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UR調研大揭密:專業UR還是專業唬爛?你被當盤子了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在產品設計與策略發展的路上,「UR使用者研究」一直被視為關鍵武器。但你有沒有遇過這種情況~聽說公司花了幾十萬甚至百萬的預算,拿回來的報告讓主管心涼老闆上火...
最常見的版本應該是~60%是大家都知道的公司現況、30%是大家都知道~也動不了的現實問題,最後只有10%你覺得「喔~我們沒聽過這說法也許可以試試看?」。

這些情況各位是不是很耳熟+眼熟?

這邊公開幾個我路過與遇到的業界不能說的秘密...(大家都知道只是不說破)

真相1:很多設計公司做UR服務,只是為了幫設計費灌水!

假貨UR特徵:

假>訪談對象模糊、通常沒有定位且劃分範圍廣泛。
假>收集大量問卷結果當主軸、數據看起來高大尚合情合理,但卻沒有數據分析與洞察。
假>結論空泛、提供的建議指標不落地,明顯的在用UR報告來包裝設計提案。

真>有針對客戶需求建議明確篩選條件與用戶輪廓。
真>不只有網路問卷還是有結合定性深訪與聚焦用戶場景觀察。
真>聚焦發掘問與答中的脈絡,並提供具體可行的行動方針。

許多設計公司打著「UR使用者研究」的大旗,實際上卻是讓設計師苦命地現學現賣、假扮成UR研究員。這樣的操作模式,其實只是老闆想用「研究」當作包裝,來為高額的設計提案找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問卷訪談往往只是為了湊內容,報告內容也多半是堆砌數據、靠推理硬湊出結論,讓老闆看到一堆「證據」,替接下來的設計方案鋪路看起來更有說服力。

那各位聰明的客人們~該怎麼識破真假UR?
我這邊教各位用這三招檢查對方提供的項目!

檢查1:受訪的樣本>
受訪的用戶是否為在當初指定的使用者輪廓中,而非無亂亂湊的問卷投放名單。還有一點這些用戶是否為真人,而非AI或是工讀生自己用機器人跑出來的假人數據問卷。這時候可以試探性的問一下~對方是否聽過AI跑出來的假數據,用這模式讓對方知道你並非外行!

檢查2:問題的設計>
問卷設計的關鍵在於:問題是否客觀中立、避免引導性? 每一個問題背後,都應該有想要釐清的因果假設,而不是單純湊數字或刷存在感。

你一定看過這種「最常見也最讓人無語」的問卷問題:

「如果這個功能做出來了,你會想用嗎?會給幾分?」 這類問題不是不能問,而是根本不需要花大錢請UR團隊來問。說白了,這種問題你自己也問得出來吧?(如果你真的連這也問不出來……嗯,那可能你也該反省一下自己有沒有在摸魚了,抱歉啦~)

UR的價值不是問這種誰都會寫的問卷,而是幫你問出那些你沒想到、但真正有價值的問題,才能引出背後的洞察與設計方向。否則,不就和請了一個調查員工讀生在街邊幫你發Google表單嗎?

檢查3:成果的呈現>
最終呈現的簡報內容,是否真的具備合理的因果關係?這是大家在看UR報告時最該注意的地方。如果你對內容有任何懷疑,請大膽提問,而且越細越好。只要是扎實做出的研究與訪談,一定會有相對應的紀錄與資料佐證,真正的UR報告是經得起細問的

此外,還有一個關鍵判斷標準:報告中是否包含具體的行動建議

如果內容只是堆滿了各種數據圖表、顯見的痛點描述,卻沒有針對貴公司有深入且清晰的建議方向,那它比較像是一份數據報告,而非一份真正能落地執行的研究建議書

raw-image



真相2:UR調研轉身變為「高級說客」,說出主管高層不敢和老闆說出口的真相?

不少UR費盡心思的專業報告,實則被當成是「內部員工發言人」的升級版。運用外部人士的客觀評鑑加上各種有聽沒有懂的專業詞彙,在老闆高層前面演出一場精采的秀,但實則內容你大多早已知曉只是礙於立場無法開口,不論是說出對產品用戶定位的疑惑、用戶操作流程的痛苦、這些對於產品或是企業流程的建議....你本來也想講,只是沒人會聽你說。職場上也蠻多這種辛酸的,老闆不聽我說~我只好用現金請人幫忙開口說了...

