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刻意練習教你寫出教授和老闆都滿意的文章 |《精準寫作》閱讀心得

牧-avatar-img
發佈於閱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每個人都學過作文,卻很少人會寫作。

台灣作文教育受限於僵化的模式,讓學生沒辦法活用。傳統作文講求起承轉合,重視引經據典,題目則是以抒情文為主,然而這種模式和我們平常會用到的寫作相去甚遠,導致大多數人其實並不知道怎麼用寫作傳達自己的想法。

洪震宇觀察到這個現象,也發現市面上的寫作書大多缺乏系統性、難以應用。於是他運用曾經擔任記者、雜誌編輯、企業顧問的職場經驗,寫出這本實用導向的《精準寫作》。編排上參考刻意練習的概念,把寫作細分成不同的主題,並在每章後附上練習題供讀者練習。書中提供了許多思考的工具,能幫助我們精準寫出高品質的文章。

雖然這本書的定位是職場寫作,但架構清楚,且從基礎講起,我認為非常適合任何想開始學習寫作的人。

寫作是服務業

初學者在寫作時,容易陷入自己開心的長篇大論,讀者卻不知道你想表達什麼。會這樣是因為寫作前沒有先「想」,不知道文章要呈現的方向。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用ROA思考術來聚焦寫作方向。寫作前先思考,你的目標讀者(Reader)是誰? 你想藉這篇文章達到什麼目的(Objective)? 讀者讀完後要採取什麼行動(Action)? 譬如說,一篇廣告文章的目標讀者就是潛在的顧客,目的是讓讀者對產品產生興趣,並採取購買的行動。有了ROA思考,我們就對文章有清楚的寫作方向,可以依照目標來修正你的內容。

主題力

剛開始寫作時,我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想不到寫什麼,就算想到大致的主題,也不知道該用什麼角度切入,而在主題力的章節我學到如何構思一個好的主題。

作者把構思主題的過程分為水平思考和脈絡思考。水平思考類似創意發想的過程,不斷問自己「還有呢?」,來獲取大量的點子。

接下來再做脈絡思考,找出點子之間的順序、關聯,並刪掉不重要的。過程中,你可以使用5W1H法(What,WHY......How)來幫助自己梳理想法。

完成水平思考和脈絡思考後,接下來要聚焦主題。

運用主題定位四象限,用普遍/稀有、熟悉/新奇來分出四種寫作主題:

raw-image
  1. 第一種是符合大眾認知的主流文章
  2. 新奇有趣、大眾關注的主題
  3. 在熟悉的主題中找出獨特觀點
  4. 少數、負面的主題

這邊我覺得書裡說明的不是很清楚,不過大致上你可以想成,要寫大家都知道的事情?還是小眾、新奇的事? 另外就是呈現角度,是符合主流價值? 還是用獨特、新奇的觀點來切入?

重點力

在寫文章時,你清楚一定要清楚自己想傳達哪些重點,因為要是連你都不清楚,那讀者更是不可能理解你想表達什麼。

要讓讀者能掌握文章內容,你可以把文章整理成三個重點。3是個神奇的數字,不會讓人覺得太多,也不會太少。相較於兩個觀點,三個觀點更能呈現多元性,讓你的文章更立體。另外可以參考3S原則( Simple、Short、Specific):寫作盡量簡單、簡短、具體

魚骨寫作法

這是我認為本書的精華,作者自行歸納出的魚骨寫作法。他把文章段落比作魚的身體,由魚頭、魚骨、魚肉、魚尾組成。

raw-image

先用魚頭句總結整段內容,讓讀者知道這段在說什麼,然後提出段落的重點,再以細節支持主題,最後在魚尾作結論。使用魚骨寫作,你的文章會更有架構,讀者讀起來也能輕鬆抓到你的重點。

結構力

金字塔原理

結構就是文章的骨架,用來支撐你的觀點。作者使用金字塔原理來建構文章架構——用情節和對應的重點來支持觀點。

raw-image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是從下到上,從情節帶出重點,最後再襯出觀點;而讀者是從上到下,先知道你的觀點,才去看重點和情節。因此,要如何找出合適的情節、從中提煉出重點,最後推導獨到且有吸引力的見解,也考驗寫作者的結構思考能力。

