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為《不推銷,不操弄,也能被看見》的其中一篇。
這本書的連載順序,並不照章節安排,而是根據我當下最有感、最想分享的主題書寫。今天這篇,是來自最近幾場 coaching 對談後,我非常想記錄下來的一段體會。
有時候,一場 coaching 對談真正卡住的,不是提問不夠深,也不是技巧不夠熟,
而是從一開始,就沒有清楚地說明:「我們可以怎麼一起走這段路」。
我以前也常常在開場時感到猶豫:
「現在這樣介入會不會太多?」
「這個人還沒開口,就聊合作是不是太早?」
「我要等到對方準備好,還是我可以先說清楚我能提供的是什麼?」
直到我重新拾回了這 4 個簡單的對話約定,我才發現:
教練式的邀請,不是推銷,也不是設局——而是一種空間設計。
這 4 個問題,並不是我原創。
它們來自我之前學的一堂教練課。
但真正讓我體會它們的力量,是在最近幾次拿回來用的那些時刻。
特別是當對方從來沒經歷過 coaching,或者對深度對話感到不熟悉時,
這四句話,會瞬間改變我們之間的信任感、節奏感,以及合作的可能性。
📌 約定一|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這句話聽起來有點抽象,但它的意義很實際:
「你不需要一開始就知道要談什麼、要得到什麼,
只要你願意在這裡,我們可以讓可能性自己浮現。」
這讓人放鬆,也讓人開始相信:
「我不需要準備好,我只需要允許我自己開始。」
📌 約定二|真誠與坦率
「你可以對我誠實,我也會對你誠實。」
我不會為了讓你變成我的客戶而隱瞞我的直覺,
也不會為了取悅你,而不說我真正看到的東西。
這是一場雙方都願意真實出現的合作。
不是說教、不是迎合,而是彼此願意靠近真相。
📌 約定三|你掌握對話的深度
「如果你想停下、多談、或轉個方向,都可以說出來。
我不會拉著你走,而是和你一起走。」
很多人習慣當一個被引導的「受訪者」,
卻不習慣在對談中主動說:「我想談的其實是……」
這句話提醒對方:你不是被 coaching,你是「參與」coaching,你是共創的一方。
📌 約定四|我們各自為這場對話負責
「不是把希望寄託給對方,而是各自投入 100%。
如果有什麼沒說但其實在意的,我們可以提出來,然後一起重新調整。」
教練不是救世主,客戶也不是要被修好的對象。
我們都是彼此生命裡的一面鏡子,
而這份「各自負責」的姿態,是信任的根基。
我知道很多人會把「開場說明」當成一種流程、框架,甚至話術。
但我慢慢體會到:真正有效的邀請,不在技巧,而在於你創造出什麼空間。
當空間裡有了這些約定,我們就不再只是「對話」,
而是真的開始一起走進某個新的可能。
🌱 小小的邀請
如果你也是一位教練、療癒師、或助人者,
正在摸索怎麼開啟更真誠又專業的對話、怎麼邀請對方進入這段合作,
希望今天的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
你也可以回頭問問自己:
「我期待和我的潛在客戶之間,是怎樣的信任關係?」
「我現在的開場方式,創造的是邀請?還是壓力?」
如果你願意,也歡迎你在我的 IG 私訊我,
分享你此刻的對話困惑,我很樂意陪你看看,
有沒有什麼空間,是我們可以一起創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