這種UR專案項目,其實內容相當扎實,團隊雖然也是真的的研究。但它的用途卻反而比較像是「企業溝通的潤滑劑」,不是為了找出答案,而是製造一場老闆聽了願意買單的另類捷徑。


再找專家之前,請先自己找AI幫個忙

在這個AI神速發展、人人都能變半個專家的時代,我們正站在一個資訊民主化、工具平民化的黃金交叉點。

與其凡事都習慣「委外處理」、動不動就請專業設計團隊做使用者研究,為什麼不先和AI合作,自己試著搞懂UR的基本邏輯與分析方法呢?

現在的AI工具,早就能幫助我們完成不少基礎的使用者研究工作,例如:

  • 設計初步問卷與訪綱
  • 協助歸納訪談摘要、找出痛點
  • 初步的數據分析與視覺化

當我們對這些基礎工作有一定理解後,再找專業團隊合作,不只更能精準地溝通需求,還能順便偷學專家的做法,強化自己的實力。AI時代不只是機器在偷學我們的技能,我們也該反過來開始偷學別人的招式

不然…,等到哪天專案被外包、職位被取代,恭喜你其實你不知道你早已被公司列入淘汰名單中了...


結語:

現在外面的設計公司大家都是為了求生存,有些假貨或是AI貨,如小雞般出沒是很正常的社會現象,大家都知道UR使用者研究確實是產品策略的加速器,但千萬別把它當神主牌來拜。不是貴的就好、不是名氣大的就真懂。

也不是有了~設計出來的設計案就一定好
很多設計藝術與美感的事物,其實還是很吃個人特色的,如果數據萬能在這AI大時代下,一定會有一群人顯得特別無能,世界進展神速~就讓我們一同繼續看下去



