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ify 在 2025 年第一季的財報為投資人呈現出一個引人關注但複雜的情境。儘管這家電子商務平台展現出強勁的營收成長,來自商戶活躍度與平台生態系使用增加,但關於獲利能力與下一季展望的疑慮,則讓市場情緒轉趨保守。本文將深入剖析 Shopify 財務數據、競爭情勢與策略走向,為專業投資人提供具體分析。
2025 年第一季,Shopify 營收年增 27%,達到 23.6 億美元,遠超華爾街預期。此次亮眼表現主要來自商戶解決方案(Merchant Solutions)營收年增 29%,達 17.4 億美元,以及訂閱解決方案(Subscription Solutions)營收年增 21%,達 6.2 億美元。代表平台銷售活躍度的總商品交易額(GMV)成長 23%,來到 747.5 億美元,顯示商戶不僅持續加入 Shopify,亦更深度整合平台服務。Shopify Payments 本季處理了超過 220 億美元的 GMV,年增達 57%,成為營收成長的關鍵引擎。每月經常性收入(MRR)也成長 20.5%,達到 1.82 億美元,反映商戶黏著度與續訂率持續上升。
然而,儘管營收亮眼,Shopify 本季仍錄得 6.82 億美元的淨虧損,較 2024 年同期的 2.73 億美元虧損擴大許多。主因是股權投資損失達 9.08 億美元。若排除這部分投資損益,營業收入則年增逾一倍,達到 2.03 億美元,調整後營業利潤率也有所提升。不過,包含此虧損的 GAAP 財報仍讓投資市場感到擔憂,尤其是在營運支出提高的背景下。展望 2025 年第二季,Shopify 預估營收將年增約 25%,毛利則預期成長高達雙位數百分比,略高於分析師原先預期。然而,公司也預期 GAAP 營運支出將占總營收的 39% 至 40%,這使得短期內的獲利能力備受挑戰。儘管銷售前景仍具吸引力,但市場對於高支出的隱憂不容忽視。
對於長期投資者而言,Shopify 是否能維持此成長態勢是核心問題。值得肯定的是,公司已連續八季達成營收年增超過 25%,且連續七季 GMV 年增逾 20%。這代表 Shopify 的成長不只是短期紅利,而是來自穩健的業務模式與持續擴張的商戶生態系。包括 Shopify Payments、Shop App 等新功能的導入與國際市場滲透率的提升,都進一步鞏固了其市場地位。
進一步觀察營收結構,商戶解決方案依然是主力,約占總營收的 74%,訂閱收入則占 26%。這表示 Shopify 雖享有可擴展的商戶交易模式,但也暴露於全球消費力波動與電子商務整體景氣的影響中。訂閱收入的穩定成長則有助於建立長期可預測性收入來源。
在營運支出方面,總支出年增 10.9%,達 9.66 億美元。其中銷售與行銷支出年增 12.2%,至 4.05 億美元,研發支出年增 12.5%,至 3.77 億美元。不過,營運支出占營收的比率下降 5.9 個百分點至 40.9%,顯示營運效率有所提升。投資於創新與推廣雖為未來成長鋪路,但仍需轉化為可持續的利潤率。
商戶成功指標對 Shopify 至關重要,衡量標準包括 GMV、MRR 以及服務採用率等。第一季各項指標皆表現強勁,商戶持續導入平台內部支付、物流與 AI 工具,顯示 Shopify 生態系的黏性與價值仍在提升。GMV 年增 23%,MRR 年增 20.5%,皆反映出商戶在平台上的成長與成功。
但 Shopify 面對的競爭壓力也日益加劇,特別是來自 Amazon 與 BigCommerce 的挑戰。Amazon 擴展其「Buy with Prime」計畫,使其可與外部平台整合,包括與 Shopify 間的整合與衝突。BigCommerce 近期與 Amazon 合作的後端物流系統,也吸引尋求更快交付服務的商戶。這些舉措都對 Shopify 的市占率與服務差異化形成壓力。
在總體經濟風險方面,Shopify 管理層指出一項重要議題是美國「De Minimis」免稅條款的取消,該規範原允許價值 800 美元以下的跨境包裹免關稅。這可能影響從中國進口的商戶業務。不過,Shopify 表示,僅約 1% 的 GMV 受到此政策改變影響。公司亦推出 AI 驅動的關稅工具與報關指南,協助商戶應對貿易政策變化,展現出風險管理與商戶支援的主動性。
對於這份財報,市場反應明顯。Shopify 股價在公布後盤前交易中下跌逾 6%,主因在於意外的淨虧損與對第二季保守的獲利展望。儘管營收與營運成績亮眼,投資人對股權投資虧損與支出增加的疑慮仍未完全消除。多位分析師肯定其營運動能與產品創新,但對獲利能力的壓力仍保持審慎態度。
綜合而言,Shopify 在 2025 年第一季的表現展現其作為電商基礎設施領導者的實力。營收持續成長、商戶生態擴大、營運效率提升皆為正面信號。然而,面對獲利壓力、支出增加與競爭加劇,投資人仍需審慎評估。Shopify 若要維持長期動能,必須兼顧創新速度與財務穩健,確立邁向穩定獲利的明確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