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節氣選片|立夏】《搖擺男孩》
◎ 姜炯哲 강형철
我想在盛夏的午日跳一場舞,放Benny Goodman 的〈Sing Sing Sing〉、旁若無人地舞動。
我想讓汗潺潺地流,像湧泉代替眼淚從我身體的毛細孔流出。
我想在衝突一觸即發時唱一首〈 If I Knew You Were Comin’ I’d’ve Baked A Cake 〉
「如果知道你會來
我會烤好蛋糕等待
如果你寫了封信過來
我會僱請一個樂團」
我想在立夏的這天看無數次導演姜炯哲的那個長鏡頭。那男人是共產主義的英雄跳著資本主義的舞,女人是在戰爭中為了養飽弟妹而到戰俘營翻譯。他們在不同的地方朝著夢想的方向跳著踢踏舞邁進,背景音樂是David Bowie 的〈Modern Love〉。
我在想,在最極端的不自由中,人還有沒有可能,為了純粹的喜悅,起舞?
立夏,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是夏季的開端、節氣轉折點,象徵著萬物繁盛、自然從「生」轉向「長」。
那些曾被播種的喜悅與疼痛在立夏放大,共產主義也好資本主義也好,我們在同一個烈陽下有著不同的善良,即使那對某人而言是種殘酷。
就像電影裡想著再見奶奶一面而背叛了同胞的那個男人說:「被思想左右而殺人,劃分你我的才是瘋了。」
這是我看過刻畫戰爭中人性最細膩的電影之一,是娛樂性最高的悲傷電影。讓你笑著之後被震驚到哭了。
在舞團這個假想的烏托邦裡,外面艷陽高照,裡面的人卻不能見光,那些人是被制度拋棄的戰俘,可在那一刻,他們只是跳舞的人。他們不再喊口號,不再背誦政治正確的答辯,只用身體述說,他們的心是炙熱的,卻無處可去。
在電影裡我們能看到,敵方也有夢想、喜好與痛苦。跳舞是自我意識與集體壓力的對抗。身體與意識的自由,舞蹈作為表達、作為抗爭,是一種不需要語言的抵抗方式。
「所以就繼續跳舞吧!」就像村上春樹的書裡說的。「而且要跳的比誰都高明。」
一群人排成一列,一聲不響地開始踏步。沒有對話,只有腳掌拍地的聲音,在鐵皮屋的高溫下炸裂開來。他們流著汗,腳步不斷變化、碰撞、前進——那不是為了取悅誰,而是為了從體制與混亂中,爭取幾分鐘的純粹。
這是立夏:用身體,去說一件靈魂想說的事。這場舞,不是為了娛樂。那是生存的抵抗,是被剝奪一切之後,僅存的選擇。
我把唱針不準確的盡量播到了這首歌,Benny Goodman 的〈Sing Sing Sing〉。
這個夏天,你會為了誰跳舞?還是,終於只為了自己?
春夏交替,肝氣漸弱,心氣漸強,忌暴喜傷心。
立夏,春盡。
◍ 電影|搖擺男孩 Swing Kids
◍ 導演|姜炯哲 Kang Hyeong-cheol
◍ 發行年份|2018年
#安博節氣選片 #安博 #節氣 #節氣選片 #立夏 #24節氣 #搖擺男孩 #SwingKids #電影 #電影推薦 #電影語錄 #觀影心得 #戰爭片 #踢踏舞 #爵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