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為了一個看起來微不足道的決定,猶豫了半年。不是因為那件事很難,而是因為我太害怕改變。害怕一改變,就會失去現在所擁有的一切。但有一天我終於做了那件事。那一刻我才明白,原來我一直怕的,不是真正的困難,而是自己腦海裡的想像。有些事,走出去的那一刻,你才發現自己早就可以了。
恐懼像霧,總是悄無聲息地擴散在心中
我們總以為恐懼是突如其來的失去,像火災、地震、事故。但更多時候,它是一種悄無聲息的存在。像空氣中慢慢擴散的霧。你一開始察覺不到異狀,直到它模糊了視線,甚至讓你看不清自己。
- 你想拒絕一個不舒服的請求,卻始終開不了口
- 你想開始一個夢想,卻總是等到有空再說
- 你想改變什麼,但腦子裡卻不停回響「我真的可以嗎?」
這些,都不是軟弱。只是我們在面對恐懼的時候,習慣讓它坐上駕駛座,控制我們的行動。
我們不是不勇敢,而是太在乎
我有一位朋友,早已擁有人人稱羨的頭銜,卻決定轉行。她整整拖了一年,才終於遞出離職信。她告訴我:「我只是怕萬一我失敗了,別人就會覺得我根本不行。」我明白她的話。很多時候,我們不是害怕做錯,而是害怕「做錯這件事」被別人看見。
恐懼,其實是因為我們太在乎。太在乎別人的眼光,太在乎自己的理想能不能實現,太在乎萬一失敗了,是不是就證明自己不夠好。
這份在乎,有時候比真正的失敗還令人難以承受。
恐懼的氣球,其實一搓就破
但你知道嗎?
當你真的去做了,才發現其實一點都不可怕。
恐懼在腦海中膨脹成一顆又大又可怕的氣球,但一旦行動,它往往不堪一擊,輕輕一戳,就破了。
甚至變得安靜、滑稽,讓你想笑。
有時候,你只是發了一封郵件、參加一場面試、拒絕了一個邀請,然後發現世界並沒有毀滅,你也沒有被討厭,反而鬆了一口氣。
我們太習慣讓恐懼先寫結局,卻忘了,真正的劇情,是要走過才能體會的。
與恐懼共處,而不是打敗它
恐懼不會因為你變強就消失。但你會發現,它慢慢地從從駕駛座退到後座,直到它無法再操控你的決定。
與其等到完全不怕才出發,不如現在就對它說:「你可以跟著,但今天,我來掌舵。」
每一次你鼓起勇氣,哪怕只是一小步。恐懼就會安靜一點,你也會越來越清楚自己是誰。
有些事,要你先走出那一步
你不需要等到完全準備好,才開始新的旅程。
你只需問問自己:
「如果我不怕,我會怎麼做?」
「如果我還是很怕,那我願不願意帶著它,跨出第一步?」
有時候,改變真的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
它只是需要你,輕輕地把腳邁出去。
而在你回過頭的那一刻,你會笑著對自己說:
「原來,我早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