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次的諮詢中,我發現一個共同點:很多人是在撐不住時,才開始尋求協助。
可能每天都不想進辦公室,身心亮起紅燈,就算放假也無法恢復。
在那樣的狀態下,變得似乎除了離職、轉職、諮商,沒有其他選項,不得不做出決定,因為已經撐不下去。
視線會變得狹窄,彷彿進入隧道,只看得見眼前那個出口,即便不知道出口通往哪裡。
但,我也觀察到另一種情況。
有些人在日常中,就持續留意自己的狀態。
也許是寫下片段的心情、和信任的人深談、週末回顧、保留空白時間。
這些看似小小的行動,其實都是在為自己創造餘裕,不把路走窄。
什麼是創造餘裕?
所謂的創造餘裕,可以想像成:認知的緩衝。
像是手機電量剩 40% ,我們就會開始找插座,而不是等到剩 5% 才急著充電。
它的核心概念是:不讓困境佔滿全部的注意力,保留選擇的餘地。
在諮詢中,我觀察能創造餘裕的人,往往有幾個共通點:
- 習慣定期整理工作感受與變化
- 願意記錄疲憊或卡住的徵兆,而不是強迫自己撐下去或忽視
- 擁有支持系統,像是諮商、諮詢、信任的朋友/社群
- 能察覺到「選擇變少了」本身是個黃燈,並及早行動
我們可以從哪開始?
如果目前在工作裡感到有點悶,或是時不時出現「再撐一下就好」的念頭,不妨試著問問自己:
- 我能清楚描述目前的工作狀態與困擾嗎?
- 除了吃飯睡覺工作,我是否有留下一些時間給自己?
- 如果突然有變動,我還有力氣應對嗎?
- 上一次感到「我有選擇」是什麼時候?
這不需要打分數,只是個提醒,讓我們能重新去看看自己的狀態。
如果大多數回答是否定的,也許是時候為自己留下些餘裕。
總結
不是所有改變,都得等到痛了才開始。
這也不是什麼幹大事,僅僅是從一天、一週之中,空下一小段時間給自己。
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舉動,都在默默幫助我們提升覺察,保留空間,思考如何站穩,如何前進。
祝福各位在變化來臨前,為自己保留更多的可能性。
如果你有類似的困擾,或是其他關於職涯的挑戰,歡迎透過諮詢表單:pse.is/686ctg 來開啟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