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領記憶]清明連假送老闆的「禮物」:我的離職與職場血淚史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清明連假的「特別禮物」

在 114 年的清明連假,我終於把離職的訊息按下傳送鍵。

朋友們打趣地說:「這是送給老闆的清明禮物吧?」

其實這段訊息在我的記事本裡,已經存放、修修改改好一段時間了。

六年多的時光,對於老闆的脾性我早已有些了解。


所以我很努力地在字句上收斂,避免過於尖銳或失禮;甚至還把老闆常常掛在嘴邊說的「我的問題」一併寫進去(畢竟他說我老是用情緒做事嘛)。

說實在的,為了讓這封離職短訊「完美」,我還真是花了不少腦力。

結果最後才發現——我竟然忘了寫上確切的離職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傳出去的訊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總您好,假日打擾了。

因我個人的狀態不太理想,影響到工作情況,在處理事務上也有許多不足。

我深思後,決定離職,休息一段時間並重新規劃職業發展方向。

這六年來,感謝公司對我的栽培與信任,這段期間我學到了許多寶貴的經驗,也非常感謝您對我的指導與支持。

目前規劃任職至 5 月,麻煩您安排交接人選。

我會從下週開始整理相關文件,並進行交接工作。

如果尚未確定接手人,我會先將各項目分類,再與您討論如何分配交接給其他同仁。

再次感謝您這些年的指導與照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闆的震撼回覆

訊息傳出去後,老闆的回覆,讓我三觀整個「震」了幾下。

大意是這樣:

  • 「妳是成年人,也是聰明人,要調整自己應該不難。」
  • 「我一輩子信守,握在手裡的是最好的。」
  • 「這麼多年工廠出了包,我很少怪妳,因為我知道妳壓力大。」
  • 「但當了主管,就一定會有壓力、有人的問題,要學習解決而不是討厭。」

最後還來一句:「加油!祝福妳…」

讀完之後我心裡只冒出一個問號:

所以——我要離職是錯的嗎?

因為跟「爛人」計較,因為被「爛事」磨光了耐性?

甚至我胃潰瘍、胃痛導致心情低落,這些也能被歸咎於「情緒化」?


離職談判的「拉扯」

後來的每一次交接會議,都像是一場拉鋸戰。

老闆先是閃躲、不想面對;

好不容易坐下來談時,看著我整理好的長長工作清單,愣住了:「這麼多工作,要怎麼分?誰接得起來?」 (心裡想:現在才知道我做的事多?之前都沒發現嗎?)

接著話題開始歪掉,老闆提到:

  • 「是不是因為薪水問題?」(其實是公司偷偷少給了 3,000 元的補貼)
  • 「是不是跟某位資深同仁過不去?」(但這位同仁早已搞走不少人了)

當我直白地說「我惹不起,所以選擇躲得起」時,老闆卻回:「她改不了的,一輩子都這樣,妳別計較。」

甚至在公司會議上,還多次公開暗示:「某某人要是留下,公司就能怎樣怎樣…」

彷彿我的去留,能決定整間公司的命運。🙃



情緒失控的那一刻

在我正式離職前剩 8 天時,我再度詢問交接事宜。

這回老闆終於爆了,直接不顧形象地把心裡話都倒了出來:

  • 「我忍妳那麼多情緒,怎麼可以說走就走?」
  • 「公司對妳不差,妳卻忘恩負義。」
  • 「這些工作內容不單純,怎麼能拍拍屁股就走?」

最後甚至脫口一句——「妳是垃圾。」

(說真的,後面他還說了很多,但我腦袋只記得這句。)

諷刺的是,一年半前我就曾提出「留職停薪」一個月休養,卻被拒絕。

如今卻反過來說我「突然」離開,打亂了規劃。 所以,這一切又要算我的錯?


最後的收尾

後來,我問接手我一半工作的同仁,是否需要我多留一個月協助?

對方只拜託我修改兩份資料即可。 於是,我確實又多留了一個月,把所有資料交接完畢。

最終,我的工作被分攤給了五個人。

電子檔與紙本檔案加起來也就幾千筆資料,真的沒什麼「接不起來」的。 而那位老闆口中「接不起來就會很亂」的同仁,後來也真的離職了。

到最後我才徹底明白:

