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文
2. 注釋
1. 昔:從前、以往。
2. 帝堯:上古聖王堯,名放勳。
3. 聰明文思:聰慧明察,文理周備,思慮深遠。
4. 光宅天下:以光明德行普遍治理天下。
5. 將遜于位:即將謙讓帝位。
6. 讓于虞舜:把帝位禪讓給虞舜。
7. 堯典:《尚書》中的篇名,記載堯治理天下的事蹟。
3. 白話文
從前在帝堯時代,他聰慧明察,才德兼備,以光明德行普遍治理天下。當他將要退位時,便將帝位禪讓給虞舜,於是作了《堯典》這篇記載。
4. 總結
這段文字敘述了堯以德治天下、聰明仁愛,在晚年不戀權位,將帝位禪讓給有賢德的舜,並作《堯典》以記錄這段治國事蹟。
啟示
崇尚德行與智慧,是治國安民的根本。
順應天命、謙讓賢能,才能使天下長治久安。
聖王之道,不在於自私自利,而在於天下蒼生的福祉。
一、
1. 原文
曰若稽古帝堯,曰放勳,欽、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讓,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黎民於變時雍。
2. 注釋
1. 曰若:說道,如果考察古代。
2. 稽古:考察古代事蹟。
3. 帝堯:古代聖王堯,名放勳。
4. 欽、明、文、思、安安:恭敬、聰明、有文德、有思慮、安定安詳。
5. 允恭克讓:誠實謙恭,能謙讓。
6. 光被四表:光明德澤遍及四方邊境。
7. 格于上下:感化上下之人。
8. 克明俊德:能夠彰顯卓越的品德。
9. 以親九族:用德行親近自己家族九族。
10. 九族既睦:宗族和睦融洽。
11. 平章百姓:安定治理百姓。
12. 百姓昭明:百姓也明德有智慧。
13. 協和萬邦:協調和睦各方國邦。
14. 黎民於變時雍:百姓隨時變革而能和樂融洽。
3. 白話文
記載說,如果考察古代的帝堯,他名叫放勳,恭敬、聰明、文采、思慮周詳,性情安定從容,誠信謙恭而且能謙讓。他的光明德澤遍布四方邊界,感化了上下各層人民。他能彰顯高尚卓越的品德,用以親近自己的九族親族。宗族和睦之後,進而安定治理百姓。百姓因此聰明開明,國內各邦也協調和睦。百姓們即使遇到變動,也能和諧安寧。
4. 總結
這段讚頌帝堯德行崇高,由自身修養推及親族,再推廣到百姓與萬邦,形成內外皆和的盛世局面,展現出以德教化的重要力量。
啟示
由內而外的德行修養,是治理天下的根本。
君主自身的品德直接影響國家與人民的風氣。
和諧社會須建立在家庭、族群的和睦基礎上。
順應時勢、保持安定,是國家長久興盛之道。
二、
1. 原文
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寅賓出日,平秩東作。日中,星鳥,以殷仲春。厥民析,鳥獸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訛,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鳥獸希革。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餞納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虛,以殷仲秋。厥民夷,鳥獸毛毨。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鳥獸氄毛。帝曰:「咨!汝羲暨和。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允釐百工,庶績咸熙。」
2. 注釋
1. 羲和:古代掌管天文曆法的人。
2. 欽若昊天:恭敬順承上天的旨意。
3. 歷象日月星辰:推算日月星辰的運行。
4. 敬授人時:恭敬地把節氣時令傳授給人民。
5. 羲仲:羲氏家族的長子,掌管春季事務。
6. 嵎夷:東方地區。
