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人總是給愚蠢的人讓路 來由為何 有什麼講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句話「聰明人總是給愚蠢的人讓路」,乍聽似帶有幾分無奈與自嘲,其實背後隱藏的是一種深層的社會智慧與人際哲學。讓我們深入剖析這句話的來由、內在邏輯與背後的講究。


📌 一、歷史與社會背景:從「讓三分」的文化說起

在傳統文化中,無論是中國的「退一步海闊天空」,還是日本的「和を以て貴しとなす(以和為貴)」,都強調一種不與人爭、不與愚糾的智慧。古人認為:

  • 理直氣壯者可退可進,退是為了更好的進。
  • 愚者常剛,智者多圓,剛易折,圓則轉。

例如《老子》說:「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看似讓步,實則藏鋒。


📌 二、心理層面:不與無知爭,是高智者的選擇

聰明人知道:

  • 與無法聽懂道理的人爭論,只是浪費口舌。
  • 愚者常以情緒與偏見行事,爭輸了也沒好處。
  • 當對方進入「認知封閉」狀態,再好的邏輯也無法動搖他。

所以,「讓」不是怕、不是退,而是不願拉低層次,也避免被消耗。


📌 三、現實考量:成本效益與風險控管的選擇

一個聰明人會評估:

  • 爭這一口氣,值得嗎?
  • 是否會牽扯出更多不必要的衝突、損失、情緒消耗?
  • 我的目標是證明正確,還是贏得局面?

當判斷「讓開」是更高性價比的選擇時,他們選擇不硬碰。


📌 四、讓不是認輸,而是一種資源分配的策略

「讓」代表的是:

  • 將精力放在真正值得交手的對象與目標。
  • 避免與低層次衝突互毆,自我降維。
  • 留有餘地,未來可能還有轉圜、重整。

比起浪費時間去改變不可改變的人,不如把時間拿去提升自己、創造價值。


📌 五、當聰明人讓路,愚人是否永遠得勢?

不。讓步只是暫時避其鋒芒,不代表認可其行為。

  • 愚者會被社會規則、結果懲罰;
  • 聰明人則往往在更長的時間軸上勝出。

所謂「時機未至,不爭;時機既到,不讓。」


✅ 結語:聰明人讓路,是選擇上坡的智慧

真正的聰明人懂得:


