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假+5真的夠嗎?台灣人一年工時2000小時的真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從「一例一休」到「4+1修法」,台灣勞工休假真的變好了嗎?】

台灣近期通過所謂「4+1」國定假日修法,表面看來是還假於民,實則揭開的是十年來勞動政策錯置的結構性問題。我們不禁要問:這樣的修法,是實質改善,還是政治安慰劑?

raw-image



回顧假日變遷:刪了7天,補回5天?

2016年《勞基法》修法實施「一例一休」後,政府以「每週多休一天」為由,刪除了7天勞工專屬的國定假日。當年這個決策爭議不斷,特別是在中小企業與勞工團體之間更是矛盾尖銳。

而這次新增的 4+1 假日(小年夜、教師節、光復節、行憲紀念日、勞動節全民放假),看似平衡當年的政策債,但事實上,假日總數還是沒完全補足,更忽略了根本問題:台灣工時過長。


台灣工時,亞洲數一數二長

根據 OECD 與 ILO 數據,台灣 2022 年平均年工時高達 2,008 小時,遠高於日本(1,607小時)與南韓(1,901小時),甚至高過不少中南美洲國家,全球排名第六。

這代表什麼?台灣勞工即使週休二日、特休、國定假日名目上增多,實際可休的時間仍被長工時與過度加班侵蝕。


一例一休的政策矛盾

「一例一休」原意在於保障勞工週休權益與加班補償,但因為工時制度未配套調整、企業負擔未協調,加上勞檢與彈性制度未落實,實施後反而造成「名休假、實加班」的現象。

許多勞工根本沒有享受到「週休二日」,而是以補休、變形工時、特別約定等方式繞過。這次 4+1 假日修法雖然是象徵性還假,但若不處理 工時上限與彈性工時制度的核心問題,所有假日的意義都將被稀釋。


勞工需要的不是多幾天假,而是健康生活的制度保障

休假是勞工權益的象徵,但真正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安心請假?你敢不敢休假?

從加班文化、績效壓力到工時缺乏透明,台灣的勞動環境問題遠比假日數量更深。這次修法雖為正向開始,但仍需同步推動:

  • 工時上限實質落實
  • 彈性工時制度更科學化
  • 勞檢人力與資源強化
  • 企業責任與勞工教育同步


當我們在討論「4+1」假日修法時,別只看到多了幾天放假,更應深思──我們是否仍活在一個「過勞、無休」的勞動體系中?

