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芒種賞詩。
節氣至此北方小麥結種長芒,南方正值梅雨季!
〈芒種後經旬無日不雨偶得長句〉南宋 · 陸游
- 芒種初過雨及時,紗廚睡起角巾攲。
- 痴雲不散常遮塔,野水無聲自入池。
- 綠樹晚涼鳩語鬧,畫梁晝寂燕歸遲。
- 閒身自喜渾無事,衣覆熏籠獨誦詩。

此詩押四支韻,閩南音都是押 -i 音! 時si5, 攲 khi, 池ti5, 遲 ti5, 詩si 。「過」,位於平聲位,不念仄聲! 古(koo2)禾(ho5)切,音戈(ko1)。《廣韻》經也。
此詩作於南宋寧宗慶元四年(1198),陸游時年七十四歲,隱居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陸游經歷宦海浮沉,壯志難酬後歸返田園,心境轉向淡泊寧靜。江南芒種時節陰雨連綿,詩人於濕潤幽寂的梅雨季中,透過細膩觀察日常景物,將農時氣候與個人閒適情懷交融,寫下這首充滿生活意趣的七律。
全詩以「雨」為脈絡,串聯癡雲、野水、綠樹、歸燕等意象,構建出潮潤寧謐的江南雨季圖卷。詩人置身其間,慵起、賞景、誦詩,將自然節律與個人心境無縫銜接,展現「天人合一」的傳統哲思。「鳩語鬧」與「燕歸遲」形成動靜對照,暗喻世間喧囂與孤寂並存;而「衣覆熏籠」的日常細節,更彰顯詩人於瑣碎中提煉詩意的能力。
尾句「獨誦詩」既是物理狀態的獨處,亦是精神層面的豐盈自足,傳遞出歷盡滄桑後的通透淡然。表面寫閒居之樂,實則暗藏壯志未酬的遺憾。「痴雲遮塔」似喻朝政陰霾未散,「燕歸遲」或寄故土難歸之嘆。然陸游以「自喜無事」化解鬱結,將未竟理想轉化為對自然與詩書的摯愛,成就一種悲欣交集的生命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