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怦然心動的生命故事讀寫》這學期的最後一堂課,在期末透過餐敘分享來作為最後一堂課的活動逐漸成為一種習慣,老師稱作「有故事的味道」,內容是大家各自帶一道具有自身故事的食物來與大家分享。我發現這些故事不管曲折與否,食物總是十分可口。真不知是故事點綴了感官,還是各自的閱歷刪選了食物,所以端出了一道道迷人的生命風景。
默默地,熟稔一群頻率相同的朋友。
默默地,喜歡上一起活動的感動。
默默地,緊靠彼此。
默默地,閱讀。
默默地,寫。
回想去年踏進這門課的動機,其實就期待著透過探索新的社交,來激起書寫的靈感。沒想到我做到了。尤其是可以持續地寫,用心的讀,我想有部分的成績必須歸功於課堂內同為讀書會的夥伴。
動筆之前我翻閱了之前的課堂筆記,共有二十餘篇的書寫,每一篇的內容都讓人回味無窮──對自己來說。那些文字還原了場面,也多少烙下了「刺點」,這「刺點」或許是活動其中的人才能明白,它真切的被記錄下來。無論多久,定將使人反覆感動。這成績讓我有點雀躍,開心的並不是文字內容寫得多好,而是喜悅自我的持續要求,努力地寫下一篇篇的文字。
這年五月前後忙於其他活動,課堂紀錄不甚完整,自然流失了幾堂。我並不因此遺憾,因為同時間確實有其他書寫需要照料,所以沒能留下全數課堂。此一時間我也驚覺惰性的可怕,當你鬆懈的瞬間它便趁虛而入,而且積極的迷惑,那可怕的「輕鬆」會將你累積的慣性瞬間擊破。當我以為我會回頭填補缺件的若干時間之後,遺失的筆記終究只是空白。
然而我並非怠惰,也多少體現了寬心放下,又得時時叮嚀自己風箏的線不能放得太長。
雖然我也期待可以看見同學更多的文字,甚至是紀錄彼此的細節,但生活之瑣碎無法言喻,我只能持續期待。去年開始找回閱讀的活力,也砥礪自己執行閱讀心得、課堂筆記與隨意書寫的習慣。我與大家分享這些文字,也鼓勵大家閱讀與書寫,要大家每天留點時間提升自己。這個時間並非只能是閱讀或書寫,而是舉凡對自己有幫助並能提升心智與生活的大小事物皆可。這種善待會逐漸成為自己生活的核心。
課堂上其實有更多的感受未被留下,但我欣慰抓住的這些。二十幾堂課的時間受益良多,不僅是授課的內容,更包括了同學間互動的軌跡。接下來,我就把這學期期末的饗宴跟大家好好分享,並做個段落。
學期中插曲不斷,有三位同學因故無法參與期末的活動「有故事的味道」。這回參與這時間的同學計有九位,大家各自攜帶一道有故事的食物來與彼此分享,有人甚至帶了二、三道餐點,十幾道餐點與點心佈滿三張長桌,同學並肩緊鄰而坐,圍成一圈。
琞騏帶來的是傳統的大餅,口味是綠豆椪與白雪酥。她說小時候的趣事是經求奶奶同意後將整塊大餅啃咬的記憶,天真地問起新人們何時再結婚,期待著再咬一塊。後來有好一陣子都沒再吃到大餅,直到她懂得人不會常常結婚的年紀為止。
美玲是個素食主義者,但也需要料理葷食給家人食用,她迴避動刀的場合,僅買沒有脈動的鮮貨。她跟大家說了一個奇妙的秘密,那就是百科全書有教人煎魚這件事,也是她的啟蒙。她驕傲地說她煎魚的實力全是百科全書的功勞。
圓圓在一連串的偶然之下,命定地買到了週一公休的蔬食優格,其中還有令人驚豔的椒麻優格醬。原本她的食物計劃並不是「優氧時光」,但這天大夥都同意這幾道偶然,是一場生命的安排。不過我們記得她還有一道鱔魚的故事,雖然滑溜,但在大夥記憶的牢網裡,不易流失。
