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五四三-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的太極拳始於鄭子37式,其特點在於簡單易學,且架式偏高,強度不大,所以練來不覺費力。但也可能因為授拳者自己功力拳齡未深,所以我學到的拳架是徒具其形,沒能更上層樓。一直到機緣成熟遇到武術上的啟蒙授業恩師,學了陳泮嶺99式太極拳之後,才在姿勢、紮根與呼吸吐納方面有了更深的體會。

raw-image

記得當年師父說呼吸自然就好,不必刻意要拉長或達到什麼境界,老老實實盤好拳架,日子久了功力自然出來,呼吸也就能達到細長靜慢的程度,到那時每練一趟拳架,就是給自己筋骨脈絡按摩(酷炫一點的說法叫「易經洗髓」)一次,調理身心內外,方便修行- 因為師父老人家是佛門高尼,所以拳腳只是點到為止,參修佛法才是正職。大概是自己天生心跳極慢,以沉靜鬆柔的意念搭配細長靜慢呼吸盤練拳架時,感覺效果特別好, 工作累積的疲勞與身體僵硬漸消,能量漸增,就像充電一樣,收式後精神抖擻。

可能李小龍當年的寸拳發勁演示效果太好,把75公斤的成年人擊退6公尺遠,西方人看了大呼神奇,甚至仔細研究其力學原理,試圖瞭解箇中奧密。這讓我想起在武術版面討論發勁時看到的一段內容:「接發彈跳現象中,被發者透過彈振運動將受力透過地心引力與動能逐次卸化,才不至傷害被發者的結構體與內臟,也使其重心能維持而不傾倒撞擊地面受傷,另一方面保護發勁的人不受反作用力傷害。」

沒有吐槽意思,我有可能理解錯誤,但我看不出「逐次卸化」的合理性,以致於後面說的在我看來,合氣道一個翻滾就能解決了。若是勁道如此強大,要把看來很狼狽的重心失控踉蹌(甚至跳不停)解釋為彈跳逐次卸化,我也只能說雙方開心就好,不予置評。我反而比較認同另一拳友看法:「功練久了,其實也可以不那麼彈,在落地的瞬間順勢鬆沉,力就往下卸,吃腿勁就是了。 」是啊,那麼一股(不是好幾股)勁道湧來,用一個勢頭去抵銷,很符合力學原理,不必誇張。

定步推手方面,我比較認同「主動探問」這個說法,因為要是雙方或任一方有所謂「對抗意識」,那不就是拼輸贏的想法?順著這個思路下去,那就不難解釋最後的姿勢會讓人看了一堆問號。我個人認為,定步推手很重要沒錯,在固定空間中研習應對不同勁道有助增長功力,但那終究只是一個過程,就像暖身一樣,接下來應該朝下一階段的活步散手練習;就是因為固定空間終有力盡之處,所以要開始以身形步法,製造對己有利空間。沿此路線下去,後續便可將平時盤的拳架招式拆開對練,加強臨場反應,遇到狀況時能沉著因應,控制場面。

