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把「我愛你」說出口,
愛還能以什麼形式存在?
這本繪本用一幅幅細膩的畫面,回答了這個看似簡單卻深刻的問題。

封面上是一間溫暖的咖啡館,
一大一小的身影安靜坐在桌前。
(我不確定是不是母子)
他們沒有一起畫畫,
彷彿這就是生活的日常。
光線從右上角斜斜落下,
牆上映著模糊的倒影,
桌上的花、蠟筆和未完成的畫作,
都保持著「尚未結束」的姿態,
像是生活中被定格的一個平凡瞬間。
而正是這些平凡時刻,
構成了愛最真實的模樣。
整本書的節奏緩慢而從容,
每一頁只說一點點,
卻讓讀者感受到深厚的情感。

💛第一句話
「你出生的那天,天氣晴朗⋯⋯」,
像是有人坐在你身旁,
翻開舊相簿,輕聲述說記憶。
這樣的開場留白很多,
卻承載著沉甸甸的重量,
因為有些時刻,只需要一次凝視,
就能被記憶一生。

下一頁展現那個特別日子的感覺,
從屋內望出去,
陽光恰好落在窗框上,
樹影寬闊地鋪展開來。
外面是一片開闊的綠意,
世界似乎特意放慢了腳步,
讓新生命的到來可以被好好接納。
「就像這樣」不是簡單的形容,
而是對那一刻的確認,
你出生的那天,
我的感覺就像看到眼前的景象一樣。
💛書中角色的設計非常有趣,
他們有點像鳥,造型模糊而柔軟,
沒有明確的名字、性別或角色設定。
這種模糊性反而創造了一種普遍性,
讓讀者都能輕易將自己的情感投射其中。
你可以將他們視為你和孩子,
你和所愛之人,
甚至是你對過去的自己輕聲說話的方式。

💛有一頁描繪第一次看見孩子笑容的瞬間,
那可能只是嘴角微微的一動,
沒有大聲的笑聲,
但卻如同站在海邊,
面對一片寧靜的藍色海洋和輕盈的白雲。
那個微笑似乎打開了某扇窗,
使周圍的空氣都變得清新明亮。
不是情緒的激盪翻湧,
而是內心突然擁有了一片寬闊的空間,
可以讓那個笑容安靜的駐留。

💛另一個跨頁展示了遇雨的場景。
主角沒有躲避,也沒有換地方,
只是站在原地,望著相同的方向。
這不僅僅是環境的描述,
更是心境的呈現,無論晴雨,
他始終在那裡,守望不變。
而這一頁說的是,
「你受傷的時候,我心裡的感受⋯⋯」
💛「就像這樣」這句話在書中反覆出現,
如同一個情感的翻譯鍵。
每當看到某個特別的畫面,
還來不及用語言表達時,
這句話就靜靜的停在那裡,
讓你知道情感已經抵達。
它像是一種默契,一種靠近的方式,
讓我們回想起自己生命中那些
「就是這樣」的時刻。

💛有一頁,
「當你不在我身邊時,
我會描繪你的身影⋯⋯」,
畫面上是主角獨自坐在畫桌前,
紙張空白,畫筆未動,
他在等待,也在想念。
這種等待和想念的姿態,
比任何言語都更能傳達愛的存在。
💛書中展現的像是親子之間的片段,
但「愛」從來不僅限於親子關係。
如果你曾經為某人放慢過腳步,
細心觀察過他的一舉一動,
這些畫面就可能在你心中留下印記。
沒有聲音,沒有解釋,
但你知道,那正是當時的感受。
這本書沒有定義愛的模樣,
而是在一頁頁的圖像中,
呈現出一種「仍在」的狀態,
有時是注視,有時是描繪,
有時只是站在對方曾經微笑過的地方。
💛你不必是父母,
也不需要有照顧他人的經驗,就能理解這本書。
只要你曾為某人停下腳步,
哪怕只有短暫的片刻,這本書就能與你對話。
💛書中選取的畫面大多簡單而日常,
卻準確的承載著各種細膩的情感:
喜悅、心疼、安心、不捨,
或是難以言表的眷戀。
這些畫面從不高聲喊著「我愛你」,
但我們能清楚感受到愛的存在。
它們是給所有人的情感語言,
不特定對象,不指定關係,不限定年齡。
只要你能理解那句「就像這樣」,
你就會明白,
這不僅是關於母親和孩子的故事,
而是關於「我和你」的普遍人性敘事。
💛在這本書中,
愛是日常中那些微小而持續的存在方式,
「就像這樣」,
無聲卻真實,平凡卻深刻。
《我愛你,就像這樣》
作者|克萊兒.勒布(Claire Lebourg)
譯者|許雅雯
出版|大好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