原來,在這間公司裡,不管你做多少、扛多少,到頭來換來的標籤,仍可能只是一句——「垃圾」。


回顧這一切,我其實沒有後悔自己做出的決定。

在職場裡,大家都說要「忍」,說要「習慣」,說壓力是成長的一部分。

但我發現,有時候真正需要的勇氣,不是硬撐下去,而是誠實面對自己的狀態,然後在該停下來的時候,給自己一個喘息的出口。


離職並不代表失敗,而是我選擇為自己設下一個停損點。

也許有人會說這是逃避,但我寧願用「自我保護」來形容。

因為只有好好照顧自己,才能有機會在下一段路上,重新出發,走得更穩。

或許,這才是我給自己真正的「清明禮物」吧。


raw-image

圖片來源: Kenny Louie,CC Licensed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水深的呢喃之語
3會員
49內容數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深水區」, 那裡的情緒不浮躁、思想不喧嘩。 這裡寫下我感受到的重量,也紀錄那些安靜但滲透內心的時刻。 一尺,剛好不淹沒,卻足以洗出真實。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職場的第一週總是充滿挑戰和疑惑。對於工作及同事的期望與現實之間的落差,讓人感到困惑。透過這段經歷,作者反思了自己在職場遇到的問題,並最終做出了放下這份工作而尋找更適合自己的道路的決定。
Thumbnail
在職場的第一週總是充滿挑戰和疑惑。對於工作及同事的期望與現實之間的落差,讓人感到困惑。透過這段經歷,作者反思了自己在職場遇到的問題,並最終做出了放下這份工作而尋找更適合自己的道路的決定。
Thumbnail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職場叢林中,你是否曾經遇到過這樣的情況:那個一直支持你、欣賞你的主管突然宣布要離職了。頓時,你感覺天都要塌下來了。工作熱情消失得無影無蹤,每天上班彷彿行屍走肉。但是,真的應該這樣嗎? 讓我們透過小明的故事,一起來探討這個讓許多職場人困擾的問題。
Thumbnail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職場叢林中,你是否曾經遇到過這樣的情況:那個一直支持你、欣賞你的主管突然宣布要離職了。頓時,你感覺天都要塌下來了。工作熱情消失得無影無蹤,每天上班彷彿行屍走肉。但是,真的應該這樣嗎? 讓我們透過小明的故事,一起來探討這個讓許多職場人困擾的問題。
Thumbnail
員工可能離職時(員工尚未提出,只是我覺得該員怪怪的),多半我會先單獨約來聊聊,有些人可以在對談中把心結打開,然後回歸正軌,有些人則不行。 大部分離職員工在決定提出離職當天講述的原因都不是真正的原因。因此等到當天才想到要慰留,多半會抓錯方向。 當團隊成員提離職時,我還是會詢問原因,主要是確認對方已
Thumbnail
員工可能離職時(員工尚未提出,只是我覺得該員怪怪的),多半我會先單獨約來聊聊,有些人可以在對談中把心結打開,然後回歸正軌,有些人則不行。 大部分離職員工在決定提出離職當天講述的原因都不是真正的原因。因此等到當天才想到要慰留,多半會抓錯方向。 當團隊成員提離職時,我還是會詢問原因,主要是確認對方已
Thumbnail
在我的職場生涯中,有一次衝動離職的經歷,這段經歷給我帶來了深刻的教訓和寶貴的成長。以下是我那段時期的詳細經歷。 衝突與離職 由於與上司理念不合,我和上司在工作上起了許多衝突。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我們處理事情和溝通的方式都有問題,確實應驗了一句諺語:“一個巴掌拍不響”。隨著衝突的累積,我最終選擇了離
Thumbnail
在我的職場生涯中,有一次衝動離職的經歷,這段經歷給我帶來了深刻的教訓和寶貴的成長。以下是我那段時期的詳細經歷。 衝突與離職 由於與上司理念不合,我和上司在工作上起了許多衝突。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我們處理事情和溝通的方式都有問題,確實應驗了一句諺語:“一個巴掌拍不響”。隨著衝突的累積,我最終選擇了離
Thumbnail
距離逃離待了近10年的修羅場…啊不是!是職場倒數計時兩週,盡可能讓自己繼續沉浸在上班的mood裡面。雖說現在的我正在帶薪敲著鍵盤打文章,不過公司過去也無償地剝奪我的周休二日,就彼此彼此啦!
Thumbnail
距離逃離待了近10年的修羅場…啊不是!是職場倒數計時兩週,盡可能讓自己繼續沉浸在上班的mood裡面。雖說現在的我正在帶薪敲著鍵盤打文章,不過公司過去也無償地剝奪我的周休二日,就彼此彼此啦!
Thumbnail
我明明都已經給他特別照顧,無論調薪或分紅都沒有少給他,什麼好處全都拿了,竟然跟我說因為心累所以要走了- 前兩天聽到隔壁團隊的主管言語激動的描述著申請離職同仁的狀況。
Thumbnail
我明明都已經給他特別照顧,無論調薪或分紅都沒有少給他,什麼好處全都拿了,竟然跟我說因為心累所以要走了- 前兩天聽到隔壁團隊的主管言語激動的描述著申請離職同仁的狀況。
Thumbnail
清晨,電話向主管回報家中情況須繼續告假。電話那端回饋了解;提醒春節奬勵方案活動的但書,若未全程出席,團隊達成團體目標的獎金,你是無法拿到獎金的⋯⋯ 幾年後,單位同仁家人在農曆春節前遭逢不幸,主管同樣在聽聞訊息後,同樣跟他說⋯⋯⋯ 你是無法拿到獎金的⋯⋯
Thumbnail
清晨,電話向主管回報家中情況須繼續告假。電話那端回饋了解;提醒春節奬勵方案活動的但書,若未全程出席,團隊達成團體目標的獎金,你是無法拿到獎金的⋯⋯ 幾年後,單位同仁家人在農曆春節前遭逢不幸,主管同樣在聽聞訊息後,同樣跟他說⋯⋯⋯ 你是無法拿到獎金的⋯⋯
Thumbnail
極短篇小說: 辦公室的爭權奪利,男女的微妙情感,營銷的商超的手法.....混為一爐!
Thumbnail
極短篇小說: 辦公室的爭權奪利,男女的微妙情感,營銷的商超的手法.....混為一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