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待辦清單從沒清空過,我學會怎麼不被吞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你也有這種感覺嗎?
每天一早打開電腦,代辦清單滿到邊框都要溢出, 一邊處理,一邊被插播,一邊又發現有新任務浮出水面。 明明忙了一整天,卻不知道自己到底做了些什麼。 每一項都不是大事,但就是清不完。 有時候我會問自己:「我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 後來才發現,不是我做不夠,而是——事情,本來就做不完。

🗂️我開始梳理手上的所有工作,把碰到的項目整理成一張 Excel 總表,依照「每日、每週、雙週、每月」分類成不同頁籤,讓我能一目了然進度與遺漏。

並開始研究EXCEL的參數設定,但我不想花太多心力,所以我透過CHATGPT來調整我的表格和需要,邊做邊微調。

📍我沒學過專案管理,但在瀏覽所有項目的過程中,隱約察覺這或許就是一種屬於我的小型專案流程。

我將項目一覽全部瀏覽,搭配進度及設定,我可以在隱約有甚麼事情沒做完時,從頭檢視一遍,確保自己是安心踏實的。

以下是我的工作上班清單:

A~E是我的每日必做項目,F、G是固定每周整理會議資料、待追蹤的工作項目

如果有臨時需求或是其他緊急事項,我會寫在紙本上,搭配使用。

我設計的 Excel 進度追蹤表(已匿名處理)

我設計的 Excel 進度追蹤表(已匿名處理)

透過可視化區塊,我可以快速掌握每日任務與本週進度,也知道自己從哪裡接續未完成的項目。

至於代辦清單的部分,我了解到永遠都無法清空,因為總是有無盡的插播,後來我透過這份專為我自己打造的EXCEL檢視表,看見主要進度有完成,今天做完大部分及昨天未完成事項,那今天新增的工作可以留到明天。