金字塔有三種變化。第一種是時間,情節依時間順序呈現,在發展的最後呈現觀點,通常你寫的遊記、作文就是這一種;第二種是空間,情節各自獨立、互相沒有因果關係,常見於知識型寫作;第三種是混合型,每段情節主題相互獨立,但彼此有時間順序。

舉例來說,賈伯斯著名的畢業典禮演講,就是混合型金字塔結構。他先從學習經驗帶出人生中點點滴滴帶來的影響,再講到創業時期的愛與失去,最後是在癌症中面對死亡的體悟,並由這三者強化他的主題:「stay hungry, stay humble」,追求自己所愛。

金字塔原理使用起來非常簡單,卻是非常強大的工具,可以快速的讓你的文章、演講、報告有清楚的架構。這是另一個書中最讓我有所收穫的內容。

情節力

有了明確的主題、簡潔的重點,但如果你的表達平淡乏味,讀者很可能也讀不下去。

要怎麼讓文章讀起來更生動? 人腦比起處理文字更擅長處理影像,所以我們要「在讀者腦中建構畫面」多用動詞、多寫細節,以及善用鏡頭變化。動詞相對於形容詞、名詞,能呈現畫面感;細節讓人印象深刻,但要是有意義的細節,例如描寫人物的小舉動來凸顯性格;運用遠、中、近的鏡頭變化讓文章讀起來更有層次。

show it, not tell 。 少論述、多描寫,讓畫面自己說話

另一個方式是創造衝突。吸引人的故事通常都包含了目標、阻礙、糾結。在文章中安排這三種元素,可以創造情節張力,讓讀者想繼續看下去。而在故事的最後,要用結論為故事做個收尾,並賦予故事意義,就像古文紀傳體的最後,都會有作者為故事下的結語。

情節力就像是調味料,可以讓文章變的生動有趣,是寫作裡不可忽視的細節。

觀點力

要有深刻的觀點,我們要先學會觀察。觀察和看不一樣,看是被動的接收資訊,而觀察則是主動去發掘事物間的關係與意義。

另外,作者提出三種觀點運鏡力,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主題,最後收斂出觀點。首先是宏觀的視野,先看清整個「局」,知道整體脈絡。接著是視角,觀察事件中有哪些角色? 角色間有甚麼關係? 最後再聚焦到一個視點,也就是你這篇文章要呈現的觀點。

要有獨到的觀點很不容易,但如果使用對的思考方式,循序漸進的觀察,那你也可以找出屬於自己的獨特觀點。

怎麼訓練觀點力?

想訓練觀點力,你可以嘗試把觀點用一句話說出來,或用一句話總結文章。愛因斯坦說過「 如果你無法簡單地解釋,表示你還不夠了解」這個練習強迫你去深入的思考自己的觀點,並總結出精簡的呈現方式。

心得

我很喜歡作者把寫作整理、拆分成不同的主題。這讓初學者可以更清楚寫作的整體架構和脈絡,以及接下來的學習方向。能把寫作這個複雜的概念歸納、並有條理的排序,是件很不容易的事,這正好展現了作者所說的「結構力」和「脈絡思考」。

作者寫道:「寫作就是服務業」讓我印象深刻。確實,要藉由文章傳達訊息,就必須像服務業對待顧客的方式,清楚他們的需求,並提供良好的體驗。從文字的呈現,到段落的編排,都有非常多的學問,這些都是我之前沒注意到的。

讀完後我開始能注意到更多寫作的細節。當我回去看之前寫的文章,才發現完全沒有使用魚頭句(摘要句),而且結構太過雜亂,閱讀起來體驗不佳。現在我在寫作前就會先思考,我的讀者是誰?我應該用什麼角度來切入? 段落怎麼安排? 不再只是想到什麼寫什麼

