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宗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七宗罪(Seven Deadly Sins)的概念源自基督教傳統,特別是在天主教神學中,作為一種道德警示,用來描述人類最容易陷入、會導致靈魂墮落的七種基本惡行。


七宗罪的由來與發展

  1. 早期基督教與沙漠教父
    • 七宗罪的思想最早可追溯至4世紀的埃及沙漠修士「厄瓦格里烏斯·龐提庫斯」(Evagrius Ponticus),他列出了八種「惡念」,作為修行者內在需要克服的試探。
    • 後來,這些「惡念」被轉化為道德教訓,並由**教父聖額我略一世(Pope Gregory I)**於6世紀系統化為七項,稱為“七宗罪”,逐漸成為中世紀天主教教義的一部分。
  2. 中世紀的教化工具
    • 七宗罪在中世紀成為神職人員教化信徒的重要工具,常出現在懺悔手冊、教堂壁畫與文學作品中,提醒人們避免靈魂墮落。
    • 《神曲》(Dante’s Divine Comedy)中對七宗罪有詳細描繪,尤其在煉獄篇。

七宗罪內容(以傳統順序)

  1. 驕傲(Pride):視自己為神、輕視他人,被視為最根本的罪。
  2. 嫉妒(Envy):對他人的幸福感到痛苦,心生怨恨。
  3. 憤怒(Wrath):失去理智的憤怒、仇恨與報復之心。
  4. 懶惰(Sloth):精神與責任上的怠惰、冷漠。
  5. 貪婪(Greed):對金錢與財物的無止境渴望。
  6. 暴食(Gluttony):過度沉迷飲食與感官享樂。
  7. 色慾(Lust):不節制的肉體欲望,迷失在情慾之中。

為何被稱為「宗罪」?

「宗罪」的意思是這些不是普通的小錯,而是會引發其他罪惡的源頭,如根本性的腐敗,會讓人逐步遠離上帝。


它們並非具體法律上的犯罪,而是內心的偏差與道德上的墮落。



現代詮釋與衍生文化

  • 當代文化中,七宗罪常成為電影、文學與藝術創作的主題(如電影《Seven》即以此為主軸)。
  • 有人將其對照心理學、社會學現象,視為人性陰暗面的一種分類。
  • 也有人以「七美德」(對應七宗罪)作為修行與人格提升的方向,如謙卑對抗驕傲、節制對抗暴食。

