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亮自己與摯愛的人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我們最害怕的結局,未必是死亡,更讓人害怕的應該是孤獨終老,最可怕的是失去自理能力的孤獨終老。所以照顧自己的健康非常重要,但是不要把謹慎變成擔憂。

擔憂會醞釀出恐懼,恐懼會吞噬心靈,在人生各方面都是如此。


無論我們的年齡是30歲、50歲或70歲,都不代表我們的心智已成年,有些人創傷未解,有些人還在尋覓方向,很多事情有賴大家互相提醒。


伴侶之間的相處,要給對方自由,也要讓自己自由,不要害怕失去任何一段感情。越在乎一個人,越要活出自己的光彩,去照亮對方,而不是纏繞著對方;要互相照亮,所以也不是藉由讓對方依附我來維繫或掌控彼此的關係。


親子關係與情侶相處之道類似,為人父母不要害怕孩子不再依賴自己而企圖掌控親子關係。孩子有自己的步調,他們想體驗什麼、不想做什麼,只要他們身心健康、不違法,父母都不要著急,切莫因擔憂而企圖改變他們。當孩子願意接受協助時,再幫助他們。

我知道有些家長平時用心教育孩子,但孩子依然闖禍,這是劫難,此時只要陪伴孩子誠懇面對問題,毋須自責,孩子也有自己的人生課題要學習。


親子關係或伴侶關係,都是體驗無條件的愛的機會。親子關係(無論我們是父母還是為人子女)也可以體驗無條件的愛,不一定非要伴侶關係。在這些關係中,我們盡可能付出無條件的愛。然而如果我們也希望獲得無條件的愛,我們所付出的愛就變成有條件了——彷彿企圖用我們的愛換取被愛。