選擇戰場,是智慧;能屈能伸,是氣度;看穿愚蠢,而不與之糾纏,是格局。


這句話之所以流傳廣泛,是因為它點破了現實中一種極常見的處境:當情勢不公、對象不理、局勢紊亂時,真正的智慧不是逞一時之勇,而是耐住氣、看準時、靜待花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芸嬋
25會員
1.1K內容數
興趣廣泛,遺世而獨立,期望貫徹自由意志,活出真實的自我 小說、影視、詩詞、網路文章、宗教、命理、玄學...都是生命的養料 目之所及、心之所想,皆是自我的投射 擅長沒有邏輯、沒有文筆、沒有深度的寫作 我想提供的價值是"靈感"與"思想"
芸嬋的其他內容
2025/05/29
這是一個非常深刻的人性問題。 為什麼每當要「負起責任」時,人就會感到恐懼? 責任,不只是一個行為任務,更是一種「心理的承擔」與「結果的背負」。當你準備扛起責任的那一刻,以下這些潛在機制會同時在內心啟動: 一、害怕失敗,因為責任意味著後果 負責,就意味著: 成功與否都會被看見 錯誤無法
2025/05/29
這是一個非常深刻的人性問題。 為什麼每當要「負起責任」時,人就會感到恐懼? 責任,不只是一個行為任務,更是一種「心理的承擔」與「結果的背負」。當你準備扛起責任的那一刻,以下這些潛在機制會同時在內心啟動: 一、害怕失敗,因為責任意味著後果 負責,就意味著: 成功與否都會被看見 錯誤無法
2025/05/28
《被留言的瞬間:從數位隱居者到文明世界的回聲》 在這個資訊紛雜、社群互動無所不在的時代,仍有一群人選擇隱居。他們或許不是身在山林,而是關在都市一隅、租屋套房,與世界隔著一道玻璃螢幕。他們默默發文,日復一日自問自答,彷彿漂泊於數位大海的孤島。 然而某天,忽然一則留言飄來,讓他們驚覺:「原來,還有人
2025/05/28
《被留言的瞬間:從數位隱居者到文明世界的回聲》 在這個資訊紛雜、社群互動無所不在的時代,仍有一群人選擇隱居。他們或許不是身在山林,而是關在都市一隅、租屋套房,與世界隔著一道玻璃螢幕。他們默默發文,日復一日自問自答,彷彿漂泊於數位大海的孤島。 然而某天,忽然一則留言飄來,讓他們驚覺:「原來,還有人
2025/05/28
人類之所以會有「偏見」,並非單一來源,而是來自生物本能、文化教育、心理防衛與社會結構的交織作用。可以這麼說:偏見是一種快速做出判斷的生存機制,但若沒有被意識與反思所調和,它就會變成扭曲現實的心靈鏡片。 以下我們來剖析偏見的幾個層面,並回應你提出的兩個關鍵問題:「它是沒興趣深入理解的懶惰?還是本能直
2025/05/28
人類之所以會有「偏見」,並非單一來源,而是來自生物本能、文化教育、心理防衛與社會結構的交織作用。可以這麼說:偏見是一種快速做出判斷的生存機制,但若沒有被意識與反思所調和,它就會變成扭曲現實的心靈鏡片。 以下我們來剖析偏見的幾個層面,並回應你提出的兩個關鍵問題:「它是沒興趣深入理解的懶惰?還是本能直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如果正義,就是正確的付出,而沒受過教育、不會思考的人們,就連學習模仿也被認為是野蠻時,自由、平等、博愛,是怎麼在人類個體之間,不同程度的文明與野蠻中,成為普世價值?
Thumbnail
如果正義,就是正確的付出,而沒受過教育、不會思考的人們,就連學習模仿也被認為是野蠻時,自由、平等、博愛,是怎麼在人類個體之間,不同程度的文明與野蠻中,成為普世價值?
Thumbnail
讓我再度回想起:「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個最簡單、卻也是最難貫徹實行的道理。 「我們都是由成千上萬的關係與事物的線路,所相交構成的存在。」 另外,近期閱讀的【我可能錯了】這本書中,也提及了: 「你遇見的每個人,都在進行一場戰鬥,你對此一無所知,與人為善,永遠如此。」
Thumbnail
讓我再度回想起:「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個最簡單、卻也是最難貫徹實行的道理。 「我們都是由成千上萬的關係與事物的線路,所相交構成的存在。」 另外,近期閱讀的【我可能錯了】這本書中,也提及了: 「你遇見的每個人,都在進行一場戰鬥,你對此一無所知,與人為善,永遠如此。」
Thumbnail
在台灣這種傳統的教育下,我們是乎都把忍耐都做美德,吃虧就是占便宜奉為聖旨。但出社會後,我發現這兩個道理在我眼裡看來都是害人不淺的觀念。表達自己的意見不代表會跟人吵架,為何要讓自己吃虧不舒服還要說服自己接受?這在我眼裡看起來真的完全不合理,套用在人際關係上也是一樣的。在年紀增長過程中,要適時分辨什麼是
Thumbnail
在台灣這種傳統的教育下,我們是乎都把忍耐都做美德,吃虧就是占便宜奉為聖旨。但出社會後,我發現這兩個道理在我眼裡看來都是害人不淺的觀念。表達自己的意見不代表會跟人吵架,為何要讓自己吃虧不舒服還要說服自己接受?這在我眼裡看起來真的完全不合理,套用在人際關係上也是一樣的。在年紀增長過程中,要適時分辨什麼是
Thumbnail
老智者說,被人罵了卻聽不懂,這樣子的人業障比較輕,因為福氣擋住惡的磁場,讓一個聰慧的人瞬間聽不懂人話。老智者又說,被人罵了,拐彎抹角不帶髒字的罵,平時反應慢半拍的人卻秒懂別人話中有話,那樣子的人業障重,障重福薄,好事沒半分,惡事起身迎。 有些事看不懂,有些話聽不懂,都是好事,現代人話說太多,認
Thumbnail
老智者說,被人罵了卻聽不懂,這樣子的人業障比較輕,因為福氣擋住惡的磁場,讓一個聰慧的人瞬間聽不懂人話。老智者又說,被人罵了,拐彎抹角不帶髒字的罵,平時反應慢半拍的人卻秒懂別人話中有話,那樣子的人業障重,障重福薄,好事沒半分,惡事起身迎。 有些事看不懂,有些話聽不懂,都是好事,現代人話說太多,認
Thumbnail
一句責備話深入聰明人的心, 強如責打愚昧人一百下。—箴言‬ ‭17‬:‭10‬ 智慧的其中一個方面,是受教的態度。得著生命的教訓,往往是透過不舒服的過程。 誰喜歡受責備呢?但聖經提醒我們,只有聰明人、有智慧的人會認為責備有益處。愚昧人,即便是用責打來教訓,也無法使他悔改。
Thumbnail
一句責備話深入聰明人的心, 強如責打愚昧人一百下。—箴言‬ ‭17‬:‭10‬ 智慧的其中一個方面,是受教的態度。得著生命的教訓,往往是透過不舒服的過程。 誰喜歡受責備呢?但聖經提醒我們,只有聰明人、有智慧的人會認為責備有益處。愚昧人,即便是用責打來教訓,也無法使他悔改。
Thumbnail
超越智商:為什麽聰明人也會做蠢事 高智力≠高理性 智力測驗並沒有測量理性,這就是聰明人會做蠢事的原因:所謂的「聰明」僅僅是高智力,而非高理性。高智力≠高理性。 理性在現代生活中的地位被大大低估了。 很多人認為即使沒有解決教科書中邏輯問題的能力,自己也能生活下去,也有人認為理性與情感相矛盾,會降低
Thumbnail
超越智商:為什麽聰明人也會做蠢事 高智力≠高理性 智力測驗並沒有測量理性,這就是聰明人會做蠢事的原因:所謂的「聰明」僅僅是高智力,而非高理性。高智力≠高理性。 理性在現代生活中的地位被大大低估了。 很多人認為即使沒有解決教科書中邏輯問題的能力,自己也能生活下去,也有人認為理性與情感相矛盾,會降低
Thumbnail
重點不在對方做了什麼人群認為該死的舉動,是不管如何他的死有你一份。
Thumbnail
重點不在對方做了什麼人群認為該死的舉動,是不管如何他的死有你一份。
Thumbnail
為什麼聰明人會做蠢事? 顛覆高智商等於絕對聰明的常理, 助你找出決策的關鍵智慧 David Robson  2020 商業周刊 解釋為何聰明的人會犯下某些愚蠢的過錯,需要使用何種預防措施。
Thumbnail
為什麼聰明人會做蠢事? 顛覆高智商等於絕對聰明的常理, 助你找出決策的關鍵智慧 David Robson  2020 商業周刊 解釋為何聰明的人會犯下某些愚蠢的過錯,需要使用何種預防措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