7. 暘谷:傳說中太陽升起之地。
8. 寅賓出日:清晨迎接太陽升起。
9. 平秩東作:整頓春季農事。
10. 星鳥:東方七宿中以「鳥」星為主。
11. 殷仲春:春季中期。
12. 申命羲叔:再次命令羲氏的次子,掌管夏季事務。
13. 南交:南方地區。
14. 平秩南訛:整頓南方農事。
15. 星火:南方七宿中以「火」星為主。
16. 正仲夏:夏季中期。
17. 和仲:和氏家族的長子,掌管秋季事務。
18. 昧谷:西方太陽落山之地。
19. 寅餞納日:黃昏迎送太陽入地。
20. 平秩西成:整頓秋收農事。
21. 星虛:西方七宿中以「虛」星為主。
22. 殷仲秋:秋季中期。
23. 和叔:和氏家族的次子,掌管冬季事務。
24. 朔方:北方地區。
25. 幽都:傳說中北方陰暗之地。
26. 平在朔易:整頓北方事務。
27. 星昴:北方七宿中以「昴」星為主。
28. 正仲冬:冬季中期。
29. 羲暨和:羲氏和和氏的後代。
30. 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一周年有三百六十六日。
31. 閏月定四時:以閏月調整四季,使曆法準確。
32. 允釐百工:合理規劃各種工藝事業。
33. 庶績咸熙:各項事業繁榮興盛。
3. 白話文
於是命令羲氏與和氏,恭敬順應上天,推算日月星辰的運行,並恭謹地把節氣和時令授予人民。又分派羲仲居於東方嵎夷地區,稱為暘谷,在清晨迎接太陽升起,整頓東方春季農事。到中午時分,以鳥星為標誌,確立春季中期。那時人民分居而活動,鳥獸開始繁殖。
接著命羲叔居於南交地區,整頓南方夏季農事,並虔敬進行祭祀。夏至時日最長,以火星為標誌,確立夏季中期。那時人民隨氣候而安居,鳥獸漸漸稀少更換毛色。
又命和仲居於西方昧谷地區,黃昏時迎送太陽落下,整頓西方秋季農事。夜半時以虛星為標誌,確立秋季中期。那時人民行動舒緩,鳥獸毛色變得鮮明光亮。
再命和叔居於北方幽都地區,整頓北方冬季農事。冬至時白天最短,以昴星為標誌,確立冬季中期。那時人民閉藏不動,鳥獸長出濃密的毛。
帝堯說:「唉!你們羲氏與和氏子孫啊!一年有三百六十六天,要用閏月來調整四季,使一年的運行完成。要謹慎規劃百工,讓各種事業都能興旺昌盛。」
4. 總結
這段描寫堯帝任命羲和家族掌管天文曆法,劃分四季、指導農事,進而安定百姓生活和促進社會繁榮,展現出以天地之道指導人事、順應自然以致治國興邦的智慧。
啟示
順應自然規律,才能使人事興盛有序。
科學管理時間與節氣,是國家治理的重要基礎。
尊重天道,推動農事與社會各業的協調發展。
領導者需謹慎安排各項事業,方能達成國泰民安。
三、
1. 原文
帝曰:「疇咨若時登庸?」放齊曰:「胤子朱啟明。」帝曰:「吁!嚚訟可乎?」
帝曰:「疇咨若予采?」驩兜曰:「都!共工方鳩僝功。」帝曰:「吁!靜言庸違,象恭滔天。」
帝曰:「咨!四岳,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乂?」僉曰:「於!鯀哉。」帝曰:「吁!咈哉,方命圮族。」岳曰:「异哉!試可乃已。」
帝曰:「往,欽哉!」九載,績用弗成。
2. 注釋
1. 疇咨:與誰商量。
2. 若時登庸:這時應該任用誰。
3. 放齊:臣子名,參與謀劃。
4. 胤子朱:胤子的兒子朱,名字叫啟明。
5. 吁:感嘆詞,表示驚訝或不滿。
6. 嚚訟:剛愎好辯。
7. 若予采:如要選拔人選。
8. 驩兜:另一位大臣。
9. 都:表示肯定感歎。
10. 共工:古代傳說中的水神,亦作叛逆者象徵。
11. 鳩僝功:聚集人力勞作。
12. 靜言庸違:冷靜思考則知共工行為違逆正道。
13. 象恭滔天:表面恭順而實際作亂,災禍滔天。
14. 四岳:四方山川之神,或指四方的部落首領。
15. 湯湯洪水方割:洪水浩大,水勢正猛烈蔓延。
16. 蕩蕩懷山襄陵:洪水淹沒山川丘陵。
17. 浩浩滔天:水勢浩大如同漫天。
18. 俾乂:使之治理平定。
19. 僉曰:眾人共同說。
20. 鯀:治水之人,舜之父。
