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位中國附醫的醫師投書到Lancet說「臺灣醫療即將崩潰」。
我雖然不在醫界,但是我也知道臺灣的醫療遇到很大的問題。疫情結束後,許多護理師出走去長照,寧願領更低的薪水,也不要留在醫院。
但是,我無法解決那部分。Lancet的投書出來沒多久,陳志金醫師就指出,裡面有一個嚴重的錯誤。
文中提到,「2022年Omicron疫情高峰時,臺灣住院新冠病人的死亡率高達58.2%,而日本僅為12.5%」...從他引用的文獻查證,這是一篇長庚的論文,探討的是110名重症插管病人在不同COVID時期的臨床表現。而這58.2%是Omicron病人的占比,並不是「死亡率」!!!死亡率是40.6%(Omicron)和15.2%(Alpha),是重症插管病人,也不是「住院死亡率」!!!所以,根本就是亂引用。
然後,昨天(114年4月26日)晚上中國附醫就發了聲明,裡面除了提到上面陳志金醫師說的錯誤,還提到:
其二,提到臺灣護理人力為每萬人有62位,此處有誤,應該是2021年時,臺灣每萬人有78位護理人力。
我們為中國附醫的負責任的態度喝采。
卻沒想到,竟然有一位邏輯錯亂的醫師在網路上發言如下

圖片擷取自Threads
看了真讓人為臺灣醫界擔憂啊。
首先,能刊登在Lancet,不代表內容正確; 能被指出錯誤,才是健康社會。 科學不是宗教,Nature也會撤稿。
然後,有幾點要說清楚:
一、那篇是Correspondence(讀者投書),不是正式的原創研究論文(Original Research)! 讀者投書的審查標準遠低於正式論文,通常只需經過編輯快速檢視,不一定有嚴謹的同行審查(peer review)。 他把投書硬扯成「論文」,故意拉高其權威性,這是偷換概念(fallacy of equivocation)。
二、院方的正式聲明中明白說明:投書中對台灣COVID死亡率的引用有誤,已去信Lancet要求更正,並不是單純「被逼道歉」。 這是院方維護學術誠信的正確做法,不是外界「抹黑」或「逼迫」。
三、58.2%死亡率 vs 40.6%插管死亡率,差距極大,且性質完全不同。 這不是「作文錯別字」的小問題,而是根本性誤導讀者。 在醫學、公共衛生領域中,錯誤引用死亡率,是非常嚴重的學術倫理問題(屬於misinterpretation of data)。
四、就算是Lancet,也曾發表造假疫苗論文(如1998年那篇被撤回的Andrew Wakefield的假疫苗自閉症關聯論文)。 COVID-19疫情中,Lancet也曾刊登過數篇後來被撤回或更正的文章。 頂尖期刊的標誌,並不是「永遠正確」,而是能否在錯誤後願意自我更正。 這位醫師認為只要刊登在頂級期刊就像考了滿級分、不容質疑,真的是大錯而特錯。
事實上,Wakefield那篇論文,到現在撤稿的公告還在Lancet上呢
被撤的論文也還可以下載,但是每一頁都有斗大的紅字「RETRACTED」在上面。

我有去下載,真的是每一頁都在,每一頁都長這樣。
這篇論文真的是貽害數十年,美國今年遇到了20年來最嚴重的麻疹疫情,已經有兩個孩子往生,說到底都是Wakefield的錯。
科學本來就不是玄學,沒有什麼上了頂級期刊就等於考滿級分(我們就不去管滿級分是不是未來就是人中龍鳳這件事了)這種事情,科學是不斷的去接近真理的過程,而不是就是真理,不要以為上了頂級期刊就是得了「誓書鐵券」,發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