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課本選文爭議談一下道德教育的想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幾天又看到與北一女國文老師區桂芝有關的新聞。她的新書分享會上,有聽眾針對高中國文課文是否應保留〈廉恥〉一文向她提出質疑。這場對話後來又被記者記錄與延伸,掀起一小波討論。

從區老師對課綱「缺德」的批評來看,這似乎是一場有關道德教育的爭辯。但即便是台灣最沒有政治敏感性的人都能注意到,這其實是一場政治的爭辯——關於我們的社會應該「多中國」還是「多台灣」?關於我們要延續儒家傳統的倫理觀,還是逐步接納西方自由主義的人格價值?

若要認真討論道德教育,該怎麼展開?

有幾個基本問題我們必須處理:我們應該優先培養什麼樣的道德品質?該如何教?又該如何評估效果?

比如說,羞恥心——作為一種人在認識到自身錯誤或卑劣時產生的愧疚情感——是否屬於教育該積極培養的道德品質之一?相比其他價值,它的優先性在哪裡?該怎麼教孩子「知恥而後勇」,而不是「知恥而後逃」?什麼樣的表現,才算是具備了知恥的能力?

「哪些該教」的問題撇除不下政治爭議,我們先擱著不談。先來看看最後一個問題:「如何知道孩子已具備某種道德品質?」我認為這個問題足以指出當前道德教育的誤區。

在生活裡,我們是如何判斷一個人「體貼」、「善良」的?通常不是因為他在作文裡寫下「要替他人著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而是在與這個人一次又一次的相處中,感受到他的體貼之舉、他種種堪稱善良的作為。

與人相處時,我們依賴對方持續性的道德行動來判斷其道德品質;那我們在教育中判斷孩子的品格時,何嘗不該同樣瞄準這些具體表現,作為道德教育的目標?一個知恥、能辨是非的孩子,應該指的是能面對問題、願意修正錯誤、努力做出正確判斷的孩子,而非僅僅熟讀〈廉恥〉、能引經據典的孩子。也就是說,道德教育應該瞄準的是一種道德的「操作能力」,而不是道德的「表述能力」。

這樣的觀點一旦確立,就為我們指出了道德教育實踐的重點:孩子需要有機會「練習」這些道德行動。不是在模擬考題裡選出正確答案,也不是在作文中讚頌理想道德情操,而是在生活裡、在班級相處中,真實地做出選擇與承擔結果。

接下來的問題則成為:我們是否在校園生活中,提供了這種「道德行動的練習場」?孩子在面對衝突時,有沒有空間學習表達與協調?在做錯事時,有沒有機會理解錯誤,並被允許修正?還是在充滿壓力與速效的評價機制中,他們只學會了如何隱藏錯誤、掩飾動機、說出正確答案?

且不論我們要如何定位〈廉恥〉的道德價值,區老師以及參與這場論辯的許多人似乎都忽略了一件事:廉潔與知恥只能在一個人的行動中展現,而非透過對經典文本的熟悉來體現;道德教育也必須在一次次的實踐與反省中被培養出來,而不是靠閱讀與灌輸建構起來的。這種以道德經典培養品行的作法,只屬於教育者便宜行事的德育想像,並不具備嚴謹的教育態度。

