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是很喜歡看書,也鼓勵別人看書,但這幾年下來,我越來越不放大看書的效果。
偏見比無知還要致命
有一個寓言故事是這樣的,一個駱駝媽媽帶一個小駱駝行走在沙漠上尋找綠洲,他們又餓又渴,這時小駱駝問媽媽:「媽媽,為什麼我們不往右邊那條路走看看,說不定會有水?」
媽媽說:「別想了,那邊肯定什麼都沒有。」
然後母子繼續往左走,直到雙雙體力不支死亡。
母駱駝是一個右邊瞎眼的駱駝,在她的眼中看出去的右邊,就是一片黑暗,所以她不覺得那邊有任何可能性。
決定命運最後結局的,是人的最短處。
我們也常常笑藍白草常常什麼都強,光信藍白這一條就足以讓他們之前大部分的努力都功虧一簣。
但同樣的事情其實也會發生在我們身上,只是它變形成不一樣的狀況體現在個人生命裡。
我們笑別人的盲信,卻沒發現自己也只選擇看「喜歡的部分」
我借過很多人書,一次都四五本,我認為對方會有興趣+現階段需要補強的主題。
然後得到了一個很有趣的結果:人們都把自己的長處有關的書都看完了,然後他們自身的最短處,都翻也不翻。
拿其中一個朋友來說好了,我之前借了他三本書,包含寫文案的心法邏輯《文案力》、文字行銷的技巧《文字變現》,還有一本如何在沒錢時仍然能讓個人生活與內心都安在的《窮的有品味》。
最後他還我書時,前面兩本都看了,最後一本完全沒有動過。緣由是「我現在需要有錢,才能讓我想做的事做起來啊」。
我笑而不語,繼續看著他在還書後透露在社群內的焦慮,包含繳房租、看到別人有有錢的男友不禁羨慕、廣告資訊爆量讓他什麼都想要。大概都是他半年前就很常來找我抱怨的話題。
很有趣,因為這些心法跟技巧,甚至歷史沿革都在《窮的有品味》裡有寫,這甚至是比前兩本還要輕薄的小書。
好幾個人都是如此。
讀書有沒有用?有。但它補不到你還不願面對的短板
所以說看書、獲取大量資訊有沒有用?
啊…有用吧,但以李比希最小定律來說,對於個人整體的完整與成長效用有限。(最小定律:植物最終的成長是看它哪個營養素攝取最少)
我們耳聰目明,但總是閉上一隻眼當作自己瞎了。然後不願意承認是自己不肯睜眼。
綠洲不會體貼你不想張開右眼,而自己長腳挪到左邊的路上。
尾聲
我仍然喜歡閱讀,也鼓勵人讀書。但經過這幾年觀察,我慢慢發現:「看書有用」這件事,往往被我們誤解了。
如果不練習把自身的信念拆解,正視自己黑暗而徬徨的那一面,那看再多書、獲取再多資訊也只是錦上添花。根基終究是貧瘠而不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