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的太多
原來也不算擁有
可以選擇的
才是擁有的

▉你以為你擁有很多,其實你只是被困住了
擁有得越多,人生就越豐盛。
更多的衣服、更多的朋友、
更多的機會、更多的愛……
但在擁有過後,
我們卻不一定比較快樂,
反而時常更焦慮。
因為你開始害怕失去、開始比較、
開始疲於應付這些「多出來的擁有」。
於是你終於明白,原來
「真正的擁有,不是累積多少,
而是能自由選擇留下什麼。」
▉擁有與被綁架:當「擁有」變成負擔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
手機裡有三百多衣服的購物車清單,
衣櫃裡卻總覺得沒有衣服穿。
人際關係表面上熱絡,
但當你真正難過時,
卻找不到一個能傾訴的人。
我們以為那些「擁有」可以給我們安全感,
但事實上,它們反而成了枷鎖。
「你以為你擁有的是選擇,
實際上你被這些東西擁有。」
▉選擇權,是一種內在的自由
|真正的富有|
不是銀行帳戶裡的數字,
也不是社群追蹤的數量。
而是當你想停下來的時候,
可以真的停下來;
當你不想再聯絡某些人,
可以安然說再見;
當你想改變人生方向時,
有轉彎的餘地。
「可以選擇的,才是真正屬於你的自由。」
很多人不是沒東西,而是沒有選擇權。
他們活在別人的期待裡、社會的標準裡、
習慣的框架裡——從來沒有真正為自己做過選擇。
▉你不是東西太多,是界線太模糊
有時候,
我們不是在「擁有」,
而是在「逃避」。

把自己塞進工作,
把空間塞滿物品,
把時間塞進行程表,
是為了不面對內在的空虛。
但那些未解的情緒、
未完成的夢想、
未表達的渴望,
並不會因為你裝忙而消失。
「你拼命填滿生活,
其實只是怕看見內心的空白。」
真正需要整理的,
不是你的房間,
而是你混亂的界線。
▉從斷捨離到心靈覺醒:人生不是越多越好
近年來流行「斷捨離」,
不只是清理物品,
更是清理過度負荷的內在狀態。
我們太習慣「怕錯過」的心理,
總覺得多一點比較保險,
多一點比較有安全感。
但真正的自由來自於
「少而精」、「適可而止」的選擇權。
「簡單的生活,
讓你有空間聽見真正的自己。」
《少即是多》一書中曾說:
「擁有愈多,你就愈擔心失去。」
相反的,真正的平靜來自於有意識的放手。
▉時事映照:從《窮忙世代》看見選擇權的剝奪
《窮忙:你為什麼工作越來越累,卻越來越窮?》
這本書描述了當代社會的一種困境:
人們努力工作,卻仍無法累積財富、累積選擇的空間。
這些人白天上班,晚上兼職,
週末還接案——不是因為貪心,
而是沒有選擇。
「當你沒有選擇權時,
連放鬆都是一種奢侈。」

社會上許多人表面上什麼都有,
但實際上處在一種「無法說不」的困境裡。
這樣的擁有,是一種偽裝。
▉被物質塞滿的靈魂,其實最渴望空白
|靜下來看看你現在的生活|
🔸是不是每一格時間都被排滿?
🔸是不是每一個抽屜都塞滿「可能會用到」的東西?
🔸是不是你的人際網絡裡,有許多你其實不想再聯絡的人?
人會在混亂中感到安全,
是因為空白太誠實,
會讓你看見自己真的想要什麼。
但只有在空白裡,你才能重新選擇。
「生活不該是滿出來的,而是能呼吸的。」
▉擁有不是佔有,而是「我可以選擇不需要」
🔸有些人擁有一段關係,但每天都在自我懷疑;
🔸有些人擁有一份高薪工作,卻夜夜失眠;
🔸有些人擁有一個漂亮的家,卻總想逃出去。
這些擁有,不是真正的幸福。
|真正的擁有|
是當你想離開,就能轉身不回頭;
當你想拒絕,就能不說對不起。
「真正的擁有,不在於你握住多少,
而在於你能放開多少。」
▉人生真正的富足,是能夠決定什麼該留,什麼該走
這個世界給了我們太多看似「機會」的東西:
新的關係、新的職位、新的娛樂、新的商品……
但最珍貴的,不是你能獲得多少,
而是你能選擇什麼不再需要。
你不需要一直累積,
你需要的是篩選。
你不需要一大堆朋友,
你需要的是一個可以傾聽的耳朵。
你不需要讓人生塞滿,
你需要讓靈魂有空間。
「擁有的太多,原來也不算擁有;
可以選擇的,才是擁有的。」
學會選擇,就是學會愛自己。
而這份選擇的自由,才是真正屬於你的人生主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