在這個領域中,把道德教育的操作框架交代得最清楚、完整的人之一,是幾年前過世的 Nel Noddings。她將「榜樣、對話、操作與確認」視為構成道德教育的四個核心部分,清楚指出教學應該在這個框架下進行,而非根據特定的經典原則。不過具體內容,等我把她的著作讀熟後,再找機會來好好寫一篇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ian_reflects
0會員
3內容數
偶爾更新 記錄一些在教育中看到聽到、反芻過後的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今天看到切老的貼文,心中感觸頗深,不禁回覆了一下。菁英教育如果成為未來的教育方向,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家長來說,負擔都會越來越沉重。 再回頭看目前的情況,台灣真正的問題在於階級幾乎不再流動。孔子和孟子時期就非常強調教育的重要性,並認為教育是促進階級流動的最佳辦法。因為“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可以給弱
Thumbnail
今天看到切老的貼文,心中感觸頗深,不禁回覆了一下。菁英教育如果成為未來的教育方向,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家長來說,負擔都會越來越沉重。 再回頭看目前的情況,台灣真正的問題在於階級幾乎不再流動。孔子和孟子時期就非常強調教育的重要性,並認為教育是促進階級流動的最佳辦法。因為“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可以給弱
Thumbnail
新課綱實施的這一年,同時也是一般所稱的「地方創生元年」,反映出臺灣社會此時此刻,正處於如何培養出具備在地視野、國際思維新世代人才的關鍵時間點。教育部對於地方創生最直接的回應,在於高教體系的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簡稱USR計畫),但除了大學之外,中小學能夠如何肩負起社會責任?
Thumbnail
新課綱實施的這一年,同時也是一般所稱的「地方創生元年」,反映出臺灣社會此時此刻,正處於如何培養出具備在地視野、國際思維新世代人才的關鍵時間點。教育部對於地方創生最直接的回應,在於高教體系的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簡稱USR計畫),但除了大學之外,中小學能夠如何肩負起社會責任?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臺灣戒嚴時期文學主題以及四個文學團體的因應方案。透過介紹不同的作家與他們的作品風格取向,突顯出在戒嚴政策的底下,文學界選擇了與政府前呼後應、曲折避開,或直球對決的不一而足的態度。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臺灣戒嚴時期文學主題以及四個文學團體的因應方案。透過介紹不同的作家與他們的作品風格取向,突顯出在戒嚴政策的底下,文學界選擇了與政府前呼後應、曲折避開,或直球對決的不一而足的態度。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臺灣雙語教育挑戰和機遇的研討會回顧,並試著提出更深入的討論和思考。 透過分享《國際雙語教育研討會》的內容,希望提出思考和討論。 簡言之,這篇文章呼籲更多關於雙語教育的持續討論和思考。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臺灣雙語教育挑戰和機遇的研討會回顧,並試著提出更深入的討論和思考。 透過分享《國際雙語教育研討會》的內容,希望提出思考和討論。 簡言之,這篇文章呼籲更多關於雙語教育的持續討論和思考。
Thumbnail
前陣子,在社群媒體上看到文化研究年會的訊息。 就在兩週前的週末,年會於臺北教育大學舉行。 翻看著議程及其中那些論文的題目和論壇的主題,想到曾經的自己。在大四那一年考上中央英文所和交大社文所,在選擇要去哪裡報到的時候,當時教音像文本與文化分析的老師跟我說,不如去看看兩個所的學生最後寫出的論文都是什
Thumbnail
前陣子,在社群媒體上看到文化研究年會的訊息。 就在兩週前的週末,年會於臺北教育大學舉行。 翻看著議程及其中那些論文的題目和論壇的主題,想到曾經的自己。在大四那一年考上中央英文所和交大社文所,在選擇要去哪裡報到的時候,當時教音像文本與文化分析的老師跟我說,不如去看看兩個所的學生最後寫出的論文都是什
Thumbnail
北一女中老師區桂芝月初因批評高中文言文只被推薦15篇,受到各方指教。她在蔡英文政府教育政策總體檢記者會點名日夜照顧她的網軍「幡然醒悟吧!起義來歸吧!」記者林佳彣/攝影 北一女中國文老師區桂芝批評108課綱是「無恥的課綱」,獲不少老師及網友力挺。「108課綱」指的是108學年度各級學校入學新生開始使
Thumbnail
北一女中老師區桂芝月初因批評高中文言文只被推薦15篇,受到各方指教。她在蔡英文政府教育政策總體檢記者會點名日夜照顧她的網軍「幡然醒悟吧!起義來歸吧!」記者林佳彣/攝影 北一女中國文老師區桂芝批評108課綱是「無恥的課綱」,獲不少老師及網友力挺。「108課綱」指的是108學年度各級學校入學新生開始使
Thumbnail
北一女中老師區桂芝月初因批評高中文言文只被推薦15篇,受到各方指教。她在蔡英文政府教育政策總體檢記者會點名日夜照顧她的網軍「幡然醒悟吧!起義來歸吧!」記者林佳彣/攝影 北一女中國文老師區桂芝批評108課綱是「無恥的課綱」,獲不少老師及網友力挺。「108課綱」指的是108學年度各級學校入學新生開始使
Thumbnail
北一女中老師區桂芝月初因批評高中文言文只被推薦15篇,受到各方指教。她在蔡英文政府教育政策總體檢記者會點名日夜照顧她的網軍「幡然醒悟吧!起義來歸吧!」記者林佳彣/攝影 北一女中國文老師區桂芝批評108課綱是「無恥的課綱」,獲不少老師及網友力挺。「108課綱」指的是108學年度各級學校入學新生開始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