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等級標準
下丹田呼吸法分為三個階段:仰姿、坐姿及站姿。每個階段可重複執行下丹田呼吸法10次為入門,可重複執行100次為小成,可重複執行1000次為大成(簡單來說,每次進階都要花相比於上一階,十倍的努力),而仰姿的小成大約等於坐姿的入門,坐姿的小成大約等於站姿的入門,因此仰姿小成便可開始修練坐姿,坐姿小成便可開始修練站姿,不過由於每個人的身體情況不一,所以站姿可以略為調整,以降低難度。而之後的所有呼吸法都會採用以上標準,所以在後面的章節中不會再贅述。
第二節 下丹田呼吸法介紹
下丹田呼吸法指的便是腹式呼吸。現代人由於不良的生活習慣,往往失去了正確的呼吸方法,出現如口呼吸、胸式呼吸、過度換氣等習慣,導致口腔病變、肩頸痠痛、暈眩等情況,嚴重影響了生活品質,而腹式呼吸則可以避免以上問題,並且腹式呼吸也是道家內丹修練的基礎,所以不論是養生或修仙,腹式呼吸也是重要的基石。
第三節 仰姿下丹田呼吸法
先尋找一個適合的地方平躺,雙腳伸直或彎曲可隨意,不過背部需平貼地面,雙手可放在腹部,以感受呼吸時起伏,有需要的話,也可以在後腦墊枕頭或毛巾,但不應該墊過高,因為會影響呼吸,而且脖部也不要出現任何扭轉或傾斜,盡量保持脊柱挺直。
然後先靜止一會,隨即用嘴巴吸一口氣,先按著一邊鼻孔,並把氣分五到十次,從另一邊鼻孔噴出,再口吸一口氣,換按另一邊鼻孔,重複剛剛的步驟。
完成以上步驟後,從鼻子深呼氣,把氣一直吸到下丹田的位置,在胸膛體積不變下,吸到把小腹撐到最大(一開始不用吸到最滿,可以先從一半開始,並慢慢增加進氣量),接著小腹內收,喉嚨收縮,氣從口腔呼出,並發出「哈」的聲音(喉嚨收縮是為增加氣壓,氣壓愈強,氣感便愈強,但也愈容易出現頭暈,因此氣壓應先從一半開始,慢慢增加最大),把氣完全呼出後,重複剛剛的步驟,並試著延長呼吸的長度,呼氣與吸氣的長度比例約為一比一。一直重複以上步驟,直到下丹田無法容納更多的氣,接著靜坐片刻後便可收功。
另外,如果鼻子因傷病,而無法吸氣的話,可改用口吸氣,但由於口吸氣容易導致脹氣,並且呼吸節奏過快時,氣容易在口腔打結,所以如果要改用口呼吸,在吸氣時,嘴巴應微微的嘟嘴(就像用吸管喝飲料一樣),避免用口大吸氣,並且呼氣與吸氣之間最好有片刻的停頓,以防止氣打結,此改動適用於後面所有呼吸法,因此不會再贅述。
第四節 坐姿下丹田呼吸法
先找一個合適的地方坐下,並完成準備動作(參考第一章及本章第三節),最好使用雙盤坐姿,如果身體條件不允許,可以改用散盤,如果無法盤坐,坐在椅子上也可(雙盤坐姿最穩固,不用分心去平衡身體),不過不管哪一種坐姿,坐下後請挺直背部,雙手放在雙髖(大腿骨與骨盤之間),並提供額外的支撐(以上坐姿適用於本書所有的呼吸法,所以之後不會贅述)。
接著吸氣至下丹田(吸氣方式與仰姿一樣),吸氣同時背部可能會略微彎腰,而當下丹田氣滿後,便可以吐氣(吐氣方式與仰姿一樣),而且背部應同時挺直,並回到預備姿勢。一直重複以上步驟,直至下丹田無法容納更多的氣,隨後靜待片刻,等體內可能出現的各種生理變化停止,便可以收功。
第五節 站姿下丹田呼吸法
先找一個合適的地方站好,並完成準備動作(參考第一章及本章第三節),雙腳站距與肩同寬,身體挺直,雙手放在大腿兩側,眼睛看向前方,接著吸氣至下丹田(吸氣方式與仰姿一樣),雙腿微蹲並腰部後縮,同時雙臂前舉並作一個抱圓的動作,而當下丹田氣滿後,便可以吐氣(吐氣方式與仰姿一樣),同時雙腿蹬直,且雙臂從胸前下壓至髖部,並回到預備姿勢。一直重複以上步驟,直至下丹田無法容納更多的氣,隨後靜待片刻,等體內可能出現的各種生理變化停止,便可以收功。
由於本式對身體條件的要求較高,所以可以按照以下二個方向調整:如果雙臂因傷無法上舉,在吸氣時,雙手順著軀幹上提,並盡量在空中劃一個半圓則可(從側面看的半圓,不是正面);如果因腿傷而無法彎曲,找一個舒服的站姿並站穩側可。
第五節 小結
下丹田呼吸法作用於腎、肝、肺及脾臟,具有補充後天精氣的效果(在人體的精、氣、神中,精類似電玩遊戲人物的血量,神則類似藍條),因此有回復體力的效果,並可以幫助腸胃消化及蠕動,也可以增強體內的營氣,改善血液循環的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你剛進行了激烈活動,並想快速回復體力,可以一邊慢走,並一邊以一吸兩短吐的方式,執行下丹田呼吸法,直至心跳回到正常水平,再改回一吸一吐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