真正進步的社會,不是用假日來補償加班,而是讓每一個人「正常上下班、不需要用放假療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DIOBRICK
3會員
47內容數
這裡是結合創作與職場觀察的多元空間,分享立體像素藝術、拼豆與積木設計圖紙,也記錄我在工作中使用AI工具的實測經驗,並不定期更新HR相關的職場觀察與心得。無論你對像素藝術有興趣、想了解AI應用,或是想看看人資在想什麼,這裡都歡迎你一起交流與討論。
ADIOBRICK的其他內容
2025/05/12
你是不是也曾聽同事或主管說過這句話:「我們乾脆給他資遣費,叫他走就好了。」聽起來很俐落,但實際上,這樣的做法可能讓公司吃上官司、賠更多錢,甚至名聲受損。
Thumbnail
2025/05/12
你是不是也曾聽同事或主管說過這句話:「我們乾脆給他資遣費,叫他走就好了。」聽起來很俐落,但實際上,這樣的做法可能讓公司吃上官司、賠更多錢,甚至名聲受損。
Thumbnail
2025/05/11
你是不是也有過這種經歷: 「好啦再撐一下,這週末再處理完就好了」 然後…一轉眼,整個月加班爆表,還覺得自己很有責任感? 但其實,你可能早就「加班違法」了!
Thumbnail
2025/05/11
你是不是也有過這種經歷: 「好啦再撐一下,這週末再處理完就好了」 然後…一轉眼,整個月加班爆表,還覺得自己很有責任感? 但其實,你可能早就「加班違法」了!
Thumbnail
2025/05/08
「你以為很準?其實只是你愛對號入座」 ——心理學界都搖頭的MBTI測驗,為何我們還是愛得要命?
Thumbnail
2025/05/08
「你以為很準?其實只是你愛對號入座」 ——心理學界都搖頭的MBTI測驗,為何我們還是愛得要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淺談臺灣職場的低薪問題,探討勞工面臨的挑戰以及產業之間的惡性競爭。根據調查,數百萬名勞工的薪水仍低於三萬元,無法抵抗日益上漲的物價。文章揭示了因市場壓力導致的勞工過勞及產品與服務品質下降的惡性循環,並指出在此情境下,老闆與勞工之間的矛盾加劇。呼籲改善勞工待遇,以創造更健康的職場環境。
Thumbnail
淺談臺灣職場的低薪問題,探討勞工面臨的挑戰以及產業之間的惡性競爭。根據調查,數百萬名勞工的薪水仍低於三萬元,無法抵抗日益上漲的物價。文章揭示了因市場壓力導致的勞工過勞及產品與服務品質下降的惡性循環,並指出在此情境下,老闆與勞工之間的矛盾加劇。呼籲改善勞工待遇,以創造更健康的職場環境。
Thumbnail
根據多家媒體的報導,台灣主計總處近日公布了2024年1月至4月全體受僱員工的薪資數據,引發了社會廣泛討論和關注。
Thumbnail
根據多家媒體的報導,台灣主計總處近日公布了2024年1月至4月全體受僱員工的薪資數據,引發了社會廣泛討論和關注。
Thumbnail
​在台灣,外國公司取得台灣來源所得時,可能面臨的租稅問題需要特別關注。台灣的所得稅法提供了多種租稅優惠,以減輕外國企業的稅務負擔。本文將介紹在外國公司所在地國家與台灣未簽訂租稅協定時,兩個目前主要經常適用之租稅優惠:即台灣所得稅法第25條與所得稅法第8條來源所得認定原則第15點之1。 ​ ​
Thumbnail
​在台灣,外國公司取得台灣來源所得時,可能面臨的租稅問題需要特別關注。台灣的所得稅法提供了多種租稅優惠,以減輕外國企業的稅務負擔。本文將介紹在外國公司所在地國家與台灣未簽訂租稅協定時,兩個目前主要經常適用之租稅優惠:即台灣所得稅法第25條與所得稅法第8條來源所得認定原則第15點之1。 ​ ​
Thumbnail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法廣的,貼在下面。。。 標題:六四35周年:民主臺灣應接力香港傳承六四精神? https://www.rfi.fr/tw/%E5%B0%88%E6%AC%84%E6%AA%A2%E7%B4%A2/%E8%A6%81%E8%81%9E%E5%88%86%E6%9E%90/2024
Thumbnail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法廣的,貼在下面。。。 標題:六四35周年:民主臺灣應接力香港傳承六四精神? https://www.rfi.fr/tw/%E5%B0%88%E6%AC%84%E6%AA%A2%E7%B4%A2/%E8%A6%81%E8%81%9E%E5%88%86%E6%9E%90/2024
Thumbnail
這個專題主要是對於個人在工作上遇到的稅務法令政策,在公司財報數據及未來投資架構調整做一些分析。 ※台美租稅協定2024/1/19眾議院通過,待參議院通過這項法案,法案將送交總統簽署生效後,台灣完成《條約締結法》相關程序,減稅相關法案才得以正式生效 美眾院委員會放行 取消台美雙重課稅 - 財經焦點
Thumbnail
這個專題主要是對於個人在工作上遇到的稅務法令政策,在公司財報數據及未來投資架構調整做一些分析。 ※台美租稅協定2024/1/19眾議院通過,待參議院通過這項法案,法案將送交總統簽署生效後,台灣完成《條約締結法》相關程序,減稅相關法案才得以正式生效 美眾院委員會放行 取消台美雙重課稅 - 財經焦點
Thumbnail
台灣官方雖曾推動平日旅遊,但大多僅有退休老人響應;部分民眾因此想從事自由工作,或積極投資增加被動收入,以隨時能出門旅行,但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運氣這樣做,對此想了解您會如何調整勞動政策、優化產業發展,讓民眾有錢有閒促進在地觀光?
Thumbnail
台灣官方雖曾推動平日旅遊,但大多僅有退休老人響應;部分民眾因此想從事自由工作,或積極投資增加被動收入,以隨時能出門旅行,但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運氣這樣做,對此想了解您會如何調整勞動政策、優化產業發展,讓民眾有錢有閒促進在地觀光?
Thumbnail
繼上篇分享一些台灣職場文化與香港的差異,這篇繼續分享其他個人對台灣職場的相關觀察。其實我覺得蠻有趣的,雖然都是用繁體字及華人社會,但在生活、職場及其他方面都會有一些差異,而這些文化差異還不一定是旅遊可以看到或感受到的(๑´人`๑)
Thumbnail
繼上篇分享一些台灣職場文化與香港的差異,這篇繼續分享其他個人對台灣職場的相關觀察。其實我覺得蠻有趣的,雖然都是用繁體字及華人社會,但在生活、職場及其他方面都會有一些差異,而這些文化差異還不一定是旅遊可以看到或感受到的(๑´人`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