lip-Bu Tan)的大刀闊斧。最新裁員規模高達20%,預估將影響21,000人,是英特爾自創立以來最激進的一次組織手術。

撰文|編輯部
這不只是數字上的精簡,而是企業文化的翻新,從「管理文化」回歸「工程文化」。過去十年,英特爾在組織設計上不斷向大企業靠攏,官僚橫生、層級複雜,導致研發進度延宕、決策反應緩慢。
陳立武的改革,從組織開始,直指核心文化病灶:「英特爾不該像一間管理公司,而是要像一家工程公司。」
據悉,新結構下,晶片研發將直接對執行長負責,省略中階層層通報的繁瑣過程,這是在前任基辛格領導下始終不敢碰的禁區。
割肉止痛,才能為未來留白
儘管這波裁員對英特爾內部士氣勢必造成衝擊,但從財報來看,公司已無路可退。AI晶片市場正進入全面加速階段,NVIDIA狂奔領先,AMD持續創新,英特爾卻苦守老路、難以出新。在這場晶圓與算力的戰爭中,留戀過去,只會錯失未來。
陳立武也將進一步處理非核心業務,包括分拆Altera相關部門,清理過去無法產值的「資產遺跡」,為AI伺服器晶片、機器人運算與軟體平台鋪出資源空間。
從衰退期走向再成長,改革不是選項,是唯一活路
投資人並不陌生於這樣的場景,老牌巨頭轉身的第一步,總伴隨痛苦與爭議。但歷史也不乏「重生」的例子:蘋果在賈伯斯回歸前一度瀕臨破產、微軟轉向雲端前一度陷入技術疲乏,皆因果斷轉身才重拾主導權。
英特爾的挑戰在於,它的轉身要快、要準,還要能說服市場它真的「還有料」。週四即將公布的財報,是第一道試金石,也是陳立武改革成效的期中考。
現在問題是這位曾在半導體投資界叱吒風雲的改革派,能否讓英特爾從重組中長出新生命?或者,只是另一場矽谷悲歌的續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