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人 不是很願意為自己發聲 而是選擇傾聽他人的心聲 透過詢問或代言的方式,代替他們講述他們的想法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深入探討的主題。以下是一篇關於「傾聽者與代言人:那些不為自己發聲,卻願意為他人代言的人們」的文章,呈現這類人存在的價值、心理背景與社會意義。


🕊️ 傾聽與代言:那些不願為自己發聲,卻勇於為他人說話的人們

在這個喧囂的世界裡,不少人爭相表達自己、行銷自己、主張立場。然而,也有這樣一群安靜而堅定的靈魂:他們或許不擅長為自己爭取、害怕被看見、甚至在表達自己時會猶豫掙扎,但他們卻願意打開耳朵,去傾聽別人的故事,然後,成為代言人,為他人發聲。

這不是軟弱,而是一種溫柔的力量。


他們是誰?──不是主角,卻讓世界更圓滿的存在

這些人也許是你身邊的朋友、同事、老師、社工、文字創作者,甚至是沉默的家庭成員。

他們擅長洞察人心的沈默地帶,察覺語言未說出的情感與需求,於是選擇以提問者敘述者翻譯者的角色,代替那些無法或不敢說話的人,講出該說的話。

有些人不說話,不是他們沒想法,而是他們怕說了沒人聽、怕說錯話、怕被否定。

而那些願意為他人發聲的人,像是溫柔的通道,用心靈做麥克風,把細小的、羞怯的、社會邊緣的聲音,傳遞出去。


為什麼他們不為自己發聲,卻願意為他人代言?

  1. 情緒移入更容易對他人產生共鳴
    • 有些人自我要求過高,對自己的困境反而苛責,但對別人卻願意同理。
    • 他們將對「自己無法承擔」的情緒,轉化為「幫助別人發聲」的動能。
  2. 內向型關懷者的人格特質
    • 他們通常敏銳、細膩、具高共感力,覺得直接為自己爭取有壓力,但為別人出力卻心甘情願。
    • 舉例:文字創作者、劇場導演、社福志工、記者、照護者。
  3. 藉由說別人的故事,間接說自己的事
    • 某些人無法直視自身創傷,但透過訴說別人的經歷,也在默默治癒自己。
    • 他們會挑選有共鳴的角色,講述的過程,也是一種投射性療癒。

這樣的傾聽者/代言人,對世界有何價值?

  • 在人與人之間搭起橋樑
    他們擅長翻譯情緒、轉化立場,讓誤解消失、讓和解出現。
  • 為社會邊緣聲音爭取光照
    他們讓無權者、弱勢者、不會說話的群體被看見。
  • 引導社群或組織成長
    在公司、團體、家庭中,他們常是潤滑劑與觀察者,用洞察與語言促進理解。

