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從惡性開始的療癒旅程》第2篇
熟悉的陌生詞:Malignancy
“Malignancy”——它的意思是惡性腫瘤,這串醫學英文我再熟悉不過了,從學生時代就開始記,還用「媽你個們」來輔助記憶,身為護理師,這個詞彙在國考、臨床都屢見不鮮。
那一刻,我查到自己的病理報告
「我還記得那一刻,拿到病理報告,醫師的眼神有些閃爍,手上的紙寫著:惡性腫瘤,建議手術與後續治療。」
並不是,我的病理報告,是我自己查詢,因為我是護理師嘛
我還記得那一刻,開啟辦公電腦、登入大樹系統、輸入自己的病歷號碼,畫面跳出那串熟悉卻陌生的字眼:「Malignancy」,世界彷彿在那一秒靜止。
我驚呆了,手在抖,眼淚在眼眶打轉,腦中浮現當時才7個月大的兒子——不行!我告訴自己:恢復專業,妳正在上班。當時的我一邊說服自己「也許只是手術治療就好?」,一邊壓抑著情緒,硬撐著不讓眼淚掉下來。
外科門診外候診的病人大排長龍,我對學姊說:「我最後再看診,妳Call我~分機0000。」
好險~我可以先把注意力投入在工作上,整個上午,我反覆深呼吸,試著撐過那漫長等待,那段時間真的好難熬。
跟醫師的對話,像是交班又像道別
「終於進到診間,來揭曉接下來的治療會是什麼?」
醫師一邊瀏覽報告,一邊說:「妳跟妳家人一樣,但妳卻是三陰性,這類型口服藥沒效,需要做化療,不管淋巴有沒有感染,化療都建議施行。」
聽到”三陰性“,這個關鍵詞並不陌生,是最惡名昭彰的,我內心整個在哀嚎,醫師接著說: 「開完刀才知道第幾期,目前只是從病理報告知道組織型態,淋巴要做切除,腫瘤旁邊也要切寬一點,妳們家可能有BRCA基因,可以考慮做乳房攝影…」
「我心裡忍不住浮現:還得再開一次刀?那一刻的無力感如潮水般襲來。」
這場對話更像醫師與護理師的交班,我們討論著治療選項、手術方式與基因風險。
這位醫師與護理師,是我最信任及敬重的,早在我還是門診護理師時,我就是跟在他們身旁學習,那天,他們成為我人生重大轉折的見證人。
直到結束前,她輕輕說:「我覺得妳真的很堅強,都沒有哭。」那一刻我徹底破防。剛才撐著的「專業」瞬間崩塌,眼淚止不住地湧出來。學姊抱著我、摸著我的頭,輕聲說:「其實幾天前我就知道報告了,但我不想破壞妳假日的心情。」
她的話,成為我療癒旅程真正的起點。
癌前與癌後:一條重新認識身體的路
我知道,人生將從此分為兩半: 癌症之前,與癌症之後。
這不再是場「打敗癌症」的戰爭,而是我與身體重新認識、學習和解的過程。
如今回頭看,那一刻,不只是惡性開始的時刻,更是我踏上療癒旅程的轉捩點。
我知道我不是只能當個「病人」,我還是孩子的媽媽,我不只想活下來,我想要好好地活著。
療癒不是樂觀,而是一種承認與選擇
一開始我以為療癒就是「趕快正面起來」,但其實不是, 真正的療癒,是那天我坐在開刀房時,眼淚止不住地流,心裡第一次浮現:「我好怕。」
害怕是一種真實的情緒,不需要壓抑、不需要裝堅強, 當我承認它的存在,它就不再那麼刺痛。 那是我第一次,從心底承認:我也是個需要被照顧的人。
身心修復的起點,是回到自己
住院、手術、化療,每一段都不輕鬆,但我也在這些過程中,開始慢慢建立自己的療癒小宇宙:
- 開始每天記錄體感與情緒變化,像是療癒日記。
- 開始練習冥想與呼吸,重新接回自己。
- 開始思考:「如果只有今天,我想怎麼過?」
這些片段,就是這個系列《從惡性開始的療癒旅程》的開端。
「在療癒的過程中,我也開始重新思考與宇宙的關係,靈性成為我穿越恐懼的重要支柱。」
療癒是一種選擇,而不是目標,從惡性開始的旅程,仍在繼續,我也仍在路上。
謝謝你閱讀這段旅程的第二頁,未來,我將繼續記錄癌後的身體轉化、情緒重建與靈性覺醒,如果你也正走在療癒路上,歡迎留言或私訊我,我們一起同行。
📩 下一篇,我想和你分享──我寫給過去自己的一封信
提醒她(也提醒妳)關於乳癌的第一個徵兆、保險的重要性,還有千萬不能拖的定期檢查。
不是嚇人,而是溫柔地說:「妳的命,真的很值得被好好守護。」
📘 敬請期待【從惡性開始的療癒旅程 01|寫給過去的我:妳一定要看!】
— 下週與你分享,一封可能改變人生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