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童年,是父母這輩子獨有的「特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課題分離:是認清親子關係的本質是一場漸行漸遠的旅程。



我們無法阻止孩子長大,


但我們可以選擇——在孩子長大遠行前,


將我們彼此的心,繫得溫暖又牢固。



關鍵,在孩子的「心理依附」


而童年,是建立安全感最重要的階段


 

還記得孩子小的時候


我們數次被孩子氣得既崩潰又狠狽,


即便失控、即便吼罵了孩子


孩子還是巴著我們的大腿不放、哭著討抱,


像無尾熊一樣,怕我們不要他了。


即使把推開,他也死命往我們懷裡鑽

 

那幾年著實辛苦

難免也有覺得孩子很煩的時候

 

最近看著孩子們身高漸長的背景

再次回顧兒時的照片和影像

慢慢體會到

那是一段好珍貴的時光——

是我們因為成為了父母,才擁有的特權。

 

隨著孩子一直長大,

就算我們不想,課題也會自然地慢慢分離:


我們終將不再是孩子的全世界。


 

若因工作和忙碌,錯過了孩子珍貴的童年——


也等於錯過了孩子「只屬於我」


的這黃金十年。

 

時光一去不復返

下次,當你覺得孩子很煩時

或許,用覺知溫柔提醒自己:



孩子不只是一份責任

更是一段我們一起互相陪伴、共同成長的旅程。

 

別等到孩子大到不需要我們了,才想起——


原來當初他珍珠般的眼淚


一顆顆都是儲存孩子安全感的好機會。

 

下次,當孩子哭鬧或煩人時

請用力愛、用心陪

 

願未來

即使孩子離家千里遠,


心裡依然有我們的溫暖


總是記得我們的擁抱、與充滿愛的氣味。

 

