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會的本質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是一場表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你有沒有發現,很多時候我們「看起來很忙」,但其實什麼都沒推進? 有報表、有統計、有會議、有追蹤紀錄,大家都動起來了,但問題依然卡在原地。

有段時間,我開始懷疑:為什麼開了這麼多會,事情卻沒有比較清楚?
為什麼報表做完了、數據整理好了,卻依然混亂?
我以為是我不夠積極、不夠有效率。
後來才明白,開會的本質,可能就不是為了解決問題——
而是,讓人看見我們有「動起來」。

每週至少一次會議,我反覆將同一份月報表用不同方式切分:這次談 A 到 B 段,下次檢討 B 到 D 區塊。
明明是同一份報表,卻被拆得四分五裂,像是為了製造出「還沒談完的進度」。

整個流程像一場表演,只要大家看起來忙碌,就代表有在做事。

我後來才意識到,開會從來不是要解決問題,只是為了維持「有在處理」的樣子。

這種「制度性假動作」其實正是我當初節奏感崩壞的起點。
我以為自己沒效率,實際上是整套流程早就失靈;
我以為自己太慢、太亂,後來才懂——那根本不是我能靠節奏可以處理的問題。

在無效的節奏裡再怎麼努力也只是消耗, 你會一直動,卻從未靠近真正該處理的地方。

這篇不是要批判誰,而是想誠實地說: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做不好,而是被困在一套假裝有效率的節奏裡, 直到你看見它,才會明白,那不是你的問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語焰者
0會員
16內容數
在制度裡工作,也在混亂中拆解節奏。 這裡紀錄的是那些難以言說的制度困境與內在拉扯,透過書寫找回秩序與自我主權。 如果你也曾在工作裡感到疲憊、卡住,懷疑這一切是否合理——我在這裡寫下那些日常裡難以言說的結構困境與自我覺察,陪你一起理出頭緒。
語焰者的其他內容
2025/05/18
偶然被一句廣告文案戳中,我報名了一場陌生人配對早午餐。來自不同職業的人圍坐共桌,自主聊起職涯與興趣,氣氛自然。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工作狂卻不自覺的金融高管,引起全場熱議與調侃。雖然餐廳空調不佳、餐點平平,散場後也感到疲憊,但這場聚餐以剛剛好的節奏,提醒我人與人的連結不需延伸太遠,只要剛好同桌,就已足夠。
Thumbnail
2025/05/18
偶然被一句廣告文案戳中,我報名了一場陌生人配對早午餐。來自不同職業的人圍坐共桌,自主聊起職涯與興趣,氣氛自然。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工作狂卻不自覺的金融高管,引起全場熱議與調侃。雖然餐廳空調不佳、餐點平平,散場後也感到疲憊,但這場聚餐以剛剛好的節奏,提醒我人與人的連結不需延伸太遠,只要剛好同桌,就已足夠。
Thumbnail
2025/05/17
明明報表交了、會議結束了、訊息都清空了,但腦袋還停不下來。事情做完了,卻總覺得有什麼沒結束,像系統還在背景默默運轉。這篇是關於那種「關不了機」的感覺,節奏斷不開、身體離開現場但思緒仍滯留的狀態。我開始試著理解:不是任務做不完,而是我還沒學會怎麼從節奏中退場。
2025/05/17
明明報表交了、會議結束了、訊息都清空了,但腦袋還停不下來。事情做完了,卻總覺得有什麼沒結束,像系統還在背景默默運轉。這篇是關於那種「關不了機」的感覺,節奏斷不開、身體離開現場但思緒仍滯留的狀態。我開始試著理解:不是任務做不完,而是我還沒學會怎麼從節奏中退場。
2025/05/16
我以為工作就是完成任務,做完就能結束。直到下班後還關不了機的腦袋提醒我,節奏早已崩壞。外勤像直線,內勤像毛線,任務彼此纏繞、插播、重疊。我不是多工,而是來不及理清。這篇是我試著在混亂中整理與重建步調的紀錄——也是我為自己設計的「落地練習」。
Thumbnail
2025/05/16
我以為工作就是完成任務,做完就能結束。直到下班後還關不了機的腦袋提醒我,節奏早已崩壞。外勤像直線,內勤像毛線,任務彼此纏繞、插播、重疊。我不是多工,而是來不及理清。這篇是我試著在混亂中整理與重建步調的紀錄——也是我為自己設計的「落地練習」。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會議,是許多中小企業最喜歡做的事情。 曾經看過一個團隊一周最少開7-10個會議,有時會更多,最後的結果大都議而不決,不斷地探討特殊個案的解方,或是調整企畫內容去符合某些小眾的需求。  換個角度來看,這些在職場的日子上,我們有多少企劃、多少的專案提報,總是過不了上面主管、頂層老闆的首肯。
