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看到伊能靜寫給他的兒子「亨利」的這一段話,讓我深有感觸。
一直以來,我總是希望孩子就是讓他走在自己想走的道路上,無論前路如何,他總得去走去闖,才能得到未來的解答。
同樣的路,不同人走,總有各種不同的結果,父母不該將自己的經驗全灌輸在孩子身上。不能因為你無法跨越,就認為孩子也不行!而你在行的,孩子卻不一定能走,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能力與喜好,不該如此篤定且要求孩子必須得依你的經驗而行,你!不是他!
但是!
說起來很簡單,做!卻很難!
父母總是擔心,擔心孩子的一步錯,導致未來的不幸福,因此總是忍不住的想插手干預他的決定。
這一代的父母很難。上一代的父母為了家庭經濟,根本無心孩子的教育,且當時的教育不普及,只要能初中、高職畢業也就很好了。
而現在,因教育的普及,父母的教育水平上來,總是擔心孩子輸在起跑點,所以拼了命的鞭策自己多賺錢,也督促孩子不要辜負了自己的苦心。
所以常聽父母說這麼一句話:「我都是為你好」。
這句話卻因此成了孩子與父母間最大的一條鴻溝。
我經常在回想自己年輕時,也從沒徵詢過父母的意見,總是自己決定接下來的路。而如今,雖然過得不是大富大貴,但也是還算平順。
現在時代不同了,孩子的眼界已經比父母還要廣,父母應該放手且聽聽孩子的想法,或許有些價值觀上需要些微調整,但他的未來要走向何處,可以多一點肯定再加一點建議,不要讓孩子覺得,彼此鴻溝似乎寬不見盡頭。
孩子不是我們的資產,他只是藉由我們來到這世間的一個獨立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