#課題分離 是更有覺知地去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高小露學堂的沙龍
41會員
282內容數
2025/06/01
「孩子寧願被罵,也不要被忽視。」E在課程結束後數個月,特地來訊分享,當初的這句話,就像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在她心中盪開一圈圈的漣漪。E的體晤,也讓我再次有所感觸。 父母總想買品質最好的玩具給孩子、在學習上也尋找最棒的資源──畢竟那是我們對孩子愛的展現。但有時我們忘了,最珍貴的禮物,就藏在容易被
Thumbnail
2025/06/01
「孩子寧願被罵,也不要被忽視。」E在課程結束後數個月,特地來訊分享,當初的這句話,就像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在她心中盪開一圈圈的漣漪。E的體晤,也讓我再次有所感觸。 父母總想買品質最好的玩具給孩子、在學習上也尋找最棒的資源──畢竟那是我們對孩子愛的展現。但有時我們忘了,最珍貴的禮物,就藏在容易被
Thumbnail
2025/05/27
#7歲的妞教我的事 有一種小孩,很會為自己爭取、一哭二鬧我要肯德吉樣樣來。也有一種小孩,很能體貼他人,沒有人要求他懂事,他就會自己主動委屈求全──妞就屬後者。 週未旅遊結束後,快上高速公路前,後座突然傳來妞妞猶豫的聲音:「媽媽...我的巾仔在後車廂。」那條洗到起毛邊的小毛巾,是她每晚必須
Thumbnail
2025/05/27
#7歲的妞教我的事 有一種小孩,很會為自己爭取、一哭二鬧我要肯德吉樣樣來。也有一種小孩,很能體貼他人,沒有人要求他懂事,他就會自己主動委屈求全──妞就屬後者。 週未旅遊結束後,快上高速公路前,後座突然傳來妞妞猶豫的聲音:「媽媽...我的巾仔在後車廂。」那條洗到起毛邊的小毛巾,是她每晚必須
Thumbnail
2025/05/26
「孩子很容易因小事就失望、生氣、失落 我知道:孩子情緒那麼大,他也不是故意的 我知道:他只是大腦還沒長好 我知道:他正在認識和經歷情緒 我知道:這是他成長的必經過程 我知道:他需要的是我的允許和陪伴 我都知道 但……我真的好累。」 這是一位認真教養孩子的母親的自白。 當我們學了很多
Thumbnail
2025/05/26
「孩子很容易因小事就失望、生氣、失落 我知道:孩子情緒那麼大,他也不是故意的 我知道:他只是大腦還沒長好 我知道:他正在認識和經歷情緒 我知道:這是他成長的必經過程 我知道:他需要的是我的允許和陪伴 我都知道 但……我真的好累。」 這是一位認真教養孩子的母親的自白。 當我們學了很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常常發生許多衝突。父母應該陪伴自己先,不再以反射式憤怒的方式回應孩子,這樣孩子應對父母的方式也將有所不同。這些孩子已經遺忘的事,一直存在我們的心中,終有一天,都將變成我們與孩子間的養分。
Thumbnail
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常常發生許多衝突。父母應該陪伴自己先,不再以反射式憤怒的方式回應孩子,這樣孩子應對父母的方式也將有所不同。這些孩子已經遺忘的事,一直存在我們的心中,終有一天,都將變成我們與孩子間的養分。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Thumbnail
對孩子來說,大多期待自己能趕緊成年,離開原生家庭獨立生活,因為那是自己成長的證明,也是開始能掌控自己人生一個重要的分水嶺 等到出社會一段時間,也許碰到情投意合的另一半,成立屬於自己的家庭,在雙方步入禮堂的那一刻,相信每一對新人都打從心底覺得自己未來會像童話故事裡的王子與公主,從此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Thumbnail
對孩子來說,大多期待自己能趕緊成年,離開原生家庭獨立生活,因為那是自己成長的證明,也是開始能掌控自己人生一個重要的分水嶺 等到出社會一段時間,也許碰到情投意合的另一半,成立屬於自己的家庭,在雙方步入禮堂的那一刻,相信每一對新人都打從心底覺得自己未來會像童話故事裡的王子與公主,從此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Thumbnail
親愛的爸爸媽媽,孩子終究有一天會長大離家。但透過真摯而坦然的對話,我們和孩子的心是可以永遠靠近的。與其躲避那些複雜的情緒,不如讓我們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學著去擁抱生命中每一個重要的時刻,包括畢業。
Thumbnail
親愛的爸爸媽媽,孩子終究有一天會長大離家。但透過真摯而坦然的對話,我們和孩子的心是可以永遠靠近的。與其躲避那些複雜的情緒,不如讓我們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學著去擁抱生命中每一個重要的時刻,包括畢業。
Thumbnail
不論是家庭或學校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帶給孩子們力量。孩童的成長與心理健康是家庭和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在這篇文章中,探討了孩子們的成長,以及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同時提出了對家長和教育者的建議,希望提供孩子所需的支持與幫助。
Thumbnail
不論是家庭或學校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帶給孩子們力量。孩童的成長與心理健康是家庭和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在這篇文章中,探討了孩子們的成長,以及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同時提出了對家長和教育者的建議,希望提供孩子所需的支持與幫助。
Thumbnail
(禁止轉貼、轉發、抄襲,有任何需求須經過本人同意) 在上了三個月心理學課程與看了課本內容之後,希望小時候父母可以教我的事: 1、嬰兒時期擁有愛與安全感 讓我知道自己是舒適、安全的,在我成長後擁有穩定的內核及自信。 2、培養我的自主意識,學會主動學習 在開始學習的時期陪伴我
Thumbnail
(禁止轉貼、轉發、抄襲,有任何需求須經過本人同意) 在上了三個月心理學課程與看了課本內容之後,希望小時候父母可以教我的事: 1、嬰兒時期擁有愛與安全感 讓我知道自己是舒適、安全的,在我成長後擁有穩定的內核及自信。 2、培養我的自主意識,學會主動學習 在開始學習的時期陪伴我
Thumbnail
陪伴孩子不僅是一份責任,更是一種無價的禮物。透過親子共讀、戶外活動以及遊戲互動,培養孩子的多元興趣與能力。在這個使用科技的時代,選擇親子共度的高質量時間,給予孩子更多關愛和安全感。
Thumbnail
陪伴孩子不僅是一份責任,更是一種無價的禮物。透過親子共讀、戶外活動以及遊戲互動,培養孩子的多元興趣與能力。在這個使用科技的時代,選擇親子共度的高質量時間,給予孩子更多關愛和安全感。
Thumbnail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療癒童年。" 依附關係,分為四種「安全依附」「焦慮依附 」「逃避依附」「混亂依附」,記得「自我覺察」,與自我對話,和自己和解;論自我分化-父母何時與孩子分房睡,避免女孩長大產生依賴性,男孩產生戀母情結,訓練孩子自我分化,培養獨立自主性。
Thumbnail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療癒童年。" 依附關係,分為四種「安全依附」「焦慮依附 」「逃避依附」「混亂依附」,記得「自我覺察」,與自我對話,和自己和解;論自我分化-父母何時與孩子分房睡,避免女孩長大產生依賴性,男孩產生戀母情結,訓練孩子自我分化,培養獨立自主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