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不是為了討好誰而揮手,她只是──剛好那天,心裡有陽光。
有時她會跟店員說掰掰,有時會在店門口跳舞給老闆看,但也有時,她只是靜靜地靠在我身邊,不說話。
我從不催促,也從不認為那是不禮貌,因為我希望她每一個互動, 都來自真心,而不是被要求的表現。
她的禮貌,不是表演出來的
我從我女兒妡妡小時後就開始引導她跟人打招呼,不是強迫,而是輕輕地邀請。
久而久之,她慢慢養成了這樣的習慣。 現在常常在走出店外時突然停下來說:「我忘記跟老闆掰掰欸!」
如果老闆不忙,我會陪她回頭揮個手、說聲再見;如果老闆正在忙,或不在場,我會說:「老闆在忙沒看到人呢,我們下次有機會再說。」
她說掰掰的那一刻,不是為了討好、也不是為了被稱讚,只是因為她心裡有一份想連結的感覺,想表達出來。
有時她說掰掰卻沒有得到回應,我會陪她消化那個小小的失落, 告訴她:「你已經做得很好了,有時候大人太忙沒注意到,沒回應不是不理你。」這樣的對話,或許簡單,但它在她心裡種下的是一種信念:「你的表達,是有價值的,不取決於別人的回應。」
她可以是自己,不需要取悅世界
我從來不會因為她沒打招呼就責備她,也不會因為她不照大人期待的樣子行事而失望。因為我相信──孩子的成長,不該為了滿足父母的虛榮,更不該被套上社會對「有禮貌」的樣板標籤。
她可以很安靜,也可以很熱情;
可以選擇互動,也可以選擇不說話。
我希望她知道:你不必完美,也不需要討好別人,只要是你自己,媽媽就已經很喜歡了。
她的每一聲掰掰,都有自己的重量
妡妡的每一聲「掰掰」,我都看在眼裡,也記在心裡。
因為她不是被逼著說的,也不是為了博得關注, 她只是,在感受到愛與連結的時候,用自己的方式,把這份感覺送出去。
而我,只希望她永遠記得——你說不說,都沒關係;被看見與否,都不影響你的價值。
因為你的光,從來不是別人點亮的,是你自己,就已經會發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