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感受,不是情緒勒索;沉默以對,才是關係的慢性自殺。有時候,我們只是說了一句「我有點難過」,卻換來一句:「你這樣是在情緒勒索我嗎?」那一刻,我們其實是想更靠近,卻反而被推得更遠。明明是在試圖連結,卻反而被貼上操控的標籤。 原來,在某些關係裡,誠實地表達感受,也成了一種風險。但如果選擇不說,把所有情緒往心裡放,真的比較成熟嗎?還是,我們只是慢慢學會了,怎麼委屈自己,成全別人?
沉默的代價,是對自己的背叛
你說:「我有點難過。」不是要讓對方愧疚,而是想讓對方知道:你的心,因這段關係起了波瀾。
可對方聽見的,卻是「都是你的錯」,防衛機制就立刻啟動,彷彿你是在要求他為你的情緒負責。
於是,我們慢慢學會了沉默。不吵、不說、不表達,只在夜裡一遍遍地自我懷疑:是不是我太敏感了?是不是我太多情了?是不是我不該說出口?但我們忘了,表達感受,不是為了指責誰,而是為了對得起自己。那是我們對內心誠實的一種方式,不是責備,而是讓對方知道,你說的話、做的事,對我有影響。表達感受 ≠ 情緒勒索
很多人把表達感受,誤會成情緒勒索。但其實,兩者之間,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情緒勒索,是用情感綁架對方,迫使他照著你的劇本走;而表達感受,是讓對方知道,我因為你,感受到了什麼。
情緒勒索會說:「你再這樣我就走了。」
而表達感受會說:「你這樣讓我感到受傷,我希望我們能好好談談。」
一個想控制你,一個則是想靠近你。
真正的勒索,讓人感到壓力、愧疚、焦慮;而真正的表達,讓人感受到被看見、被理解、被尊重。
關係的門,是你先關上的嗎?
辨識情勒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如何回應那份不被尊重的感覺。
有時候,我們太快把對方貼上「無法溝通」的標籤,於是,乾脆地關上了自己的心,你不再期待被理解,也不再主動靠近, 因為你已經先說服自己:他聽不懂,也不會改變。
但只要你願意,在彼此的防衛之外,留下一點空間,一點耐心,也許,你會看見一個其實也渴望被理解的靈魂。
即使會被誤會,也要誠實活一次
我們都在學習,學著分辨自己的感受,學著勇敢說出口,也學著,在被誤解時,不急著防衛,而是更清楚自己的初衷。因為真正重要的,從來不是別人怎麼理解你,而是你有沒有忠於自己的感受,誠實地活一次。
表達感受,不是操控,而是一種不想在關係中消失的努力。
那你呢?最近的你,有好好表達自己的感受嗎?
還是,又默默地,把它們吞回心裡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