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沒經股東會特別決議,交易還有效?白話說最高法院 113 年度台上字第 1865 號民事判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1865號民事判決

「公司法第 185 條第 4 項、第 1 項第 2 款特別決議之規定係因涉及公司重要營業政策變更,基於保護股東立場而設,但公司之治理內控、風險負擔,不得轉嫁於外部之善意第三人;且公司有無依該規定為讓與行為 、讓與標的是否為其主要部分之營業或財產,交易相對人通常難從外觀得知等角度考量,可知交易相對人於受讓時如屬善意,公司不得以其行為不 符合該規定為對抗,用維交易安全之保障。」
公司內部的決議,有無對抗效力?

公司內部的決議,有無對抗效力?

🧷 先說結論

就算公司未經股東會的特別決議,違反《公司法》第185條的規定,也不能拿來對抗善意第三人

上述的最高法院判決強調:不能把公司治理上的內部疏失,轉嫁給對外的交易對象,交易安全優先受到保護


📑 條列式原文解析

  1. 公司法第185條第1項第2款
    ➤ 涉及公司營業、財產之「全部或主要部分」讓與時,須經股東會特別決議同意。
  2. 第185條第4項
    ➤ 上述情形若未依法決議,對公司內部雖可能構成違規,但對外仍須考慮交易相對人之地位與善意。
  3. 最高法院重點見解:
    • 該條文是為保護公司內部股東,不是為了讓公司拿來對外推翻交易的合法性。
    • 公司是否有經特別決議、讓與財產是否為主要部分,第三人往往難以從外觀得知
    • 如果受讓人是善意第三人,公司不得因此主張該交易無效或對抗之。

🧪 實例演繹

你是一家不動產公司的客戶,準備從這家公司買下一筆價值上億元的資產。你已查驗過產權、簽約流程正常,付款後順利取得標的。

幾週後,公司部分股東跳出來抗議:「董事會沒有經過股東會特別決議!交易應該無效!」

⚠️ 根據本判決:

如果你是善意且程序合法的第三人,公司不能拿「內部程序瑕疵」來對抗你。

⚠️ 提醒

  • 特別決議義務屬於公司內部治理問題,不是對外效力門檻。
  • ⚠️ 若你是交易相對人,只要是善意且交易外觀正常,法院原則上會保護你。
  • ⚠️ 但若你事前明知公司未依決議流程操作,仍強行交易,則不具善意,恐難獲得保護。

🔁 小結

最高法院再次明確指出:保護交易安全優先於公司內部決議瑕疵

公司不能因為自己沒處理好內部決議流程,就讓已經完成的交易失效、讓第三人承擔風險。 這是確保商業運作信賴與穩定的核心原則。


Q&A


Q1:如果公司沒有經過股東會特別決議,財產交易還有效嗎?

👉 只要你是善意第三人,這筆交易就有效,公司不得對抗你。


Q2:我怎麼知道公司有沒有經特別決議?需要查嗎?

👉 不用查。法院明白指出,一般交易人無法從外觀得知內部決策狀況,所以不會強求你確認。


Q3:如果我事前知道公司沒開股東會還故意去買?

👉 那你就不是善意第三人,法院可能不保護你,交易風險自負。


📚 關注《Yang Sir 楊助理》——你的法律思辨夥伴!⚖️✍️ 在這裡,我分享:

🧠 法律 × 思辨:用白話解構複雜法條,找到制度與現實的落差與縫隙。

📢 自媒體 × 實戰:從個案出發,示範如何用內容影響世界。

📖 書評 × 法律視角:從閱讀中挖掘實務啟示與觀點火花。

💡 工具 × 效率提升:不時引介提升處理法律問題的實用輔助工具。

🎯 如果你熱愛理性辯證、思考社會制度或單純想了解如何面對法律問題——歡迎一起同行!

📲 加入 《Yang Sir 楊助理》LINE 官方帳號,接收最新文章與觀點推播:

🔗 點擊這裡加入 https://line.me/R/ti/p/@800reiku

💬 和我聊聊,一起讓思辨成為日常的一部分。💬👨‍⚖️🤖

✍️ 不想加入 LINE官方號,但有話想對我說?