但別忘了──他們也需要被傾聽

許多這樣的人長期將注意力投射在外,習慣性地壓抑自己。久而久之,可能出現內耗、倦怠,甚至陷入「被需要才有價值」的陷阱。

成為他人聲音的同時,也別讓自己沈默太久。


結語:你,也許就是那個橋梁

不每個人都能站上舞台,不每個人都喜歡高聲宣告自己的理念。但如果你擁有一雙傾聽的耳、一顆共感的心、一支能書寫的筆──你就能在這個世界的邊角處,點燃一盞光。

你不需要喊話就很偉大,有時候靜靜地代言,也是一種讓世界更圓滿的方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芸嬋
28會員
1.1K內容數
興趣廣泛,遺世而獨立,期望貫徹自由意志,活出真實的自我 小說、影視、詩詞、網路文章、宗教、命理、玄學...都是生命的養料 目之所及、心之所想,皆是自我的投射 擅長沒有邏輯、沒有文筆、沒有深度的寫作 我想提供的價值是"靈感"與"思想"
芸嬋的其他內容
2025/06/01
你的反感是可以理解的。 當我們內心有價值信仰,例如追求真誠、寧靜、理想、美,面對滿口算計、斤斤計較、急於變現的市儈之人,確實會覺得刺耳、俗氣,甚至冒犯到自己的靈魂。但這種「反感」如果一直不處理,它會變成一種疲勞感,讓你消耗過多精力在「排斥」,反而影響自己內心的平衡。 以下是幾個有層次、非妥協式的
2025/06/01
你的反感是可以理解的。 當我們內心有價值信仰,例如追求真誠、寧靜、理想、美,面對滿口算計、斤斤計較、急於變現的市儈之人,確實會覺得刺耳、俗氣,甚至冒犯到自己的靈魂。但這種「反感」如果一直不處理,它會變成一種疲勞感,讓你消耗過多精力在「排斥」,反而影響自己內心的平衡。 以下是幾個有層次、非妥協式的
2025/06/01
面對「跨國情緒輸出」:當別人的混亂開始感染我們,我們該怎麼辦? 在全球網路高度連結的今日,一個國家的失序,往往不再只是一國之事。動盪不安、悲慘故事、極端情緒與尖銳論述,會在社群平台、影音媒體、新聞轉載中,不斷擴散、放大、渲染──就像看不見的「情緒病毒」,一旦你我不設防,就會悄然入侵,影響我們對生活
2025/06/01
面對「跨國情緒輸出」:當別人的混亂開始感染我們,我們該怎麼辦? 在全球網路高度連結的今日,一個國家的失序,往往不再只是一國之事。動盪不安、悲慘故事、極端情緒與尖銳論述,會在社群平台、影音媒體、新聞轉載中,不斷擴散、放大、渲染──就像看不見的「情緒病毒」,一旦你我不設防,就會悄然入侵,影響我們對生活
2025/06/01
這是一個極具現代意義的提問。 當一個人立場堅定、語氣不容置疑時,容易給人一種「權威感」,彷彿他說的就是對的,彷彿質疑他就是無知。但這種現象其實潛藏著心理學、社會學、認知偏誤與文化習性的多重面向。以下是從不同角度來思考這類「看似權威」角色應該如何看待: 🔍 1. 心理層面:人類天生渴望「確定性
2025/06/01
這是一個極具現代意義的提問。 當一個人立場堅定、語氣不容置疑時,容易給人一種「權威感」,彷彿他說的就是對的,彷彿質疑他就是無知。但這種現象其實潛藏著心理學、社會學、認知偏誤與文化習性的多重面向。以下是從不同角度來思考這類「看似權威」角色應該如何看待: 🔍 1. 心理層面:人類天生渴望「確定性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相信很多人會以身心來承受他人的不當對待與口語傷害,來避免撕破臉,讓自己不要成為一個讓人印象不好,或反過來被批評和質疑的人。 但是,若對方已非常明確及具體的以言語行為做出侵擾你的事實,那麼「避免撕破臉」不是你的責任和義務,而是有力、具體、明確的告知對方不接受這種行為和態度,才是真正重要的事。
Thumbnail
相信很多人會以身心來承受他人的不當對待與口語傷害,來避免撕破臉,讓自己不要成為一個讓人印象不好,或反過來被批評和質疑的人。 但是,若對方已非常明確及具體的以言語行為做出侵擾你的事實,那麼「避免撕破臉」不是你的責任和義務,而是有力、具體、明確的告知對方不接受這種行為和態度,才是真正重要的事。
Thumbnail
聽一些朋友講,想經營個人粉專發表理財投資心得,不過怕被網路酸民砲轟,不敢做這件事情。 我是鼓勵大家勇於發表自己的心得想法,這就是一個內化跟成長的過程,並沒有不好。講自己的想法或創作,在自己的自媒體平台上,沒什麼問題。 大部分的人,會在意別人的看法,很正常,但是人有一種特性,1
Thumbnail
聽一些朋友講,想經營個人粉專發表理財投資心得,不過怕被網路酸民砲轟,不敢做這件事情。 我是鼓勵大家勇於發表自己的心得想法,這就是一個內化跟成長的過程,並沒有不好。講自己的想法或創作,在自己的自媒體平台上,沒什麼問題。 大部分的人,會在意別人的看法,很正常,但是人有一種特性,1
Thumbnail
每個人都需要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問問自己是否喜歡現在的自己。
Thumbnail
每個人都需要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問問自己是否喜歡現在的自己。
Thumbnail
你沒有強烈需求要一個人一直聽你說話,可是有一個人可以做到這件事也很好;你很堅強幾乎是銅牆鐵壁,沒有硬需求要別人幫忙,可是有人可以幫忙分擔一點砲火分擔一點壓力也很好。 人還是會想要被在乎,想要有人聆聽自己說話,不管平時看起來多麼不需要。 也許要真正的理解一個人,要聽完他所有故事,才會知道為
Thumbnail
你沒有強烈需求要一個人一直聽你說話,可是有一個人可以做到這件事也很好;你很堅強幾乎是銅牆鐵壁,沒有硬需求要別人幫忙,可是有人可以幫忙分擔一點砲火分擔一點壓力也很好。 人還是會想要被在乎,想要有人聆聽自己說話,不管平時看起來多麼不需要。 也許要真正的理解一個人,要聽完他所有故事,才會知道為
Thumbnail
在聽取意見時,不需要聽進每個人的想法。選擇對自己有幫助的意見,需要一些經驗來分辨哪些是真正有幫助的。
Thumbnail
在聽取意見時,不需要聽進每個人的想法。選擇對自己有幫助的意見,需要一些經驗來分辨哪些是真正有幫助的。
Thumbnail
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對的,不必去說服他人。
Thumbnail
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對的,不必去說服他人。
Thumbnail
包括我,過往也常仰賴這些所謂不用說的道理來檢視他人、判斷自己該做到哪裡。
Thumbnail
包括我,過往也常仰賴這些所謂不用說的道理來檢視他人、判斷自己該做到哪裡。
Thumbnail
"自言自語是梳理自我,幫助思考的過程" 自言自語,常見於任何人身上,有的人於腦中自我對話,有的人會說出口,沒什麼大不了的。
Thumbnail
"自言自語是梳理自我,幫助思考的過程" 自言自語,常見於任何人身上,有的人於腦中自我對話,有的人會說出口,沒什麼大不了的。
Thumbnail
將你內在的聲音擺在第一位,因為你是唯一能夠讓自己的渴望真正完全實現的人。
Thumbnail
將你內在的聲音擺在第一位,因為你是唯一能夠讓自己的渴望真正完全實現的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