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一場不講武德的戰爭

其他│一場不講武德的戰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在中世紀的戰爭中,凌辱死人的屍體司空見慣。這一點也體現在第一次十字軍圍攻大城尼西亞的戰爭中。

在十字軍打退來援的突厥部隊後,為了要摧毀守軍的士氣,他們決定給他們一份大禮:

他們把突厥屍首全部砍頭,然後用重力投石機投射到城市裡頭。

剛死不久的人頭有如大雨般打向城牆,看到摔得稀巴爛的同袍頭顱,守軍既絕望於援軍的敗北,又對十字軍的無情膽寒。

在此情形下,十字軍要攻城當然輕易多了——雖然現代人可能覺得,這好像是《魔戒》半獸人大軍圍攻米納斯提力斯才幹得出來的行為,但對中世紀戰士來說,就是個跟喝水一樣自然的戰術。

另一方面,在侮蔑屍體上,突厥人也展現出絲毫不下於十字軍的能耐。

當戰死的十字軍陳屍於城牆之外,突厥人就將他們一具又一具用繩子吊起,就這樣懸掛在城頭一排,公然「展示」給所有攻城的十字軍看,任其腐爛。

一名十字軍憤怒地留下紀錄:「這沒人性的行為就是要冒犯我們基督徒。」儘管他們自己投射人頭的行為也挺噁心的。

可能會有人忍不住問:騎士精神到哪裡去了?中世紀貴族不是最講武德了嗎?

遺憾的是,系統性的騎士原則這種東西,在1097年還不存在。而中世紀早、中期,實在是一個人命如草芥一般的社會。

對於生長於此、從劍上舔血過來的戰士們而言,無論手段多麼獵奇,只要能在戰爭中要得勝,都是能接受的選擇。

&

圖片一:尼西亞圍城

圖片來源:

Wiki Commons, "BNF fr 2630 22v siege of Nicaea.jpg"

資料來源:

Thomas Asbridge, "The First Crusade: A New History"

avatar-img
熱帶島嶼人的多語練習帳 的沙龍
175會員
600內容數
熱帶島嶼人的部落格。內容以語言、歷史以及語言學習技法為主。歡迎支持、訂閱或付費贊助,謝謝!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今日,在土耳其,跨海離首都伊斯坦堡不遠,有一座小城鎮,叫做「伊茲尼克」(Iznik)。 現在的伊茲尼克是座寧靜的小城鎮。但在突厥人過來以前,這裡曾是小亞細亞最有名的大城市之一:尼西亞(Nicaea)。 在基督宗教史上,名聞遐邇的「尼西亞大公會議」,正是由君士坦丁大帝在這裡召開。 這座大城市
在1095年,教宗烏爾班二世的號召下,一場「戰爭竟可以赦罪」的聖戰浩浩蕩蕩地展開。史稱第一次十字軍。 雖然整個歐洲熱血沸騰,從上到下都有人宣誓邁向遠征之旅。但部分有識之士,卻查覺到幾絲不對勁的味道:「十字軍」難道不是違反基督宗教教義的嗎? 基督宗教難道不是極力鼓吹和平的嗎? 耶穌不是說:「不要
今日,在土耳其,跨海離首都伊斯坦堡不遠,有一座小城鎮,叫做「伊茲尼克」(Iznik)。 現在的伊茲尼克是座寧靜的小城鎮。但在突厥人過來以前,這裡曾是小亞細亞最有名的大城市之一:尼西亞(Nicaea)。 在基督宗教史上,名聞遐邇的「尼西亞大公會議」,正是由君士坦丁大帝在這裡召開。 這座大城市
在1095年,教宗烏爾班二世的號召下,一場「戰爭竟可以赦罪」的聖戰浩浩蕩蕩地展開。史稱第一次十字軍。 雖然整個歐洲熱血沸騰,從上到下都有人宣誓邁向遠征之旅。但部分有識之士,卻查覺到幾絲不對勁的味道:「十字軍」難道不是違反基督宗教教義的嗎? 基督宗教難道不是極力鼓吹和平的嗎? 耶穌不是說:「不要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