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線上學習「AI時代,如何做個活人 IP」在課程里,有一句話特別打動了我。他說:「一個IP最感人之處,而是他的缺點、故事,以及他的觀點。」這句話瞬間觸發了我很多內心的反思。
我們生活在一個高度崇尚成功學的時代。人們天生有種「慕強心理」,會特別崇拜那些成功者、勝利者,仿佛成功才是衡量一切的唯一標準。但對我來說,我更推崇「失敗學」。
因為只有真正經歷過失敗,我們才會有機會停下來、誠實地審視自己:為什麼我會失敗?我在哪裡犯了錯?是發生什麼事?下次能不能做得更好?
這種對失敗的面對與洞察,才是成長真正的開始。

對年輕人來說,也許早點失敗並不是壞事。反而是一種祝福。因為經歷過低谷,才知道如何紮根;懂得謙卑,才有能力承載未來更大的成功跟金錢
相比之下,太年輕就輕易成功,常常會覺得一切理所當然,容易產生「大頭症」——變得驕傲自滿、說話就像從鼻子出來似的。自我膨脹,自我感覺良好,挺危險的!錢怎麼來,就可能怎麼去
摩門教傳教士傳教時,常問我ㄧ句話:「你今天有悔改了嗎?」
這句話表面聽來很宗教,但我覺得是一種提醒——提醒我們每天都要和內心對話,省視自己今天有沒有做出不當的言語、行為,是否有傷害到他人。
這跟孟子說的「吾日三省吾身」如出一轍,只是他們把它落實到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細節里

這讓我想到一位中國AI自媒體在AI界的大佬級的老闆,他帶動無數的素人AI 創業。
他的人格特質很吸引到我的地方是,他總是能誠實分享自己曾經的觀點與錯誤,願意修正、轉變,並公開地說給大家聽。他做到很多IP不敢做的事:真正面對自己。但我認為,一個內心有力量的IP,應該是能勇敢面對自己不完美的那個人。他清楚自己的弱點,也願意敞開分享那些曾經讓自己卡關的經歷。當能「侃侃而談自己的缺點」,代表已不再被這些缺陷牽制,已經開始駕馭它,超越它。
現在很多自媒體IP只敢展現成功與完美人設的一面,卻很少有人敢說出自己的懦弱、錯誤或曾經的陰影,好像只要承認,就會失去觀眾的喜愛。
我們常說「不要怕犯錯」,卻很少提醒自己:是不敢面對錯誤,更不願去改變。選擇視而不見,只會讓問題不斷延伸,讓自己困在原地。
而真正的心靈突破,是來自於這種誠實的面對。

當自己願意誠懇地檢視自己、處理問題、進行改變時,才能真正跨越內在的限制,走向更強大、更有力量的自己。
豐盛的人生,不是毫無缺陷,而是在歷經跌撞後,仍能帶著傷痕與勇氣,自在地與自己和平共處
這是我自己小想法,也不一定完全是對的
也算是對自己的一點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