Thumbnail
會議,是許多中小企業最喜歡做的事情。 曾經看過一個團隊一周最少開7-10個會議,有時會更多,最後的結果大都議而不決,不斷地探討特殊個案的解方,或是調整企畫內容去符合某些小眾的需求。  換個角度來看,這些在職場的日子上,我們有多少企劃、多少的專案提報,總是過不了上面主管、頂層老闆的首肯。
Thumbnail
小王是一家大型科技公司的產品經理,每天的日程表上總是被密密麻麻的會議填滿。他的同事常常取笑他:“你不是在開會,就是在去開會的路上。”這種情況讓他感到困惑:難道經常開會真的是沒效率的表現嗎?
Thumbnail
小王是一家大型科技公司的產品經理,每天的日程表上總是被密密麻麻的會議填滿。他的同事常常取笑他:“你不是在開會,就是在去開會的路上。”這種情況讓他感到困惑:難道經常開會真的是沒效率的表現嗎?
Thumbnail
現代商業世界中,有效的會議管理至關重要。本文探討會議效率低下的原因,以及如何透過制定明確議程、時間管理、決策流程和溝通技巧的提升來改善會議效率,減少時間浪費,提高企業競爭力。
Thumbnail
現代商業世界中,有效的會議管理至關重要。本文探討會議效率低下的原因,以及如何透過制定明確議程、時間管理、決策流程和溝通技巧的提升來改善會議效率,減少時間浪費,提高企業競爭力。
Thumbnail
上個禮拜分享了一本書,說的是如何能有效率的做事,如何改善做事的效率。在做事的時候也常需要與他人或團隊溝通,你在溝通的時候,也能夠有效率的溝通嗎? 溝通也就是提問跟回答的過程,說話做事一定要抓住問題的關鍵,想要做到精準表達,說話時就必須要有重點。不少人問問題根本沒有重點,沒有實質的內容,
Thumbnail
上個禮拜分享了一本書,說的是如何能有效率的做事,如何改善做事的效率。在做事的時候也常需要與他人或團隊溝通,你在溝通的時候,也能夠有效率的溝通嗎? 溝通也就是提問跟回答的過程,說話做事一定要抓住問題的關鍵,想要做到精準表達,說話時就必須要有重點。不少人問問題根本沒有重點,沒有實質的內容,
Thumbnail
以前看到有書或是課程教人家怎麼開會,心裡都忍不住OS疑問:「這也需要學習?」隨著開會次數增加,這才發現台灣人真的很愛開會,矛盾的是會開的越多,就越不會,因為多數的開會都是無效,到底怎麼樣開會才能精準又快速呢?
Thumbnail
以前看到有書或是課程教人家怎麼開會,心裡都忍不住OS疑問:「這也需要學習?」隨著開會次數增加,這才發現台灣人真的很愛開會,矛盾的是會開的越多,就越不會,因為多數的開會都是無效,到底怎麼樣開會才能精準又快速呢?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專案開發中遇到的時間壓力和執行困難,以及如何無效應對這些挑戰。 沒有工時估算、客戶溝通、交付時間表設定、程式品質管理、工作量管理、合同和專業態度等方面的建議。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專案開發中遇到的時間壓力和執行困難,以及如何無效應對這些挑戰。 沒有工時估算、客戶溝通、交付時間表設定、程式品質管理、工作量管理、合同和專業態度等方面的建議。
Thumbnail
其實流程不是不能改,只是考量要長遠、考慮周到。財會工作就是搜集、整理、統計、分析資料,不是只「記帳」而已,任何流程的建立都是為了能便於分析,快速找到問題。如果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就是連自己也輕看自己的工作了。
Thumbnail
其實流程不是不能改,只是考量要長遠、考慮周到。財會工作就是搜集、整理、統計、分析資料,不是只「記帳」而已,任何流程的建立都是為了能便於分析,快速找到問題。如果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就是連自己也輕看自己的工作了。
Thumbnail
在會議中進行口頭報告時,要具有結構化的能力,以提高效率。結構化思考和表達可以節省雙方更多時間,提高效率。本文介紹了結構化報告的技巧,包括先行結論、提供證據支持、歸類分組和邏輯遞進。透過結構化的報告,可以幫助自己整理資料、整理思路,同時能讓對方快速理解和同意觀點,提升業務處理能力。
Thumbnail
在會議中進行口頭報告時,要具有結構化的能力,以提高效率。結構化思考和表達可以節省雙方更多時間,提高效率。本文介紹了結構化報告的技巧,包括先行結論、提供證據支持、歸類分組和邏輯遞進。透過結構化的報告,可以幫助自己整理資料、整理思路,同時能讓對方快速理解和同意觀點,提升業務處理能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