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連假的「特別禮物」
在 114 年的清明連假,我終於把離職的訊息按下傳送鍵。
朋友們打趣地說:「這是送給老闆的清明禮物吧?」
其實這段訊息在我的記事本裡,已經存放、修修改改好一段時間了。六年多的時光,對於老闆的脾性我早已有些了解。
所以我很努力地在字句上收斂,避免過於尖銳或失禮;甚至還把老闆常常掛在嘴邊說的「我的問題」一併寫進去(畢竟他說我老是用情緒做事嘛)。
說實在的,為了讓這封離職短訊「完美」,我還真是花了不少腦力。
結果最後才發現——我竟然忘了寫上確切的離職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傳出去的訊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總您好,假日打擾了。
因我個人的狀態不太理想,影響到工作情況,在處理事務上也有許多不足。
我深思後,決定離職,休息一段時間並重新規劃職業發展方向。
這六年來,感謝公司對我的栽培與信任,這段期間我學到了許多寶貴的經驗,也非常感謝您對我的指導與支持。
目前規劃任職至 5 月,麻煩您安排交接人選。
我會從下週開始整理相關文件,並進行交接工作。
如果尚未確定接手人,我會先將各項目分類,再與您討論如何分配交接給其他同仁。
再次感謝您這些年的指導與照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闆的震撼回覆
訊息傳出去後,老闆的回覆,讓我三觀整個「震」了幾下。
大意是這樣:
- 「妳是成年人,也是聰明人,要調整自己應該不難。」
- 「我一輩子信守,握在手裡的是最好的。」
- 「這麼多年工廠出了包,我很少怪妳,因為我知道妳壓力大。」
- 「但當了主管,就一定會有壓力、有人的問題,要學習解決而不是討厭。」
最後還來一句:「加油!祝福妳…」
讀完之後我心裡只冒出一個問號:
所以——我要離職是錯的嗎?
因為跟「爛人」計較,因為被「爛事」磨光了耐性?
甚至我胃潰瘍、胃痛導致心情低落,這些也能被歸咎於「情緒化」?
離職談判的「拉扯」
後來的每一次交接會議,都像是一場拉鋸戰。
老闆先是閃躲、不想面對;
好不容易坐下來談時,看著我整理好的長長工作清單,愣住了:「這麼多工作,要怎麼分?誰接得起來?」 (心裡想:現在才知道我做的事多?之前都沒發現嗎?)
接著話題開始歪掉,老闆提到:
- 「是不是因為薪水問題?」(其實是公司偷偷少給了 3,000 元的補貼)
- 「是不是跟某位資深同仁過不去?」(但這位同仁早已搞走不少人了)
當我直白地說「我惹不起,所以選擇躲得起」時,老闆卻回:「她改不了的,一輩子都這樣,妳別計較。」
甚至在公司會議上,還多次公開暗示:「某某人要是留下,公司就能怎樣怎樣…」
彷彿我的去留,能決定整間公司的命運。🙃
情緒失控的那一刻
在我正式離職前剩 8 天時,我再度詢問交接事宜。
這回老闆終於爆了,直接不顧形象地把心裡話都倒了出來:
- 「我忍妳那麼多情緒,怎麼可以說走就走?」
- 「公司對妳不差,妳卻忘恩負義。」
- 「這些工作內容不單純,怎麼能拍拍屁股就走?」
最後甚至脫口一句——「妳是垃圾。」
(說真的,後面他還說了很多,但我腦袋只記得這句。)
諷刺的是,一年半前我就曾提出「留職停薪」一個月休養,卻被拒絕。
如今卻反過來說我「突然」離開,打亂了規劃。 所以,這一切又要算我的錯?
最後的收尾
後來,我問接手我一半工作的同仁,是否需要我多留一個月協助?
對方只拜託我修改兩份資料即可。 於是,我確實又多留了一個月,把所有資料交接完畢。
最終,我的工作被分攤給了五個人。
電子檔與紙本檔案加起來也就幾千筆資料,真的沒什麼「接不起來」的。 而那位老闆口中「接不起來就會很亂」的同仁,後來也真的離職了。
到最後我才徹底明白:
原來,在這間公司裡,不管你做多少、扛多少,到頭來換來的標籤,仍可能只是一句——「垃圾」。
回顧這一切,我其實沒有後悔自己做出的決定。
在職場裡,大家都說要「忍」,說要「習慣」,說壓力是成長的一部分。
但我發現,有時候真正需要的勇氣,不是硬撐下去,而是誠實面對自己的狀態,然後在該停下來的時候,給自己一個喘息的出口。
離職並不代表失敗,而是我選擇為自己設下一個停損點。
也許有人會說這是逃避,但我寧願用「自我保護」來形容。
因為只有好好照顧自己,才能有機會在下一段路上,重新出發,走得更穩。
或許,這才是我給自己真正的「清明禮物」吧。

圖片來源: Kenny Louie,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