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讀】大腦切除師 by 薩曼莎.格林.伍德洛|奇幻基地,2025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大腦切除師》
The Lobotomist's Wife

 

▪️作者|薩曼莎.格林.伍德洛(Samantha Greene Woodruff)

▪️譯者|朱崇旻

▪️出版|奇幻基地(2025/04/29)

📖 https://moo.im/a/358bDL

▪️簡介

 

二戰結束後,
號稱拯救精神病患的「奇蹟療法」橫空出世!
卻將無數人推向無法逆轉的命運……


盧絲身為精神病院副院長,也是當代少數的高知識菁英女性。
自從哥哥不敵戰爭心理創傷而自殺後,她便立誓要幫助精神病患重新回歸社會,全心投入家族經營的醫院。

某次徵聘新進醫師時,她遇見了羅伯特,一位滿腹理想又富使命感的醫師。
兩人因理念相近而墜入愛河,並攜手推動一項顛覆精神醫學的革命性手術——腦葉切除術。
在二戰後的美國,精神病患被視為社會的隱憂。不僅無法治癒,還會對家庭與社會造成長期負擔。
正因如此,當一項聲稱能「根治」精神疾病的手術出現時,迅速被視為醫界的奇蹟,因為它能讓憂鬱、狂躁的病人回歸「正常」。

盧絲的醫院因此聲名大噪,羅伯特更一躍成為備受各方推崇的精神科權威醫師。連美國知名的甘迺迪家族成員,也曾接受過這項被寄予厚望的手術。

然而,隨著時間過去,盧絲開始察覺異狀——手術後的病人像是失去了個性,變得遲鈍呆滯,甚至開始有自殘的現象。
而瘋狂沉迷於手術的羅伯特,似乎也不再是她所認識的那個人……

本書以醫療史上最具爭議之一的黑歷史手術為核心,以被社會框架規範的女性為出發視角,帶領讀者思索──
當醫學熱忱化為致命執念時,你能否分得清人性、瘋狂與科學之間的模糊界線,以及是否有喊停的勇氣?



※ 本文為試讀心得。謝謝奇幻基地提供試讀。


盧絲的哥哥哈利因為戰爭有了嚴重的心理創傷,儘管她悉心照料,哈利仍舊選擇了自殺,這件事讓她莫大打擊,但也使得她接任醫院副院長後,對於精神病患總是充滿耐心與關懷。雖然非醫學專業,但仍時時關注精神醫學的研究。

 

雖然盧絲接任醫院副院長,受到同事的信任,但父母似乎對她的成就未加以肯定,仍比較在意她未婚,而父親更是未曾與她進一步討論過醫院營運或者醫學發展的新知。直到她認識了羅伯特,對方不因自己是女性而輕蔑,總是大方分享想法,兩人很快情投意合。

 

當時醫界有人提出以腦白質切除術來治療精神疾患。羅伯特認為確實對治療患者有幫助,後來更研發出更快速執行手術的方法。

 

讀到此,難免跟盧絲的父親一樣產生懷疑,即使醫學更發達的現在,對於大腦仍有許多未知的謎團,遑論當時技術與設備都不如現在,他們如何肯定這種療法對患者有幫助呢?

 

在盧絲忙於行政事務時,羅伯特持續以自己改良過的方法執行手術,宣稱能治癒更多患者。但當盧絲追蹤患者的狀況,卻發現這種療法並不是所謂的奇蹟,而羅伯特也早已變了個人。

 

更可怕的是,羅伯特對於一切過於自信,甚至宣稱所有的問題都能靠手術解決。在羅伯特與盧絲的篇幅之外穿插了為產後憂鬱所苦的瑪格麗特的故事,她找上羅伯特求助,而羅伯特無視問題根源,只想說服她靠手術改變一切,幸好此時盧絲發現羅伯特的作為並試圖阻止。

 