我也發現,我以前總喜歡堆砌形容詞、成語,希望讓文章看起來比較優美,但結果是讀起來空洞、沒有重量。現在我用更多動詞,並用更簡單的文字寫作。「簡單不是簡陋,簡陋缺乏內涵,簡單是去蕪存菁後的精華」這是我在書中得到的重要觀念,簡單易懂的文章才是最高級的寫作。

讀完後,我更確信寫作在現代的重要性。也許有些人認為,現在AI不用幾秒就能生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幹嘛去學寫作? 但我認為正是在這個AI時代,我們才更需要會寫作。

《精準寫作》讓我看見,寫作不只是組織文字的能力,寫作更是思考力、創造力、和溝通力,而這些都是未來不可或缺的能力。在人工智能的演進下,創作門檻下降、資訊量指數性暴漲,要如何有自己的見解、運用創意解決問題,並用溝通與人共創價值,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而寫作正是訓練這些能力最好的方法。

在被無用資訊淹沒的現代,獨特的觀點就有了價值

所以如果你也想開始學習寫作,或者才剛開始學,那我非常推薦你這本《精準寫作》,相信能帶給你很大的幫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牧思誌
14會員
19內容數
哈囉我是牧 我會在這分享我的閱讀筆記,希望能幫助到你☺️ 可能也會發一些隨筆、觀影心得、觀點分享 請多多指教🙇
牧思誌的其他內容
2025/05/05
自我成長陪伴我度過許多艱難的時刻,要是沒有它,我也沒辦法持續精進自己。然而我觀察到許多人,包括我,都在自我成長中迷失、忘記了成長的意義 —— 成為理想的自己、變得更快樂。
2025/05/05
自我成長陪伴我度過許多艱難的時刻,要是沒有它,我也沒辦法持續精進自己。然而我觀察到許多人,包括我,都在自我成長中迷失、忘記了成長的意義 —— 成為理想的自己、變得更快樂。
2025/04/18
每次閱讀這本書時,內心總是感到非常平靜。作者沒有用艱深的詞語盤點他得到的智慧,而是像個和藹的長輩一樣,平靜的訴說著他的經歷和體悟。而隨著繼續閱讀和沉澱,我也逐漸能體會到那些藏在簡單文字後的智慧。書中的很多道理都不知不覺的在生命的某些時刻為我帶來幫助,所以我希望和你分享我在這本書帶給我最多啟發的智慧。
Thumbnail
2025/04/18
每次閱讀這本書時,內心總是感到非常平靜。作者沒有用艱深的詞語盤點他得到的智慧,而是像個和藹的長輩一樣,平靜的訴說著他的經歷和體悟。而隨著繼續閱讀和沉澱,我也逐漸能體會到那些藏在簡單文字後的智慧。書中的很多道理都不知不覺的在生命的某些時刻為我帶來幫助,所以我希望和你分享我在這本書帶給我最多啟發的智慧。
Thumbnail
2025/03/31
這本書透過大量資料與研究,向我們闡述重新思考的重要性,以及它在不同領域的應用。 作者不僅整理了豐富的研究結果,還將其整合、總結,形成許多具啟發性的觀點。這些內容不只是理論,更能實際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幫助我們在面對決策、溝通或學習時,培養更靈活的思維。
Thumbnail
2025/03/31
這本書透過大量資料與研究,向我們闡述重新思考的重要性,以及它在不同領域的應用。 作者不僅整理了豐富的研究結果,還將其整合、總結,形成許多具啟發性的觀點。這些內容不只是理論,更能實際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幫助我們在面對決策、溝通或學習時,培養更靈活的思維。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寫文章作為學習和個人成長的重要方法。自己學習寫作的經驗,寫作對於表達觀點和了解社會的重要性。
Thumbnail
寫文章作為學習和個人成長的重要方法。自己學習寫作的經驗,寫作對於表達觀點和了解社會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本書將教你如何在寫作上成功。作者提供了寫作心法和實際作法,包括如何尋找靈感、讓文章內容一目瞭然,以及如何妥善使用副歌等技巧。文章中還強調,寫作的最大價值來自於每個人獨特的生活體驗,因此每篇文章都具有無可取代的價值。