姮之從小就喜愛豆干,冷魯熱魯均可,她對於豆干的基本要求必須是軟嫩的口感。我問:不賣豆干的滷味店家是否不合格。她說:對。不過想想,不賣豆干的滷味倒是真沒見過。對於提供麵食的店家來說,基本款的豆乾、海帶提前售罄是常有的狀態。同學聊起小時候外食的記憶,說滷菜是昂貴的禁忌,小孩不敢問,父母也不會輕易夾取。它們在櫥窗裡閃閃發亮,既不是招手也不誘惑,對於無法連結的欲望,我們會稱它為夢想。如此浮誇說法是因為成年後的我們,都成功夾取了夢想,而且肆無忌憚,或說是滷味自由。
樹葉有專攻,樹枝沒有,所以淑如努力成為廚樹裡的樹葉。她說羨慕很會做菜的人。當她揮汗如雨地與這天的炒南瓜米粉激戰時,感念的是平時不用燒飯的優雅。我們笑稱她是公主,沒有病的那一個。我想廚藝是練習來的,按圖索驥是探索,不是精製,我們繼續期待努力開枝展葉的蕭大廚。
鳳娟帶來池上的オミヤゲ給大家當點心,並跟我們說了一個池上的故事,那是幾個家庭共同的記憶。至此她喜愛著池上,喜愛台東。她這日時間行程捉襟見肘,只能無奈地擱下藥燉排骨的選項,我好奇台南的藥燉排骨哪家上位,驚覺自已的台南地圖裡似乎短少了這一味,而且渾然不知。
透過影片記錄與故事分享,淑芳帶來一家人都喜愛的鹽酥蝦與鹽水雞,在她細心謹慎的料理下,去腸泥的蝦,醃泡入味的雞都相當的可口,但她對自己的品管甚是嚴格,直說還有更好吃的版本。面對如此用心烹飪的料理竟然還有更高的版本,讓我們無比羨慕他們一家子的好福氣。
隨便煮煮的曉翎要說是怦然心動的主廚,我想沒有人會反對。她這天帶來了肉骨茶湯、自製的碗粿、還有冰涼的西瓜。關於碗粿的故事起自於吃米不知米價的先生,一段對話之後碗粿便從她家橫空出世,雖說有幾次演化過程的失敗,但這個版本絕對是可以登上台南碗粿排行的等級。加了油蔥肉燥的碗粿,調味得宜,口感軟硬適中,雖然少了一點點米香,但油蔥的香氣在口腔中奔騰開來,整體大勝坊間商號,絕不誇大。
我帶著新市排隊的早餐炒麵、炒米粉赴約,在與同學私下商議之後擱下瓜仔雞的選項,還以承諾的帶來好吃的炒米粉。我說我的食物在這現下成為了故事本身,一種極為瞞混無賴的說法。後來我先與大家分享了瓜仔雞湯的少時記憶,日後也定有機會為大家烹煮,這回先留下伏筆。
同學的好料都介紹完了,這場故事的饗宴在杯盤狼藉、肚飽泛睏的情況下進入尾聲。同是伏筆的還有老師這天的美食地圖,其實只是不想出賣鴨母寮菜市場這塊凈土。想知道我們都吃些什麼、學些什麼,歡迎下學期一起來上怦然心動大飯店的課程,保證可以飽足您的身心靈。
透過閱讀寫作,我們慢慢地,默默地,向自己靠攏,也向別人靠攏。在這裡我們感受到一股自然的原力,一如這日對話中的一段「我們不強加自己的思想於別人身上」,而是企圖用不同的觀點與視角去書寫,去看待這一個世界。這世界存有無限「靈光」的瞬間,回憶這學期開堂時老師說的「一期一會」,我們緊抓也鬆手這一份感覺。沒有矯情的緣起緣滅之說,反而是一股真實的淡然,那是一種可以微笑淺淺看待生命流動的感受。感謝參與彼此生命段落的每位同學與老師,吞下期待,僅為此時此刻的閃耀而感動,謝謝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