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工程人都太專業,卻不會談價。你圖說畫得好、施工經驗足、現場處理幹練,但當面對薪資談判時,常常「照公司開的走」,或是默默接受「業界行情差不多就這樣」這類說法。
這不是因為你不夠好,而是沒人教你:「開價」其實也是一種職場技術。
這篇文章要談的,不是空泛的談薪理論,而是針對工程、營造、現場技術人員,最實際也最常卡住的三個關鍵開價策略。工程人大多走過那些被低估的時刻,現在用這篇文章,給你一份能真正派上用場的開價地圖。一、薪資不是照表開,是用成果換的
你不能只說「我做了很多事」,你要讓對方知道「我做的這些事,幫公司節省了哪些成本、縮短了哪些工期、提升了哪些品質」——這就是價值。
很多人進公司就接受制式起薪,三年後還在等公司「自然加薪」。但公司不是公益機構,不會主動給你你沒談的東西。
開價之前,你必須知道一件事:
薪資不是根據你的資歷,而是根據你能替公司省多少、賺多少、撐起多少責任。
那怎麼準備?把成果「轉成公司聽得懂的語言」:
- 範例一:主導模板進場排程,工班無空等、施工提早3週,間接省下外包超時罰款,估計成本減少50萬
- 範例二:改善品管流程後,案件驗收一次過件率從78%提升至95%,工務主管後來直接引用你的作業方式
- 範例三:將每月進度結報電子化,從手寫轉為Excel+圖表整合,主管開會時間平均縮短一半
小提醒:談加薪時不要說「我覺得該加」,而是說「過去12個月內,我的改善措施帶來了XXX效益,建議薪資調整至____以反映這份貢獻」
這是一場提案,而不是討錢。
二、行情不是問朋友,是用資料壓陣
很多工程人談薪,只是先問朋友:「你現在多少?」然後再「比他少一點」覺得保險。 但你知道嗎?很多「朋友說的行情」,可能根本不準:
- 他講的是含加班費還是本薪?
- 他拿的福利是稅前還是稅後?
- 他公司的職務內容、責任範圍,真的跟你一樣嗎?
專業談薪,一定要備好數據與依據。
最好這樣準備:
- 先上104薪資查詢,拉出職務對應區間(如:工務員/工地主任/專案工程師)
- 看「分布區間」不是平均,抓「75分位數」當作理想開價參考點
- 再查主計處年報中的土木工程類薪資平均與中位數,當作補充佐證(政府資料權威性高)
- 若公司有前例,觀察其他同期同職級同職責同資歷的人的薪水,了解內部行情
小提醒:你可以在談判時這樣講——
「我查了目前產業區間,依我的年資與工作內容,我認為我的期望值位於此區間偏上段是合理的。」
這會讓對方知道:你不是亂開價,也不是感覺派,而是做過功課、有根據地爭取應得。
三、開價不是冒犯,是你對自己的認可
很多工程人談到錢就退縮,認為「開價會不會讓人覺得我很現實?會不會給主管壓力?」 但事實是:你越模糊,主管越難給你空間;你越具體,對方越願意考慮。
開價的本質,是讓人知道你怎麼看待自己。
不是高調、不是貪心,而是清楚說明:「我知道我值多少,我也準備好扛那個價碼應該扛的責任。」
你可以這樣說:
「我不是為了開高價而開價,我是根據我這一年來承擔的案量、做出的改善與工地團隊的支持狀況,評估後提出這樣的建議。」
或者:
「我知道我們團隊在控制成本上有挑戰,所以我提出的薪資調整幅度,是在符合公司預算邏輯下、對我投入的公平反映。」
小提醒:如果你覺得自己無法自然說出這些話,建議你提前把開價稿寫下來,照稿練習幾次,避免進談判時緊張失語。
記住:真正專業的人,不是羞於開價的人,而是能理性自我評估、讓對方理解你背後邏輯的人。
結語:開價不是勇氣,是練習出來的專業
你不是不值得被加薪,你只是還沒熟練開價的語言與方法。
工程人很會處理圖說、估價單、合約條文,卻常常在自己薪資合約上選擇沉默。從今天開始,把你做過的事寫下來,把你帶來的效益量化,把你對自己的評估練習成一段自信而理性的開價話術。
你是工程人,你知道計量、知道施工期程、知道安全風險,那你也該知道:「你自己值多少」這件事,不能交給別人決定。
當你能為別人帶來價值,你就有權利說出自己的價格。
工居響樂誌,每週兩篇文章,用知識累積自由,幫你寫下自己的人生藍圖。
#工程人談薪 #薪資談判 #職場加薪 #營造業職涯 #工程人價值 #工居響樂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