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舒適圈」,但不要太遠。
舒適圈給我安穩的感覺,但安穩不宜太久。
舒適圈影響我們成長,但踏出太多就會影響精神健康。
在溫室長大的人,要有成長的機會,就要踏出舒適圈,這是很重要。
困境中,就退一步,回到圈裡,好好照顧自己。
你的成長歷程中,有沒有喜歡挑戰自己,尤其有人挑釁或自尊受創後,為了證明給他人,所以逼自己做大膽的事情。本人是長期病患者,離開香港到外地讀書。雖然這個計劃思考了很久,但當中或多或少有強逼成份,為了證明自己可以有專業身份。唯知這個挑戰有點過度。無錯有成長,但同時滿滿傷痕。最近閱讀一本《隱性潛能》提出要達到夢想,需要接受不適感。然而,我相信作者不是叫我們無止境挑戰個極限。無論是工作,或是其他生涯規劃,為了實現一個理想而踏出第一步的你,相信並不容易。
另外,我認為「走出舒適圈」亦要看對象來說。如果對懶惰的人或許可以說,但對完美主義者未必合適,因為他們會不斷催迫自己,一定要完成這項任務。亦即是,讓自己不斷突破「舒適圈」,這未必是好事。再者,以往我參與社區中心的活動,當中談及「舒適圈」要明白復元路上,每個人步伐並不相同。同時,正所謂「勉強冇幸福」,在某個階段未準備好,先容讓自己休息一會兒。人生慢慢長路,很像駕駛一輛車,遇到危險難道還得向前衝嗎?無論你是不是情緒痛患者,我想休息每個人都需要,這是人人享有的權利。
還有,也需要清楚界線,有時是否糢糊不清,亦會影響前進的方向,大小不一。
當我們能力慢慢提升,可以踏出的範圍就會擴大。
由上述來看,我認為「走出舒適圈」是成長的需要,但每個人對「舒適圈」定義都不一樣。我很喜歡做連動,但剛開始做的時候,總不能推到極致,以致受傷。老生常談「盡力而為」,我相信真正看待生命的重要,比強逼自己達到能力範圍以外的事,來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