書中的主角們雖是虛構人物,但穿插在真實歷史之中,讓人讀來更覺驚恐,怎麼能憑這個手術改變所有的精神病症呢?有的狀況甚至不需要如此極端的手段。不過生病是十分難受的一件事,且照護者也必須付出極大的心力,如果有人宣稱知道極有效果的療法,對於無計可施且已經痛苦一段時間的人們來說,應該是亟欲抓住的浮木,可惜因此導致手術被濫用。我相信羅伯特一開始也是真心想要治癒患者,只可惜沒能正視錯誤,到最後自己也陷入了瘋狂,已經偏離拯救患者的初衷。

 

在那個年代,女性不被重視,盧絲正視一切錯誤並努力修補,站出來對抗羅伯特,試圖阻止一切,也讓人極佩服。瑪格麗特為產後憂鬱所苦,認為一直沒有做好應該做的,這裡有一段話讓人印象深刻:「人生很少會依照它『應該』的方式展開。」假設凡事都能依照心中所想順利進行,還有誰會遭遇挫折呢?而盧絲在一切過後體悟到有些疾病並不存在解藥,只能陪伴並理解、承認他們的不易與痛苦,為這個瘋狂的故事劃下一個溫柔的句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淘之樂多的沙龍
13會員
327內容數
各種心得紀錄。讀墨電子書網址為AP回饋連結
淘之樂多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03
前傳漫畫與小說故事風格不同,漫畫偏溫馨且互動有趣,小說設定吸引人,故事也還OK,但有些轉折處可以再鋪陳得更好更細膩。
Thumbnail
2025/05/03
前傳漫畫與小說故事風格不同,漫畫偏溫馨且互動有趣,小說設定吸引人,故事也還OK,但有些轉折處可以再鋪陳得更好更細膩。
Thumbnail
2025/04/28
故事篇幅比想像中短,很快便完讀。 既美味且溫馨的故事。
2025/04/28
故事篇幅比想像中短,很快便完讀。 既美味且溫馨的故事。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倖存的慰安婦受害者,只剩下最後一個人了,可是沒有人知道她是誰,或許,這其中還包含她自己。
Thumbnail
倖存的慰安婦受害者,只剩下最後一個人了,可是沒有人知道她是誰,或許,這其中還包含她自己。
Thumbnail
若將《內在革命》視為女權運動的宣傳品,便小看了此書和它的作者葛羅莉亞.史坦能。這本書並不只是一位女性的成長與自覺,而是一個人的成長與自覺,只不過主角剛好是女權動領袖而已。 依據史坦能自訴的過往,她是個非常活耀的女權運動領導人物,想必擁有相當大的媒體影響力,但,她卻在暫卸第一線工作之餘,重新檢證自
Thumbnail
若將《內在革命》視為女權運動的宣傳品,便小看了此書和它的作者葛羅莉亞.史坦能。這本書並不只是一位女性的成長與自覺,而是一個人的成長與自覺,只不過主角剛好是女權動領袖而已。 依據史坦能自訴的過往,她是個非常活耀的女權運動領導人物,想必擁有相當大的媒體影響力,但,她卻在暫卸第一線工作之餘,重新檢證自
Thumbnail
本書以一次世界大戰的英國倫敦為背景,描寫傑里科出版社裝訂廠的女工佩姬,她熱愛閱讀,夢想有朝一日可以進入倫敦的薩莫維爾學院就讀、求知與思考,而在戰爭的年代下,她透過自己的力量,在體會了深刻的親情愛情與友情的生活中,同時也爭取到了完成夢想的機會。
Thumbnail
本書以一次世界大戰的英國倫敦為背景,描寫傑里科出版社裝訂廠的女工佩姬,她熱愛閱讀,夢想有朝一日可以進入倫敦的薩莫維爾學院就讀、求知與思考,而在戰爭的年代下,她透過自己的力量,在體會了深刻的親情愛情與友情的生活中,同時也爭取到了完成夢想的機會。
Thumbnail
若非這本書,這個距離此刻已太遙遠的案件,是不可能出現在自身的生命裡,看著慕情在書裡的叩問與質疑,自己更加珍惜書中每個對話,故事是很珍貴的。
Thumbnail
