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的繩課筆記,近期才整理好。重新閱讀筆記,回憶上課的近況,收穫依然良多。
繩縛中的Predicament rope 兩難是什麼?
這堂課非初階繩課,預期大部分的學員已有一定的技術基礎,故老師Yada講更多的是觀念、情境、感受。技術很重要,但技術是營造這個情境的工具。
Predicament是有點不舒服、帶有風險、強度比較高的繩縛情,會有些不自然的姿勢、不舒服的感受。有時候會一步步把受縛者逼到極限,讓他無法脫逃。
是兩個人一起尋找身體的可能性,是「On the way to the top with partner.」。
這一切,需要雙方共同努力創作,一起建立連結。
Predicament rope 兩難跟責繩是不是很像?
有同學問,Predicament也有痛苦跟挑戰極限的概念,是不是跟責繩很像?Yada老師承認的確有相似之後。
但責繩是日文的概念,包含了一部分日本語境,更像是創作一個情境去處罰。
兩難則是英文,更多的意思是:兩股力量的拉扯、辛苦輕鬆的感受交替。像是如果繩縛的過程比較長久綁很久,可以鬆綁部分的肢體,然後再綁回去。
溝通與After care的重要性
繩縛過程中,不只繩模承受很多、表達出自己的感受,繩手也給予很多。雙方是合作關係,也是一種挑戰。
既然是如此,就不要害怕衝突,鼓勵進行溝通。例如詢問:強度會太高嗎?要休息一下嗎?不用擔心表達自己的感受會中斷情境。
後續的After care也很重要。像是Yada覺得泡澡就是不錯的After care,經過高強度的繩縛之後,泡澡可以讓身體放鬆。
Predicament困境/兩難
後來跟朋友討論到,Predicament 是英文,直譯為中文是「困境」。中文慣稱的「兩難」有二擇一、左右為難的概念。故把Predicament翻譯為兩難,對中文使用者可能有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