Thumbnail
這本書將教你如何在寫作上成功。作者提供了寫作心法和實際作法,包括如何尋找靈感、讓文章內容一目瞭然,以及如何妥善使用副歌等技巧。文章中還強調,寫作的最大價值來自於每個人獨特的生活體驗,因此每篇文章都具有無可取代的價值。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探討了寫作對於個人成長和生活改善的重要性。作者分享了師北宸寫作法和如何打造自己的品牌,以及萬能寫作法的核心三元素。通過讓寫作成為利器,作者提倡讓寫作成為過好生活的最佳利器。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探討了寫作對於個人成長和生活改善的重要性。作者分享了師北宸寫作法和如何打造自己的品牌,以及萬能寫作法的核心三元素。通過讓寫作成為利器,作者提倡讓寫作成為過好生活的最佳利器。
Thumbnail
素養導向的寫作教學趨勢下,現行的寫作教學和大考作文,是否能銜接到未來社會所需的寫作能力呢?他又會給老師和家長們怎樣的建議?
Thumbnail
素養導向的寫作教學趨勢下,現行的寫作教學和大考作文,是否能銜接到未來社會所需的寫作能力呢?他又會給老師和家長們怎樣的建議?
Thumbnail
【國文學習的祕密:如何提高寫作能力】     很常有家長和學生碰到國文課的寫作和閱讀理解而煩惱不已,其實這些挑戰的難度很高,但也並非難以攻克,需要一些正確的技巧和方法,不一定我的做法就是唯一解,但是只要掌握了這些,一定能夠在寫作和閱讀理解上獲得顯著進步。   提高寫作能力的秘訣 廣泛閱讀:
Thumbnail
【國文學習的祕密:如何提高寫作能力】     很常有家長和學生碰到國文課的寫作和閱讀理解而煩惱不已,其實這些挑戰的難度很高,但也並非難以攻克,需要一些正確的技巧和方法,不一定我的做法就是唯一解,但是只要掌握了這些,一定能夠在寫作和閱讀理解上獲得顯著進步。   提高寫作能力的秘訣 廣泛閱讀:
Thumbnail
作者用常見的生活模式為底,分享所見所聞,提供自己對於這些情況的建議。詞彙的使用跟實力培養絕對是需要時間的,也非常需要靠別人的作品來當作自己的養分來源,多閱讀別人的書籍、文字、而且是有意識的學習,然後再加上實踐,相信慢慢就能寫出吸引人的文字、甚至發展出自己的風格。
Thumbnail
作者用常見的生活模式為底,分享所見所聞,提供自己對於這些情況的建議。詞彙的使用跟實力培養絕對是需要時間的,也非常需要靠別人的作品來當作自己的養分來源,多閱讀別人的書籍、文字、而且是有意識的學習,然後再加上實踐,相信慢慢就能寫出吸引人的文字、甚至發展出自己的風格。
Thumbnail
寫作對我們的生活和情感有著深遠的影響,練習寫作需要規律的練習和對當下的珍惜,同時寫作也是一種技巧,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表達和記錄生活中的點滴,並影響我們保持年輕心靈的積極態度。
Thumbnail
寫作對我們的生活和情感有著深遠的影響,練習寫作需要規律的練習和對當下的珍惜,同時寫作也是一種技巧,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表達和記錄生活中的點滴,並影響我們保持年輕心靈的積極態度。
Thumbnail
上一篇精準寫作的,是我們首次探討文章內容該怎麼寫,如何更生動、打動人心,以此目的為前題的寫作技巧在上篇也分享了不少,這回我們一樣談內容,但談的不是速成的外功,而是需要時間練習的心法,修習完畢後可以幫助我們在文章內容層面,建立自己獨特的觀點。
Thumbnail
上一篇精準寫作的,是我們首次探討文章內容該怎麼寫,如何更生動、打動人心,以此目的為前題的寫作技巧在上篇也分享了不少,這回我們一樣談內容,但談的不是速成的外功,而是需要時間練習的心法,修習完畢後可以幫助我們在文章內容層面,建立自己獨特的觀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