有些朋友可能不想加入 LINE 官方帳號,但對文章內容有共鳴、有法律疑問、或單純想對《Yang Sir 楊助理》說點什麼。

📝 我準備了一個簡單的留言表單: 你可以在這裡留下問題、想法或聯絡方式,我會盡量親自回覆,也可能把它轉化成下一篇文章的靈感來源。

👉 點我留言給 Yang Sir:https://forms.gle/GYJPg43GGKYtWG5Q9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ang Sir楊助理的沙龍
21會員
169內容數
分享讀書心得,以及工作常見法律問題的討論,一個一起努力分享知識的空間。
2025/05/16
監護宣告不是搶奪財產,而是當家人喪失判斷力後,保障其醫療與財務安全的制度。若不聲請,家人會在法律上陷入無能為力的狀態,反而讓風險入侵。主動啟動監護,是一種負責任的愛。
Thumbnail
2025/05/16
監護宣告不是搶奪財產,而是當家人喪失判斷力後,保障其醫療與財務安全的制度。若不聲請,家人會在法律上陷入無能為力的狀態,反而讓風險入侵。主動啟動監護,是一種負責任的愛。
Thumbnail
2025/05/14
借名登記不一定需要書面契約,只要能透過生活中具體事實推論雙方有合意,法院仍可能認定借名契約成立。本案指出,借名關係一旦成立,雙方可隨時終止,並請求返還財產。你名下的不是你的,你的卻掛在別人名下?這篇文教你怎麼處理。
Thumbnail
2025/05/14
借名登記不一定需要書面契約,只要能透過生活中具體事實推論雙方有合意,法院仍可能認定借名契約成立。本案指出,借名關係一旦成立,雙方可隨時終止,並請求返還財產。你名下的不是你的,你的卻掛在別人名下?這篇文教你怎麼處理。
Thumbnail
2025/05/05
最高法院認為,合資契約若與合夥性質接近,可類推適用民法合夥規定。而合夥關係即使解散,若未完成清算程序,法律上仍未消滅,合夥人仍須對外負責相關義務。
2025/05/05
最高法院認為,合資契約若與合夥性質接近,可類推適用民法合夥規定。而合夥關係即使解散,若未完成清算程序,法律上仍未消滅,合夥人仍須對外負責相關義務。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本文探討法人股東在其指派的董事遭無正當理由解除職務後的損害賠償請求權。根據公司法第199條及相應的判決,未經正當理由解任的董事和監察人有權請求公司賠償因解任所造成的損失,包括未獲得的報酬等。此外,文章也解釋法人股東與其指定代表人之間的報酬歸屬問題,強調解任行為的法律後果及賠償責任。
Thumbnail
本文探討法人股東在其指派的董事遭無正當理由解除職務後的損害賠償請求權。根據公司法第199條及相應的判決,未經正當理由解任的董事和監察人有權請求公司賠償因解任所造成的損失,包括未獲得的報酬等。此外,文章也解釋法人股東與其指定代表人之間的報酬歸屬問題,強調解任行為的法律後果及賠償責任。
Thumbnail
該案的法官雖然做出有利受益人的判決,很可惜的是沒有清楚說明受益人何種權益遭受損害。 民法184有3種獨立的請求權基礎,應一一審查達成的要件,才可以在不同個案的基礎下,保護客戶的利益。
Thumbnail
該案的法官雖然做出有利受益人的判決,很可惜的是沒有清楚說明受益人何種權益遭受損害。 民法184有3種獨立的請求權基礎,應一一審查達成的要件,才可以在不同個案的基礎下,保護客戶的利益。
Thumbnail
工資見解 《最高行政法院 108 年度判字第 306 號判決》 行政法院通說,凡勞工依一般情況從事勞務可領取之給與,不問其次數或金額固定與否,均具有工資性質,且金融、銀行業公會及主管機關皆未否認業績獎金非屬勞工提供勞務所獲致之工資。 依據被上訴人之業務獎金辦法可知,其所參考之標準係員工銷售金融
Thumbnail
工資見解 《最高行政法院 108 年度判字第 306 號判決》 行政法院通說,凡勞工依一般情況從事勞務可領取之給與,不問其次數或金額固定與否,均具有工資性質,且金融、銀行業公會及主管機關皆未否認業績獎金非屬勞工提供勞務所獲致之工資。 依據被上訴人之業務獎金辦法可知,其所參考之標準係員工銷售金融
Thumbnail
有限公司股東可以拋棄所持有的出資額,這是合法的法律行為,因為公司法未明文禁止,根據民法規定是可行的。股東可通過寄發存證信函方式,向公司送達拋棄出資額的意思表示,公司需根據相關規定處理。
Thumbnail
有限公司股東可以拋棄所持有的出資額,這是合法的法律行為,因為公司法未明文禁止,根據民法規定是可行的。股東可通過寄發存證信函方式,向公司送達拋棄出資額的意思表示,公司需根據相關規定處理。
Thumbnail
基法第29條及公司法第235條之1僅規定公司於章程明定,用於分派員工酬勞之獲利狀況之一定定額或比例,以及公司如有盈餘,對於全年工作並無過失之勞工,應給予獎金或分配紅利。 至於如有盈餘時,如何核發給個別員工,法無明文,雇主自得考量企業經營治理之需、獎勵之目的、員工之表現,以及薪酬之公平合理性等因素,
Thumbnail
基法第29條及公司法第235條之1僅規定公司於章程明定,用於分派員工酬勞之獲利狀況之一定定額或比例,以及公司如有盈餘,對於全年工作並無過失之勞工,應給予獎金或分配紅利。 至於如有盈餘時,如何核發給個別員工,法無明文,雇主自得考量企業經營治理之需、獎勵之目的、員工之表現,以及薪酬之公平合理性等因素,
Thumbnail
在與別人就紛爭事件進行調解或和解時,往往都會加上斷尾條款,諸如「雙方同意就本爭議不得再對他方為其他主張、請求或申訴」。 難道,上述這樣的約定,就一勞永逸了嗎?怎麼調解成立之後,對方又來告了呢?
Thumbnail
在與別人就紛爭事件進行調解或和解時,往往都會加上斷尾條款,諸如「雙方同意就本爭議不得再對他方為其他主張、請求或申訴」。 難道,上述這樣的約定,就一勞永逸了嗎?怎麼調解成立之後,對方又來告了呢?
Thumbnail
臺灣高等法院111年度上字第1592號民事判決中,討論了消費者拋棄契約審閱期間對契約效力的影響,根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1之1條第1、2、3項規定,在企業經營者與消費者訂立定型化契約前,消費者應有30日以內之合理期間供審閱全部條款內容。
Thumbnail
臺灣高等法院111年度上字第1592號民事判決中,討論了消費者拋棄契約審閱期間對契約效力的影響,根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1之1條第1、2、3項規定,在企業經營者與消費者訂立定型化契約前,消費者應有30日以內之合理期間供審閱全部條款內容。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