小結

七宗罪不只是宗教概念,更是一種對人類內在慾望與行為失衡的深刻反省。從沙漠修士的內觀修行,到中世紀的道德約束,再到現代社會的文化符號,七宗罪反映了我們對人性掙扎與道德自省的永恆課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芸嬋
25會員
1.1K內容數
興趣廣泛,遺世而獨立,期望貫徹自由意志,活出真實的自我 小說、影視、詩詞、網路文章、宗教、命理、玄學...都是生命的養料 目之所及、心之所想,皆是自我的投射 擅長沒有邏輯、沒有文筆、沒有深度的寫作 我想提供的價值是"靈感"與"思想"
芸嬋的其他內容
2025/05/07
這是一個關乎歷史、經濟與社會結構深層變化的問題。從古代到現代,「工作」的定義與取得方式其實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一、古代「不缺工」是因為沒有選擇權 在古代,「工作」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身份的延續。你是農夫的孩子,就耕田;你是鐵匠的孩子,就打鐵。絕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都在延續上一代的職責。 勞動
2025/05/07
這是一個關乎歷史、經濟與社會結構深層變化的問題。從古代到現代,「工作」的定義與取得方式其實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一、古代「不缺工」是因為沒有選擇權 在古代,「工作」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身份的延續。你是農夫的孩子,就耕田;你是鐵匠的孩子,就打鐵。絕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都在延續上一代的職責。 勞動
2025/05/07
賭博般的人生:在不確定中追尋確定,是不是自欺? 人類是一種執著於掌控未來的生物。 我們買保險、投資理財、存退休金、規劃生涯藍圖,似乎只要按部就班,就能換來所謂「穩定幸福的一生」。但真的是這樣嗎?在這個充滿變數與突變的時代裡,還有誰能拍胸脯說:未來,是可以被保證的? 未來,其實從來沒有被掌握過。
2025/05/07
賭博般的人生:在不確定中追尋確定,是不是自欺? 人類是一種執著於掌控未來的生物。 我們買保險、投資理財、存退休金、規劃生涯藍圖,似乎只要按部就班,就能換來所謂「穩定幸福的一生」。但真的是這樣嗎?在這個充滿變數與突變的時代裡,還有誰能拍胸脯說:未來,是可以被保證的? 未來,其實從來沒有被掌握過。
2025/05/06
一個人若終其一生閱讀小說、漫畫、觀賞電影──沉浸在虛構世界裡──乍看之下,彷彿只是逃避現實、浪費時間;但若我們深入思考這樣的生活方式,其實也藏著多層次的可能價值。 一、感知他人生命的方式──「閱讀他人的命運」 小說與電影,是進入他人內心、理解他人處境的橋樑。雖然故事是虛構的,但其中的情緒、掙扎
2025/05/06
一個人若終其一生閱讀小說、漫畫、觀賞電影──沉浸在虛構世界裡──乍看之下,彷彿只是逃避現實、浪費時間;但若我們深入思考這樣的生活方式,其實也藏著多層次的可能價值。 一、感知他人生命的方式──「閱讀他人的命運」 小說與電影,是進入他人內心、理解他人處境的橋樑。雖然故事是虛構的,但其中的情緒、掙扎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雖然我很早就覺得怪怪的,也寫過很多文章,但能看見有神學家認真整理出論述來,真的很佩服。 我指的是「順服」這件事。 是這樣的,教會很強調順服,而聖經裡的確也多次提到順服。 但順服到底是什麼意思?順服的對象是誰? 任何基督徒都會告訴你,順服對象是上帝,這沒問題,但其實問題超大,因為順服上帝又是什
Thumbnail
雖然我很早就覺得怪怪的,也寫過很多文章,但能看見有神學家認真整理出論述來,真的很佩服。 我指的是「順服」這件事。 是這樣的,教會很強調順服,而聖經裡的確也多次提到順服。 但順服到底是什麼意思?順服的對象是誰? 任何基督徒都會告訴你,順服對象是上帝,這沒問題,但其實問題超大,因為順服上帝又是什
Thumbnail
我們花點時間講宗教裁判所,這個異端審訊機關惡名昭彰,是由天主教道明會來主持。其實道明會本身是個理念不錯的修會(最早設立大學,而且設立超多大學的研究單位)> 天主教派系很多,各有不同理念與主張,其中道明會是個非常用心研究聖經的修會,也許太用心了。 這是個問題,因為修會是個避世的單位,換句話說,他們
Thumbnail
我們花點時間講宗教裁判所,這個異端審訊機關惡名昭彰,是由天主教道明會來主持。其實道明會本身是個理念不錯的修會(最早設立大學,而且設立超多大學的研究單位)> 天主教派系很多,各有不同理念與主張,其中道明會是個非常用心研究聖經的修會,也許太用心了。 這是個問題,因為修會是個避世的單位,換句話說,他們
Thumbnail
六祖壇經的“行由品第一”中,五祖對惠能表示擔心有人害他,為何五祖一直擔心有人害惠能呢?網上查到以前有人懷疑過,但已有解釋。五祖寺院有1000多名弟子,內心都有貪嗔痴,五祖知道這種狀況,才盡力保護惠能。不知道解釋是否正確,寺院裡似乎也不完全是清淨之地。
Thumbnail
六祖壇經的“行由品第一”中,五祖對惠能表示擔心有人害他,為何五祖一直擔心有人害惠能呢?網上查到以前有人懷疑過,但已有解釋。五祖寺院有1000多名弟子,內心都有貪嗔痴,五祖知道這種狀況,才盡力保護惠能。不知道解釋是否正確,寺院裡似乎也不完全是清淨之地。
Thumbnail
上帝的恩典不能交換 要知道,人類對於神明之間的各種交換行為,可以構成一串請購單,比方說念某種經108遍可以怎樣、循著哪條路邊走邊拜可以怎樣、捐多少錢可以點個燈然後換平安之類有的沒的鬼東西。 偏偏很多教會也跟著這樣講,畢竟這的確是「宗教斂財」的核心話術,要知道,五百年前宗教改革就是掀了贖罪券的底,
Thumbnail
上帝的恩典不能交換 要知道,人類對於神明之間的各種交換行為,可以構成一串請購單,比方說念某種經108遍可以怎樣、循著哪條路邊走邊拜可以怎樣、捐多少錢可以點個燈然後換平安之類有的沒的鬼東西。 偏偏很多教會也跟著這樣講,畢竟這的確是「宗教斂財」的核心話術,要知道,五百年前宗教改革就是掀了贖罪券的底,
Thumbnail
佛陀2500多年前,即慈悲開示了「墮胎」的種種罪過,教導末法時代的人們,如何救護諸童子、胎兒,如何得到長壽滅罪的種種功德,賜予造作墮胎殺業的無知父母一盞解脫的明燈。 《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記載,有五種惡業即使懺悔也無法滅除︰ 一、殺父。 二、殺母。 三、殺胎。 四、出佛身血。
Thumbnail
佛陀2500多年前,即慈悲開示了「墮胎」的種種罪過,教導末法時代的人們,如何救護諸童子、胎兒,如何得到長壽滅罪的種種功德,賜予造作墮胎殺業的無知父母一盞解脫的明燈。 《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記載,有五種惡業即使懺悔也無法滅除︰ 一、殺父。 二、殺母。 三、殺胎。 四、出佛身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