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越來越常懷疑,制度裡的「效率」到底是什麼。
一份報表、一次會議、一次稽查,只要有在做事的樣子,就能被列入績效。 就算實際處理問題的不是你,只要有出席、簽名,就表示你「跟過流程、有參與」,於是就可以算「出力」。
而真正站在第一線滅火的人,反而可能被責怪處理不夠快,不但得不到肯定,還經常得回頭補文件,證明自己不是沒做事。
開會不只是為了有動起來,說穿了,就是為了檢討而檢討而已。
這周檢討達標率未達60、下周就是65%、下下周就是70%,無限循環。
即便你完成了100%,下一季就是提升到120%,從頭開始30%、40%檢討,惡性循環。
最重要的是,你完成績效沒有任何獎金制度,就只是長官們互相吹捧自己很會管理、剝削下面的人來達成他的成就。
在業界,至少還有錢可以讓人有動力,在公部門裡,只有口頭嘉勉和榮譽。
最上頭的人想要展現權威,而把中層主管們聚集在一起,隨便找項目來點名,無理由的嘲諷、謾罵,說你無能、管理團隊不力、能力有問題。
流程就是:長官想表演>中層主管被罵得狗血淋頭>情緒轉嫁給下面的人>下面的人沒有更底層可以轉嫁,卻也無力反抗,於是互相惡性鬥爭。
整套制度裡沒有人在解決問題,而是根據長官喜好和心情,將他個人看不順眼的數字去做些甚麼,只要成果是原本的數據看起來更漂亮了,下層對中層有交代,中層拿著漂亮數據回去向上層開會報告我們有努力
若你看不清楚這套流程,而是整天在幻想著總有一天上面會幫忙解決很多問題的想法時,注定是一場悲劇。
可當你看懂後,你會失望到無以復加,原來妳那麼多年的盼望都是癡心妄想。
當你清醒不再抱著任何希望時,你會開始思考,是要離開這樣的環境還是麻木地繼續做下去?
這就端看個人的價值觀了。
我決定將這些觀察轉譯成文字做成紀錄,當作梳理自己的思緒,並開始做好計畫轉身。
離開的那天雖然還沒到,但現在的我站在制度的牆上,俯瞰著、觀察著,看著這一切,保持清醒,假以時日時機成熟,頭也不回地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