就這樣,我慢慢找回屬於自己的節奏。

在往後的日子裡,我仍會被突發狀況打亂,也會因插播延後任務。
但我已經知道該怎麼接回中斷的節點,繼續前行,安穩而不慌。



by Aniv|在文字裡,點燃看不見的真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語焰者
0會員
16內容數
在制度裡工作,也在混亂中拆解節奏。 這裡紀錄的是那些難以言說的制度困境與內在拉扯,透過書寫找回秩序與自我主權。 如果你也曾在工作裡感到疲憊、卡住,懷疑這一切是否合理——我在這裡寫下那些日常裡難以言說的結構困境與自我覺察,陪你一起理出頭緒。
語焰者的其他內容
2025/05/26
有時候,工作看起來很忙,流程照著走,會議不斷召開,但問題卻始終卡在原地。 我開始思考,也許我們不是做不好,而是被困在一套假裝有效率的節奏裡。 這篇是我對制度裡某些「動起來就好」的假象觀察,也是一段從混亂中慢慢辨認出真正問題所在的過程。
Thumbnail
2025/05/26
有時候,工作看起來很忙,流程照著走,會議不斷召開,但問題卻始終卡在原地。 我開始思考,也許我們不是做不好,而是被困在一套假裝有效率的節奏裡。 這篇是我對制度裡某些「動起來就好」的假象觀察,也是一段從混亂中慢慢辨認出真正問題所在的過程。
Thumbnail
2025/05/18
偶然被一句廣告文案戳中,我報名了一場陌生人配對早午餐。來自不同職業的人圍坐共桌,自主聊起職涯與興趣,氣氛自然。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工作狂卻不自覺的金融高管,引起全場熱議與調侃。雖然餐廳空調不佳、餐點平平,散場後也感到疲憊,但這場聚餐以剛剛好的節奏,提醒我人與人的連結不需延伸太遠,只要剛好同桌,就已足夠。
Thumbnail
2025/05/18
偶然被一句廣告文案戳中,我報名了一場陌生人配對早午餐。來自不同職業的人圍坐共桌,自主聊起職涯與興趣,氣氛自然。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工作狂卻不自覺的金融高管,引起全場熱議與調侃。雖然餐廳空調不佳、餐點平平,散場後也感到疲憊,但這場聚餐以剛剛好的節奏,提醒我人與人的連結不需延伸太遠,只要剛好同桌,就已足夠。
Thumbnail
2025/05/17
明明報表交了、會議結束了、訊息都清空了,但腦袋還停不下來。事情做完了,卻總覺得有什麼沒結束,像系統還在背景默默運轉。這篇是關於那種「關不了機」的感覺,節奏斷不開、身體離開現場但思緒仍滯留的狀態。我開始試著理解:不是任務做不完,而是我還沒學會怎麼從節奏中退場。
2025/05/17
明明報表交了、會議結束了、訊息都清空了,但腦袋還停不下來。事情做完了,卻總覺得有什麼沒結束,像系統還在背景默默運轉。這篇是關於那種「關不了機」的感覺,節奏斷不開、身體離開現場但思緒仍滯留的狀態。我開始試著理解:不是任務做不完,而是我還沒學會怎麼從節奏中退場。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你是否有過這種感覺,忙碌了一整天,感覺好像做了許多事,但又好像沒有留下什麼具體成果?本文將與你分享如何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設立具體可交付成果,透過簡單易高效的步驟,讓每一天變得更有意義,積累更多有價值的成就。
Thumbnail
你是否有過這種感覺,忙碌了一整天,感覺好像做了許多事,但又好像沒有留下什麼具體成果?本文將與你分享如何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設立具體可交付成果,透過簡單易高效的步驟,讓每一天變得更有意義,積累更多有價值的成就。
Thumbnail
最近看到一句話「收藏從未停止,實踐從未開始。」根本直戳我的弱點,生活中有太多以為自己會做,但實際從未開始或是一曝十寒,因為可以先收藏起來反而失去立即實現的急迫性,生活中有千百個理由偷懶,沒時間根本就不是什麼藉口,就像是這兩天多了兩天的颱風假,卻好像也沒有有效的運用。
Thumbnail
最近看到一句話「收藏從未停止,實踐從未開始。」根本直戳我的弱點,生活中有太多以為自己會做,但實際從未開始或是一曝十寒,因為可以先收藏起來反而失去立即實現的急迫性,生活中有千百個理由偷懶,沒時間根本就不是什麼藉口,就像是這兩天多了兩天的颱風假,卻好像也沒有有效的運用。
Thumbnail
有些剛好就好,其實不必要做到完美,能擺爛的事情,在不影響別人的前提下,更是盡情能不做就做,能拖到最後也沒關係。不是所有事情都應該積極面對,其實消極,也是一種作法↓↓↓↓↓
Thumbnail
有些剛好就好,其實不必要做到完美,能擺爛的事情,在不影響別人的前提下,更是盡情能不做就做,能拖到最後也沒關係。不是所有事情都應該積極面對,其實消極,也是一種作法↓↓↓↓↓
Thumbnail
繼續我鬆散的生活,日子過得很慢,時間的概念變得模糊,似乎無法掌握。 上班時很多事都照著schedule走,每個月結帳出報告,專案開會出差,滿滿的行程,並且心裡有底,預先規畫準備。每個月過得很快,完成好多事。一個月又一個月,一步一步往前。 上班的時候也總覺得若可以不用工作,有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想學
Thumbnail
繼續我鬆散的生活,日子過得很慢,時間的概念變得模糊,似乎無法掌握。 上班時很多事都照著schedule走,每個月結帳出報告,專案開會出差,滿滿的行程,並且心裡有底,預先規畫準備。每個月過得很快,完成好多事。一個月又一個月,一步一步往前。 上班的時候也總覺得若可以不用工作,有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想學
Thumbnail
  做為一個自由工作者,我常常會發現自己「哪裡不足」,除了自我價值感覺低下之外,總是在庸碌的生活下感受到【時間不夠】,但是總是說不上來我今天到底完成了什麼樣的工作、做了什麼事情。   網上有很多成功人士管理時間的方式,照做了大概才三天之後,我發現我根本不適合那些網路上那些農場文的方法,也很少有
Thumbnail
  做為一個自由工作者,我常常會發現自己「哪裡不足」,除了自我價值感覺低下之外,總是在庸碌的生活下感受到【時間不夠】,但是總是說不上來我今天到底完成了什麼樣的工作、做了什麼事情。   網上有很多成功人士管理時間的方式,照做了大概才三天之後,我發現我根本不適合那些網路上那些農場文的方法,也很少有
Thumbnail
第四步驟 :建立自己的任務管理系統 白話一點說,任務管理系統 = To Do List 說實話,我一直以為自己的工作內容算是單純,沒有特別想過要使用To Do List,後來拆解每天的代辦事項之後,驚覺於公、於私,每天超過30項代辦事項,但是神(ㄓㄨ)腦(ㄊㄡˊ)如我,想靠著好記性去記憶所有事情
Thumbnail
第四步驟 :建立自己的任務管理系統 白話一點說,任務管理系統 = To Do List 說實話,我一直以為自己的工作內容算是單純,沒有特別想過要使用To Do List,後來拆解每天的代辦事項之後,驚覺於公、於私,每天超過30項代辦事項,但是神(ㄓㄨ)腦(ㄊㄡˊ)如我,想靠著好記性去記憶所有事情
Thumbnail
過去我堅持要自己完成所有事情,卻使自己筋疲力盡。慢慢地,我開始放下對自己的苛刻要求,請人協助,讓自己有更多時間休息。事情仍然能順利完成,我感到輕鬆自在。放下執念,是鬆綁自己的開始。
Thumbnail
過去我堅持要自己完成所有事情,卻使自己筋疲力盡。慢慢地,我開始放下對自己的苛刻要求,請人協助,讓自己有更多時間休息。事情仍然能順利完成,我感到輕鬆自在。放下執念,是鬆綁自己的開始。
Thumbnail
每天面對無休止的工作和壓力,容易感到疲憊不堪,甚至快要放棄。瞎忙的生活方式不僅浪費時間,而且讓人忽略了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本文介紹了從斷捨離、價值工作計畫、PDCA、到排除干擾等方法,幫助讀者提高工作效率,專注於重要的任務,並將生活過得更有意義。內文並分享了線上免費讀書會以及相關社群資訊。
Thumbnail
每天面對無休止的工作和壓力,容易感到疲憊不堪,甚至快要放棄。瞎忙的生活方式不僅浪費時間,而且讓人忽略了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本文介紹了從斷捨離、價值工作計畫、PDCA、到排除干擾等方法,幫助讀者提高工作效率,專注於重要的任務,並將生活過得更有意義。內文並分享了線上免費讀書會以及相關社群資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