當然,以上是我的看法,因為我是務實派;但每位拳友自身出發點與追求的境界不同,自然也有自己的認同,單純強身健體、鐵籠格鬥、公園或競技推手、現代格鬥融合傳武、日常自我防衛,甚至臨陣制敵(雙方手邊都沒武器時) 都是武道,自求我道,彼此尊重。祝早日成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象陽SkyFusion的沙龍
1會員
54內容數
台灣製造,南非深造,連結全球;歡迎來到我的空間,一起遨遊寰宇,天馬行空!
2025/05/19
西方人大多虎背熊腰、體格魁梧,因為這樣的天生優勢,一旦掌握些許東方武術的精義,施技出來的威力會很驚人。但是,凡事面面觀必有收獲,若體格魁梧老外為受方,身材較小的日本師範為取方,想用一些數字詮釋「四兩撥千斤」。
Thumbnail
2025/05/19
西方人大多虎背熊腰、體格魁梧,因為這樣的天生優勢,一旦掌握些許東方武術的精義,施技出來的威力會很驚人。但是,凡事面面觀必有收獲,若體格魁梧老外為受方,身材較小的日本師範為取方,想用一些數字詮釋「四兩撥千斤」。
Thumbnail
2025/05/17
拳擊選手迎面受到重拳後失去平衡倒地,除了腦震盪,前庭系統受損、視覺系統受影響、肌肉控制失調和神經傳導物質失衡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這種結果。用意與氣不一致強作解釋的話有濃厚傳武色彩,太過玄奇;姑且不論觀念正確與否,現代武術界(我指全世界)應該是不會接受。
Thumbnail
2025/05/17
拳擊選手迎面受到重拳後失去平衡倒地,除了腦震盪,前庭系統受損、視覺系統受影響、肌肉控制失調和神經傳導物質失衡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這種結果。用意與氣不一致強作解釋的話有濃厚傳武色彩,太過玄奇;姑且不論觀念正確與否,現代武術界(我指全世界)應該是不會接受。
Thumbnail
2025/05/15
合氣道技法練習與太極拳散手練習頗有相似之處,都是在精進步法、身形、手勢、勁道。因為是練習,所以重點是在不傷人的條件下,發揮技法的設計效果。在過程中自然會有相當程度的遷就,但在受方(受技者)來說,絕不是隨便不確實的攻擊後呆站著,也不是取方(施技者)未做最後的發勁前就自己摔出去,而是要與取方維持連結…
Thumbnail
2025/05/15
合氣道技法練習與太極拳散手練習頗有相似之處,都是在精進步法、身形、手勢、勁道。因為是練習,所以重點是在不傷人的條件下,發揮技法的設計效果。在過程中自然會有相當程度的遷就,但在受方(受技者)來說,絕不是隨便不確實的攻擊後呆站著,也不是取方(施技者)未做最後的發勁前就自己摔出去,而是要與取方維持連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參加比賽是跆拳道練習的一部分,能夠觀察其他道館的訓練情況,瞭解不同風格,獲取優點。文章分享了參賽前的訓練策略和飲食管理,以及比賽當天細節和檢討經驗。透過分享自己的比賽經驗以及持續追求進步的信念,能夠吸引跆拳道愛好者。
Thumbnail
參加比賽是跆拳道練習的一部分,能夠觀察其他道館的訓練情況,瞭解不同風格,獲取優點。文章分享了參賽前的訓練策略和飲食管理,以及比賽當天細節和檢討經驗。透過分享自己的比賽經驗以及持續追求進步的信念,能夠吸引跆拳道愛好者。
Thumbnail
標題透漏了一點年紀,本來年齡想要寫得更大一點,但是有點害羞還是寫個廣泛的25歲好了。我開始接觸跆拳道的年紀確實就是20代後半,一開始接觸這項競技之後,就拼命練習,盡我最大的所能把黑帶考試所要求的內容記住、練會,考取到了黑帶一段。但並沒有就此停下,直到現在都還在繼續練習,預計今年可以挑戰三段。在跆拳界
Thumbnail
標題透漏了一點年紀,本來年齡想要寫得更大一點,但是有點害羞還是寫個廣泛的25歲好了。我開始接觸跆拳道的年紀確實就是20代後半,一開始接觸這項競技之後,就拼命練習,盡我最大的所能把黑帶考試所要求的內容記住、練會,考取到了黑帶一段。但並沒有就此停下,直到現在都還在繼續練習,預計今年可以挑戰三段。在跆拳界
Thumbnail
俗話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5/11是雅加達武壇來訪台灣武壇的日子 由楊曉東(Tony Yang)老師一同帶領雅加達武壇的弟子 前往武壇展開一場八極拳的未來發展講座   楊曉東老師提到透過「競賽」以及「共同化」的方式,可作為八極拳未來的發展方向之一 「競賽」很容易理解,而且也是
Thumbnail
俗話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5/11是雅加達武壇來訪台灣武壇的日子 由楊曉東(Tony Yang)老師一同帶領雅加達武壇的弟子 前往武壇展開一場八極拳的未來發展講座   楊曉東老師提到透過「競賽」以及「共同化」的方式,可作為八極拳未來的發展方向之一 「競賽」很容易理解,而且也是
Thumbnail
課程每週進行,難度持續提升。對於肌力和平衡感的需求,已漸漸不堪負荷,只能勉強做到相仿的姿勢,談不上標準,更遑論持久。細索著如何做好,更深入去咀嚼老師的指令和提示,手掌推地、指尖也用力,沒想過的施力方式,確實有助於分攤一些重力。不夠熟練,依然苦撐,卻也因此發覺了新的可能性,幾近竭力、甚至認知原
Thumbnail
課程每週進行,難度持續提升。對於肌力和平衡感的需求,已漸漸不堪負荷,只能勉強做到相仿的姿勢,談不上標準,更遑論持久。細索著如何做好,更深入去咀嚼老師的指令和提示,手掌推地、指尖也用力,沒想過的施力方式,確實有助於分攤一些重力。不夠熟練,依然苦撐,卻也因此發覺了新的可能性,幾近竭力、甚至認知原
Thumbnail
92歲瑜伽阿公王龍盛 苦練25年動作軟Q令人驚歎 每天按表操課 人生下半場不無聊
Thumbnail
92歲瑜伽阿公王龍盛 苦練25年動作軟Q令人驚歎 每天按表操課 人生下半場不無聊
Thumbnail
隨著年紀的增長,開始意識到柔軟度的重要性,於是我再度報名了瑜珈課。
Thumbnail
隨著年紀的增長,開始意識到柔軟度的重要性,於是我再度報名了瑜珈課。
Thumbnail
「初體驗瑜伽:深刻而痛苦的啟發」 (瑜伽課沒有拍照,附上拳擊以及跳床的相片) 初次瑜伽的痛苦體驗確實令人難忘。 在全新的瑜伽教室裡,我興奮地回應女教練,成為六位同學中唯一的新生。 教練友善地提醒我,新同學可以慢慢來,不用勉強。我回應說沒問題,但內心卻想著既然來了,就應該全力以
Thumbnail
「初體驗瑜伽:深刻而痛苦的啟發」 (瑜伽課沒有拍照,附上拳擊以及跳床的相片) 初次瑜伽的痛苦體驗確實令人難忘。 在全新的瑜伽教室裡,我興奮地回應女教練,成為六位同學中唯一的新生。 教練友善地提醒我,新同學可以慢慢來,不用勉強。我回應說沒問題,但內心卻想著既然來了,就應該全力以
Thumbnail
練瑜伽不衝突練重訓。要定義清楚瑜伽和重訓的目標,需要找到好的老師或教練。另外,要先了解練習背後的基本邏輯以及自己的目的,才知道如何選擇自己適合的模式。找到適合自己的平衡。
Thumbnail
練瑜伽不衝突練重訓。要定義清楚瑜伽和重訓的目標,需要找到好的老師或教練。另外,要先了解練習背後的基本邏輯以及自己的目的,才知道如何選擇自己適合的模式。找到適合自己的平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