若非這本書,這個距離此刻已太遙遠的案件,是不可能出現在自身的生命裡,看著慕情在書裡的叩問與質疑,自己更加珍惜書中每個對話,故事是很珍貴的。
Thumbnail
書名: 化學課 作者: 邦妮.嘉姆斯 譯者: 白水木 出版社: 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 2022/09/05 評分: 🌕🌕🌕🌕🌕 (滿分五分🌕) 這本書,讓我看到了1960年代女性的困難,聰明又美麗的女人尤其困難。伊莉莎白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科學家,在那個女性地位極低的時代,不管她做
Thumbnail
書名: 化學課 作者: 邦妮.嘉姆斯 譯者: 白水木 出版社: 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 2022/09/05 評分: 🌕🌕🌕🌕🌕 (滿分五分🌕) 這本書,讓我看到了1960年代女性的困難,聰明又美麗的女人尤其困難。伊莉莎白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科學家,在那個女性地位極低的時代,不管她做
Thumbnail
故事主要講述在英國19世紀維多利亞時代晚期一名懷有身孕的女子跳橋自殺,被科學家哥德溫撿回,利用她胎中孩子的腦袋進行移植到媽媽本身,將她當作實驗並成功復活她,讓她以全新的身份貝拉活在這個世界上。這一次的重生,讓她的心智從嬰幼兒開始,一切歸零,也拋下了前一世的束縛與苦難,今生的旅途才正要開始冒險。
Thumbnail
故事主要講述在英國19世紀維多利亞時代晚期一名懷有身孕的女子跳橋自殺,被科學家哥德溫撿回,利用她胎中孩子的腦袋進行移植到媽媽本身,將她當作實驗並成功復活她,讓她以全新的身份貝拉活在這個世界上。這一次的重生,讓她的心智從嬰幼兒開始,一切歸零,也拋下了前一世的束縛與苦難,今生的旅途才正要開始冒險。
Thumbnail
這幅肖像畫描繪了一位年輕女護士的側面,眼神中飽含著疲憊和無助。她的面容透露出一股沉重的憂傷,使人無法忽視她內心的創痛。 讓我們歷歷描述這幅畫中女子的故事。 李雪是一名勤奮向上的護理人員,在市醫院的加護病房工作。她對這份高強度且責任重大的職業懷著無比的熱忱和使命感。可是,繁重的工作和長
Thumbnail
這幅肖像畫描繪了一位年輕女護士的側面,眼神中飽含著疲憊和無助。她的面容透露出一股沉重的憂傷,使人無法忽視她內心的創痛。 讓我們歷歷描述這幅畫中女子的故事。 李雪是一名勤奮向上的護理人員,在市醫院的加護病房工作。她對這份高強度且責任重大的職業懷著無比的熱忱和使命感。可是,繁重的工作和長
Thumbnail
《可憐的東西》是一部改編自蘇格蘭作家Alasdair Gray小說的科幻電影,講述了一位被科學家解救重生的女主角對維多利亞時期社會的觀察及自我覺醒。本文介紹了電影的時代背景、後現代主義所關注的議題。
Thumbnail
《可憐的東西》是一部改編自蘇格蘭作家Alasdair Gray小說的科幻電影,講述了一位被科學家解救重生的女主角對維多利亞時期社會的觀察及自我覺醒。本文介紹了電影的時代背景、後現代主義所關注的議題。
Thumbnail
小說《化學課》帶領讀者回到1950、60年代的女性處境,女主角的故事充滿了直接、犀利和勇敢,劇情趣味又不禁使人淚流。黃麗群的講座更進一步向讀者分享廣泛閱讀的重要性。
Thumbnail
小說《化學課》帶領讀者回到1950、60年代的女性處境,女主角的故事充滿了直接、犀利和勇敢,劇情趣味又不禁使人淚流。黃麗群的講座更進一步向讀者分享廣泛閱讀的重要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