我是未來觀察預言家 Higer吳立欣
我們下回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未來觀察家Higer的沙龍
12會員
54內容數
如何成為不被AI取代的未來人才,一起學習思維的多元化與同理心的培養,最重要的是用換了設計脫口秀的方式看這嚴肅的世界。 運用長年的累積的多元資訊與實戰經驗數據庫 加上敏銳的社會觀察洞見,洞察未來的產品之路,給您有效的洞見與合理的解法 讓您的產品提前>邁向未來 。
2025/05/15
設計畢業了,然後呢? 你可能懷抱理想,也可能懷疑人生。每天滑 LinkedIn 看別人上岸、打開 Behance 看大神作品,心裡只想問:到底什麼時候輪到我? 今天這篇就當作是你畢業旅程中的一杯濃縮腦內雞湯,我們不講大道理,來聊聊幾個看似「不設計」的故事,卻意外帶給設計人無窮啟發。 只能許一個願
Thumbnail
2025/05/15
設計畢業了,然後呢? 你可能懷抱理想,也可能懷疑人生。每天滑 LinkedIn 看別人上岸、打開 Behance 看大神作品,心裡只想問:到底什麼時候輪到我? 今天這篇就當作是你畢業旅程中的一杯濃縮腦內雞湯,我們不講大道理,來聊聊幾個看似「不設計」的故事,卻意外帶給設計人無窮啟發。 只能許一個願
Thumbnail
2025/04/27
每次看到「從車庫開始的創業神話」,我都忍不住想問: 請問,要是家裡連車庫都沒有,是要從哪裡開始?從騎樓嗎?還是捷運地下街? 不知道大家是否變成大人後,開始有種默默的哀傷。 收入持持沒增加,大家的理財計劃就只有股票...(最近感謝川普讓大家夢破滅...) 雖然早已看破紅塵、破除購物思維
Thumbnail
2025/04/27
每次看到「從車庫開始的創業神話」,我都忍不住想問: 請問,要是家裡連車庫都沒有,是要從哪裡開始?從騎樓嗎?還是捷運地下街? 不知道大家是否變成大人後,開始有種默默的哀傷。 收入持持沒增加,大家的理財計劃就只有股票...(最近感謝川普讓大家夢破滅...) 雖然早已看破紅塵、破除購物思維
Thumbnail
2025/04/15
台灣人4星是客氣,外國人3星是喜歡?一顆星的世界誤會大了! 大家是不是都有過這種經驗: 旅遊時精挑細選一間米其林推薦、Google滿滿4.8星的神級餐廳,結果一口吃下去……嗯?這不就是我家巷口那家麵攤再加一點香菜的味道嗎? 五星好評,真的等於五星品質嗎? 答案可能會讓你「一星破口噴出來」。
Thumbnail
2025/04/15
台灣人4星是客氣,外國人3星是喜歡?一顆星的世界誤會大了! 大家是不是都有過這種經驗: 旅遊時精挑細選一間米其林推薦、Google滿滿4.8星的神級餐廳,結果一口吃下去……嗯?這不就是我家巷口那家麵攤再加一點香菜的味道嗎? 五星好評,真的等於五星品質嗎? 答案可能會讓你「一星破口噴出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在和不同產業的產品經理交流時,滿多人提到會訂出產品指標,但也有公司不看產品指標,只看功能有沒有符合客戶使用情境,因此這篇想整理我對產品數據的初步理解,以及整理幾個可能需要看指標的產品。
Thumbnail
在和不同產業的產品經理交流時,滿多人提到會訂出產品指標,但也有公司不看產品指標,只看功能有沒有符合客戶使用情境,因此這篇想整理我對產品數據的初步理解,以及整理幾個可能需要看指標的產品。
Thumbnail
已經將產品的所有優點與價值都說完了,為何客戶還是無動於衷 在行銷和銷售過程中,即使行銷人員已經全面展示了產品的所有優點與價值 客戶仍然可能會無動於衷 這種情況可能源於多種因素,理解這些因素有助於行銷人員調整策略提高成功率 這些原因包括: 需求未被激發、資訊超載、缺乏情感共鳴、信任度不足、競
Thumbnail
已經將產品的所有優點與價值都說完了,為何客戶還是無動於衷 在行銷和銷售過程中,即使行銷人員已經全面展示了產品的所有優點與價值 客戶仍然可能會無動於衷 這種情況可能源於多種因素,理解這些因素有助於行銷人員調整策略提高成功率 這些原因包括: 需求未被激發、資訊超載、缺乏情感共鳴、信任度不足、競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設計師進行產品規劃時需要融入商業策略,並深入瞭解用戶需求和使用方式的重要性。同時,透過使用者訪談和對各種競品的研究,設計師可以建立良好的商業策略思維,以實現產品的成長和用戶滿意度。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設計師進行產品規劃時需要融入商業策略,並深入瞭解用戶需求和使用方式的重要性。同時,透過使用者訪談和對各種競品的研究,設計師可以建立良好的商業策略思維,以實現產品的成長和用戶滿意度。
Thumbnail
EP24 精華重點: 1.做好市場調查和分析,先找到目標客群,再開發產品。 2.透過最小可行性產品(MVP)模式,先做小批量產品,並藉由問卷、試吃會等方式了解消費者反應,驗證市場需求。 3.親身實地面對顧客,了解真實反應和需求,做為後續產品改良的參考。 4.產品差異化很重要
Thumbnail
EP24 精華重點: 1.做好市場調查和分析,先找到目標客群,再開發產品。 2.透過最小可行性產品(MVP)模式,先做小批量產品,並藉由問卷、試吃會等方式了解消費者反應,驗證市場需求。 3.親身實地面對顧客,了解真實反應和需求,做為後續產品改良的參考。 4.產品差異化很重要
Thumbnail
好的品牌視覺系統,不僅讓你每一次的行銷設計都事半功倍! 也能無形之間為你的品牌不斷行銷,來了解如何透過系統化設計完善你的品牌接觸點吧!
Thumbnail
好的品牌視覺系統,不僅讓你每一次的行銷設計都事半功倍! 也能無形之間為你的品牌不斷行銷,來了解如何透過系統化設計完善你的品牌接觸點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