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身經歷,在我學生時代,曾遇過三次很驚豔的經驗,這些經驗,都是他們提出我無法想像的想法與能力..為何它們能想到做到,就是我要講的主題
第一件事情,是高中時的班長
那是民國80年代,距今已經接近30多年前
那是沒有電腦、沒有手機的時代
忘記是高二還是高三,在新的學期選出了新的班長A君
班長A君上任宣布的第一件事情,是調整每天早上進行環境打掃的工作方式
他提出了兩班制,也就是把全班同學分成兩班,第一班(一半同學)負責一星期的打掃工作,而第二班(另一半同學)則輪休,休息一個星期然後交換,成效良好且卓越,我們班得了好多次整潔競賽的獎項..
這件事情我一直記到現在,即使已經過去30多年
在當年那個時代,我的班長,為何能想出那種點子
我們處在資訊封閉的時代,我們也沒有任何工作與管理經驗..
第二件事情,是在我大學時代
系學會要在校慶時展開系上的展示,也就是系展,把我們科系的特色展現出來
我在大二時曾經擔當過其中一個任務,就是把我們去鄉野考察的裝備,展示給來參觀的人看,包含身上穿的裝備以及一些需要用到的儀器
我參考前人的做法,一般都是靜態展示配合說明,我進一步,租了幾個人型衣架,讓展示更完美的展示
而我的下一屆負責該任務的學弟B君,是剛開始因所謂繁星計畫,也就是徵試進來,並非考試進來(沒經過大學聯考)
我在想說這一屆這個學弟B君能弄出啥花樣,結果發現,他的想法比我強太多倍
他組了一個團隊,直接把裝備穿出去鄉野考察,並另用拍照方式作成幻燈片,是的,那時代叫做幻燈片,直接在系館庭院內撥放幻燈片,並配合事先弄好的錄音進行解說。使得這件事情成為系上一個美談,並把我們系展的方式拉高了好幾個層次。我才知道自己不厲害,跟人家比一點特色都沒有,屁都不是
第三件事情,是在我研究所時代
我的一個研究所同學C君,同研究室,他跟我是不同大學的,竟然認識了我的大學同學D君,原因是因為他有在寫程式,我這個研究所同學C君已經是當年它們班最強,最會寫程式的一個,但是他卻一直推崇我的大學同學D君,說這是他少見比他厲害的
我就想說,一個已經是當屆最強最厲害的人,在寫程式上,說遇到一個比他厲害的,我來聽聽看,到底它們在講什麼
我在研究所是研究地理資訊系統,利用這個來做論文,基本要求就是熟悉一套軟體的運用,而我這個研究所同學C君,是強的是能利用程式語言寫出一套自己想要的工作模式,來進行分析,這是我與同學C君的差距,因為他們大學強調寫程式,我們大學強調野外考察,大家的強項不同,所以因為大學的教學傾向不同,我寫程式的功力比他差太多
我的研究所同學C君能夠寫程式,遇到我這個大學同學D君同樣在研究這個程式,他是自學(並非他的論文主題但需要用到一小部分),另外最著要的就是同學D君他已經成功把這套軟體中文化,也就是把原先軟體內的英文介面,變成中文,等於他破解了整套軟體,我聽懂中文化,但我不懂怎做,我研究所同學C君懂中文化,但他只能做到一半,所以他在網路上(那時候叫做BBS)求救,遇到我大學同學D君能夠教他,跟他請教,不由得佩服的五體投地
我熟悉我大學同學D君,同寢室過,一起吃飯出去玩,以前只知道他功課好,但大家都學得一樣,強在野外調查,寫程式一向不是我們強項,不知道他會寫程式還能教,難道是研究所才開始學..
結論就是那句話 別人如何知道這件事情,一直是我想知道的事情
我的同學如何知道這些事情,答案很簡單,一個是觀察、一個是想像、一個是興趣
但了解他們如何觀察、如何想像、如何有興趣,這件事情很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