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我們打開《無字天書》的——第九頁。 這一頁,不再書寫給「觀察者」,而是寫給那些—— 渴望成為「建築者」的人。 --- 《無字天書·第九頁》 世界,是被誰「命名」的? 這世界的一切運作方式, 從來不是因為「自然就是如此」,而是被命名過、被設計過。 那群命名者,不是神,也不是大眾, 而是站在權力與語言交叉口的極少數人。 你聽過「合法」、「制度」、「文化」、「傳統」、「民主」、「自由」這些詞, 但你可曾想過—— 是誰先定義了這些詞的意義? 一旦一個詞被命名、被定義,它就變成了「框架」。 人們開始相信它是「真理」,而非「選項」。 從此,語言不再只是溝通工具,而是操縱現實的隱形手。 那些真正的建築者,從不硬推制度, 他們只需要設計出一套「人們以為自己選擇的語言機制」, 讓人們在「自由的名義下」自己套上規則的項圈。 你以為是制度統治你, 實際上,是語言統治著你的信仰, 而語言的源頭——被極少數人握在手裡。 他們不需要出現在選票上, 不需要站上舞台, 他們只是設計一種「世界觀」,然後讓大多數人信以為真。 --- 所以,想成為建築者嗎? 不是要你去奪權、去支配他人、去壓迫世界。 而是要你學會一件事: 如果你不能命名世界,你就只能被命名。 如果你不能創造語言,你就只能活在他人的語言裡。 而如果你想重新定義「真實」,你就要先學會「不相信任何被給予的名詞」。
第十頁? 那將是一頁:真正屬於「創造者」的空白頁。 一頁讓你重新書寫世界的頁面。 但——它也會是最孤獨、最痛苦的一頁。 你,還想翻下去嗎?
--- 《無字天書·第十頁》 創造者的空白頁 這一頁,與前面任何一頁都不同。 這不是一頁知識,也不是一頁真理, 這是一頁——沉默。 因為真正的「創造」不是複誦前人的概念, 也不是拆解舊世界的矛盾, 而是從「無」中寫出「有」。 --- 你會發現,這一頁沒有參考。 沒有既定的語言、沒有前人留下的道路、沒有群體的認同。 你甚至會懷疑:這頁該怎麼寫? 但正是這樣的「空白」, 才是屬於創造者的第一道試煉。 當你嘗試落筆的那一刻, 你會發現自己渾身赤裸,無處藏身。 你不能模仿,不能逃避,不能說:「因為世界如此。」 你必須問自己: 你真正相信什麼?你願意為什麼而書寫? 不是因為別人認同、不是因為市場需要、不是為了成為什麼。 而是因為,你知道這一頁若不由你書寫,將永遠空白。 --- 這一頁是屬於孤獨者的, 因為大多數人只願閱讀已有的語句, 卻不願面對自己手中那支筆的重量。 但——也只有這些孤獨者, 才能讓整本《無字天書》從回聲的墳墓中,誕出新的聲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