21. 咈哉:悲歎不滿之聲。
22. 方命圮族:違抗天命,導致家族敗壞。
23. 异哉:奇特啊,表示不平常。
24. 試可乃已:可以讓他試試看。
25. 九載:九年。
26. 績用弗成:事業沒有成功。
3. 白話文
堯帝問道:「我應該和誰商議,現在該任用誰呢?」
放齊回答說:「有胤子的兒子朱,名叫啟明,可以啟發光明。」
堯帝感嘆說:「唉!他剛愎好辯,怎麼可以呢?」
堯又問道:「我該從誰中選拔人材呢?」
驩兜回答說:「有共工,現在正在集合眾人努力做事。」
堯帝感歎說:「唉!冷靜地看,他的行為是違背正道的,雖然外表恭順,內心卻大亂,災禍將會滔天。」
堯帝又問道:「四岳啊,如今洪水浩浩蕩蕩,正肆意橫流,淹沒山陵高地,水勢滔天。百姓遭受這麼大災難,有誰能夠平定呢?」
眾人回答說:「啊!可以讓鯀來試試。」
堯帝歎息道:「唉!他逆天行事,必將敗壞自己的家族。」
四岳又說:「既然如此,不如讓他試一試。」
堯帝說:「那麼,去吧,要恭謹小心!」
鯀治理洪水九年,但最終仍然無法成功。
4. 總結
這段記錄堯帝在選拔賢才治理洪水時,慎重詢問群臣意見,但對推薦的人才進行審慎評估,最後即使允許試用不完全信任的人,也保持戒慎之心,並且指出結果失敗,顯示用人不察的後果。
啟示
任用人才需審慎,不可只聽片面之詞。
外表忠順未必內心正直,需深察其行。
領導者應兼具寬容試用與警惕審核的態度。
用人不當,事業難成,治國更需謹慎抉擇。
四、
1. 原文
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載,汝能庸命,巽朕位?」
岳曰:「否德忝帝位。」
曰:「明明揚側陋。」
師錫帝曰:「有鰥在下,曰虞舜。」
帝曰:「俞?予聞,如何?」
岳曰:「瞽子,父頑,母嚚,象傲;克諧以孝,烝烝乂,不格姦。」
帝曰:「我其試哉!女于時,觀厥刑于二女。」
釐降二女于媯汭,嬪于虞。
帝曰:「欽哉!」
2. 注釋
1. 咨:感歎詞,表詢問或感慨。
2. 四岳:指四方之長官或部落首領。
3. 庸命:推舉推薦人才。
4. 巽朕位:順承我的帝位。
5. 否德忝帝位:德行淺薄而辱沒帝位。
6. 明明揚側陋:要廣為表揚隱蔽、卑微的人才。
7. 師錫帝:群臣進言於帝。
8. 鰥:失去妻子的人,引申指孤貧者。
9. 虞舜:虞國人舜,後來成為聖王。
10. 俞:表示同意或感興趣。
11. 瞽子:舜的父親,名叫瞽叟。
12. 頑:愚蠢不仁。
13. 嚚:惡毒。
14. 象:舜的弟弟。
15. 傲:驕橫無禮。
16. 克諧以孝:能以孝道和諧家人。
17. 烝烝乂:不斷努力治理好事務。
18. 不格姦:不受邪惡侵染。
19. 觀厥刑于二女:考驗舜的品行,讓二位公主嫁與他。
20. 釐降二女:特地將二位公主下嫁。
21. 媯汭:地名,指舜的居住地。
22. 嬪于虞:嫁給虞舜。
23. 欽哉:慎重而恭敬地行事。
3. 白話文
堯帝說:「啊!四岳,我已經在位七十年了,你們能不能推舉人選,繼承我的帝位呢?」
四岳回答:「我們德行淺薄,不敢辱沒帝位。」
堯說:「要光明正大地發掘那些隱藏卑微的人才。」
群臣進言說:「有個孤貧之人,名叫虞舜。」
堯帝問:「好嗎?我聽說過,他是個怎樣的人?」
四岳回答:「他是瞽叟的兒子,父親愚頑,母親惡毒,弟弟驕傲;但他能以孝道和諧家庭,並且勤奮治理,不受邪惡影響。」
堯帝說:「那麼,我們可以試一試他!你們就安排吧,看看他能否通過考驗。」
於是堯帝將自己的兩位女兒嫁給舜,讓她們住在媯汭地區,成為虞舜的妻子。
堯帝叮囑說:「要恭謹小心啊!」
4. 總結
這段描寫堯帝在選拔接班人時,經由群臣推薦虞舜,並且通過婚姻試探舜的品行,展現堯帝慎重選賢、審察人品的態度,以及重視德行勝於血統出身的治國精神。
啟示
領導者應主動尋找隱藏於基層的人才。
德行是選拔領袖的首要標準。
用人需觀察其在家庭和日常中的實際表現。
接班計畫需慎重安排,且應多方面考察人品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