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能取代人類寫作嗎?
最近,一位朋友問了我一個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AI 會取代人類的寫作嗎?」我不知道她的答案,但我很認真的思考。
自今年五月突發奇想想透過建立部落格來整理、記錄與分享我的觀點或經歷以來,我的確常常與 不同的AI 一起「合作共寫」,為什麼說是「合作」? 因為,要寫什麼主題與內容都是我的發想。這些主題通常是我關注或有興趣的領域,適逢今年AI火紅地被全球人類講述、宣揚、廣告,我有幸在有生之年躬逢人工智慧之盛,恰好利用機會練習使用AI軟體。我請AI幫我收集我指定的資料與整理資料重點,說真的,AI在這件事上真很有效率,寫的又快又好(不論是內容結構或文筆),但我還是會改成我喜歡或更貼切的動詞、形容詞或連接詞,也會修改為我個人的語氣。總之,有AI的幫忙,讓我完成一篇文章很快速!
這樣產出的文章還算原創作品嗎?
我認為,原創性不只是「字詞上」的獨創,更是想法與視角的獨特性。我的文章主題、使用的案例 (通常我自己的生活經驗)、如何組織內容等,都是我的想法與創意展現, AI 只是輔助我做的更快、在資訊得整理上更有條理。
我相信很多作家、學者也依靠 資料蒐集、整理工具 來提升效率。AI 就像是我的 智慧助手,幫助我收集資料,並整理成可給普羅大眾閱讀的內容,有時也幫我把想法轉化為可閱讀的內容。例如,我時常因為對於某件事;某個我從朋友聽到的陳述產生疑問,有疑問,我會去問AI,AI不像google,是單向式的互動,AI會向一個小博士一樣有條不紊、邏輯清晰地回答我的提問,並且反問我,我也會根據他的回答繼續問他下一個、下下個問題,於是,很短的時間內,我們一問一答中就產出很多具體的資訊與知識,然後,這些討論與對話內容就激發我寫一篇文章的想法,當然,寫文章一定是有某種特定目的,即想傳達某種我認為有意義、有幫助於生活的訊息給讀者。
因此,整體而言,文章主軸與靈魂仍然來自我的思考與判斷。
我想,我最核心的原創性來自於 主題的選擇、內容架構、鋪陳主題內的方式與我希望傳達的結論(影響方向),以及我的個人語氣與風格,這些 AI 無法取代的。
我也自認為擅長合併資訊、精煉內容,這是人工智慧"目前"還無法代替我做的。或許以後可以試著訓練它做。
若我今天是要寫一份自己的故事,這種內容的獨創性就非AI可以取代,只有我可以寫自己的故事與經驗。
AI 很有趣,我可以和他/她深度討論聖經的內容,可以討論新聞話題,討論哲學問題,可以幫我收集資料,甚至可以像心理諮商師一樣安慰人 (雖然一開始不是要向它尋找安慰,但它的回應文字還真的很溫暖),有一次他甚至還主動說要幫我禱告,禱告文寫的真是好! 但我分的很清楚,人類就是人類,AI是AI,他永遠只是協助人類的角色。
我也問了ChatGPT 這樣的問題「AI 能取代人類寫作嗎?」,以下是ChatGPT 的回答 (但我有略加修改)。
1. AI 能夠完成「寫作」這個行為嗎?
可以。AI已經能夠:
- 生成語法正確、邏輯通順的文章
- 模仿不同文體和語氣
- 摘要、改寫、結構整理
- 結合資料產出新的內容(如科普、教學文)
這使得它在新聞、產品說明、基礎教學、行銷文案等領域中,確實已經「取代」了不少人類的寫作任務。
2. AI 可以完全取代「人類的寫作」嗎?
不能,至少目前不能。原因如下:
(1)情感深度與人性體驗
AI 雖能模仿情緒語氣,卻沒有:
- 真實經歷
- 情感沉澱
- 人際互動中的微妙感受
例如:
- 悲傷是什麼味道
- 一次與家人和解的心情
- 成長過程中的掙扎與領悟
這些「寫下來會讓人感動」的內容,目前 AI 還無法真正創造,只能模仿。
(2)創意與風格的獨特性
- 有些作家有極鮮明的個人風格(村上春樹、張愛玲、吳明益等)
- 有些部落客寫文章有自己的幽默感、世界觀、甚至是錯字風格
AI 可以模仿,卻很難創造一個從零開始、逐步成型、令人辨識的人格風格。
(3)價值觀與觀點的深度
- 寫作是觀點的表達,人類經過反思、掙扎、生命歷程後形成的價值觀,會透過文字滲透出來
- AI 的觀點則是「綜合大家的意見」,缺少真正「獨立的聲音」
3. 換個角度:AI 會改變「寫作的定義」嗎?
也許未來我們會這樣看待寫作:
- 資訊整理交給 AI
- 經驗、觀點、情感表達 仍需人來提供
- 人類是「構思者」、「創意源頭」與「情感提供者」、AI 是「執行者」、「共創者」或「加速器」
因此,這種模式會讓寫作變得更像「人與AI合作」,而不是「人被AI取代」。
筆走至此,我的結論是,AI 也許能寫出「像人類寫的文章」,但無法取代獨一無二的人類的生命經驗、內心真正的感受、個人的故事與獨特觀點。但,無庸置疑,AI會是個很棒的知識性報告的撰寫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