其實,愛是可以自給自足的。與其渴望從外部獲得無條件的愛,不如先向內無條件地愛自己,讓自己發光發熱。


愛,是自由發揮的創造力,是意願,是能量,是我們每個人潛在的力量。

♡♡♡♡♡♡


※我的Line主題頁販售網址→

https://store.line.me/themeshop/author/9638234/zh-Hant

※我的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brandyhou/videos?view=0&sort=dd&shelf_id=1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回神記事
0會員
51內容數
出神,恍神,回神。 侯延卿的天馬行空。
回神記事的其他內容
2025/05/29
雨滴從屋簷滴滴答答滑落,擊打地面或屋簷下的物件,在不同距離的旅程終點破碎。 那些破碎的小水花,無法決定自己的命運,但是可以決定自己的意識——是一輪徒勞的墜落?還是一趟快樂的彈跳?或一陣激情的飛濺?或一段奔放的發洩?或一場全力以赴的表演?
2025/05/29
雨滴從屋簷滴滴答答滑落,擊打地面或屋簷下的物件,在不同距離的旅程終點破碎。 那些破碎的小水花,無法決定自己的命運,但是可以決定自己的意識——是一輪徒勞的墜落?還是一趟快樂的彈跳?或一陣激情的飛濺?或一段奔放的發洩?或一場全力以赴的表演?
2025/05/29
給予是一個施與受的二元概念,我們應該改變這個觀念。 你有知識、感情或物件想要與人分享,那是你的意圖,你可以「分享」,而不是「給予」或「付出」,也不是捐贈。無論是親子、情侶、同儕或任何關係,或者陌生人偶然間的互動,都一樣。你有東西要分享,那是因為你感動、喜悅或覺得重要,別人願意一起分享,你要感謝他;
2025/05/29
給予是一個施與受的二元概念,我們應該改變這個觀念。 你有知識、感情或物件想要與人分享,那是你的意圖,你可以「分享」,而不是「給予」或「付出」,也不是捐贈。無論是親子、情侶、同儕或任何關係,或者陌生人偶然間的互動,都一樣。你有東西要分享,那是因為你感動、喜悅或覺得重要,別人願意一起分享,你要感謝他;
2025/05/29
如果你對現狀不滿,表示你的靈魂接下了某些挑戰,但你沒跟上靈魂的腳步。 醒醒!叫醒自己,靜下心來,審視現狀,有哪些破口是你可以突破的?哪些事情是你還需要去學習的? 如果你的人生一直重複出現相同的模式,或者一直犯相同的錯誤,那就表示你必須突破自己的觀點,重新建構自己對人生的態度。
2025/05/29
如果你對現狀不滿,表示你的靈魂接下了某些挑戰,但你沒跟上靈魂的腳步。 醒醒!叫醒自己,靜下心來,審視現狀,有哪些破口是你可以突破的?哪些事情是你還需要去學習的? 如果你的人生一直重複出現相同的模式,或者一直犯相同的錯誤,那就表示你必須突破自己的觀點,重新建構自己對人生的態度。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失戀後的自我療癒心路歷程的文章。作者分享了她離開感情關係後所經歷的負面情緒,以及從失望和恐慌中尋找方法來自我療癒的過程。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失戀後的自我療癒心路歷程的文章。作者分享了她離開感情關係後所經歷的負面情緒,以及從失望和恐慌中尋找方法來自我療癒的過程。
Thumbnail
作者在書中提到吸引力法則, 她親身經驗是捐棺,並舉出她碰到的種種好運。 她還補充說明,現在已經不缺棺木, 其實辦後事要花很多錢,例如告別式的費用等等。 如果有心幫忙,並不限於捐棺,可捐聯合奠祭,一樣都有功德。
Thumbnail
作者在書中提到吸引力法則, 她親身經驗是捐棺,並舉出她碰到的種種好運。 她還補充說明,現在已經不缺棺木, 其實辦後事要花很多錢,例如告別式的費用等等。 如果有心幫忙,並不限於捐棺,可捐聯合奠祭,一樣都有功德。
Thumbnail
近日有位年輕讀者來信說,看了我的文章,不相信這世間有人不怕死,也不相信死後還有更高層次的世界,要我莫妖言惑眾。 他說,人會怕死才是正常的。 而且,他說自己看過幾位親人過世後,面容都是平靜安詳,哪來的罣礙和恐怖呢? 說實在的,這年輕讀者會有如此之知見,我並不感到意外。 畢竟...
Thumbnail
近日有位年輕讀者來信說,看了我的文章,不相信這世間有人不怕死,也不相信死後還有更高層次的世界,要我莫妖言惑眾。 他說,人會怕死才是正常的。 而且,他說自己看過幾位親人過世後,面容都是平靜安詳,哪來的罣礙和恐怖呢? 說實在的,這年輕讀者會有如此之知見,我並不感到意外。 畢竟...
Thumbnail
🌹從年輕時,有經歷各種感情 有發覺到,面對不一樣的人 會讓自己也會有不同的性格跟情緒反應 有時,也會因有不同的心理劇場 做出一些也可能是自己格外沒想到的結果 但有時,可能也會有因一些創傷 使得自己變得比較容易沒安全感 #但其實這也都不算是壞事 🍁以前,還沒好好學習感情這個
Thumbnail
🌹從年輕時,有經歷各種感情 有發覺到,面對不一樣的人 會讓自己也會有不同的性格跟情緒反應 有時,也會因有不同的心理劇場 做出一些也可能是自己格外沒想到的結果 但有時,可能也會有因一些創傷 使得自己變得比較容易沒安全感 #但其實這也都不算是壞事 🍁以前,還沒好好學習感情這個
Thumbnail
獨處對許多人來說是一種挑戰,但卻是瞭解自己、面對情緒的重要時刻。本文探討了作者對獨處的看法,並提出對自己的建議。
Thumbnail
獨處對許多人來說是一種挑戰,但卻是瞭解自己、面對情緒的重要時刻。本文探討了作者對獨處的看法,並提出對自己的建議。
Thumbnail
獨處時,面對自己的心,會不會感到孤寂呢?
Thumbnail
獨處時,面對自己的心,會不會感到孤寂呢?
Thumbnail
即便是對死亡比較豁達的那群人,大概也會希望在大限來臨時可以看見自己一生所愛的人都在眼前,在他們的愛及不捨中嚥下最後一口氣,而不希望在那個時刻到來時只有自己一個人面對,甚至是因為只有自己一個人沒人援助而被迫提早面對死亡。那實在是慘到不言可喻。
Thumbnail
即便是對死亡比較豁達的那群人,大概也會希望在大限來臨時可以看見自己一生所愛的人都在眼前,在他們的愛及不捨中嚥下最後一口氣,而不希望在那個時刻到來時只有自己一個人面對,甚至是因為只有自己一個人沒人援助而被迫提早面對死亡。那實在是慘到不言可喻。
Thumbnail
文章描述了當人們開始年老,家庭生活忙碌,朋友關係漸行漸遠時,如何學會獨處,尋找內心的平靜和自我驗證。這是一個關於內心安寧和自我成長的故事。
Thumbnail
文章描述了當人們開始年老,家庭生活忙碌,朋友關係漸行漸遠時,如何學會獨處,尋找內心的平靜和自我驗證。這是一個關於內心安寧和自我成長的故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