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資產累積之旅:從衝動離職到重新振作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在我的職場生涯中,有一次衝動離職的經歷,這段經歷給我帶來了深刻的教訓和寶貴的成長。以下是我那段時期的詳細經歷。

衝突與離職

由於與上司理念不合,我和上司在工作上起了許多衝突。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我們處理事情和溝通的方式都有問題,確實應驗了一句諺語:“一個巴掌拍不響”。隨著衝突的累積,我最終選擇了離職。

當時自己待的公司是一家分工很細的公司,在自己分內的工作表現不錯,不代表自己的能力是夠廣夠全面性的,這是當時自認為能力不錯的自己所沒有考慮及察覺到的。

當時,我心裡雖然不確定離開公司後該做什麼,也曾短暫憂心是否會有一段時間找不到工作,但我仗著自己年輕,工作表現不錯,並且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公司福利待遇也算不錯,就天真地以為離職後可以輕易找到類似的公司。考慮到自己手邊的緊急備用金還算寬裕,我就不假思索地提出了離職,甚至是在尚未找到下一份工作的情況下。

raw-image

求職的艱難

離職後,我希望能在業界找到工作性質相似且難度更高的工作,於是投了許多履歷。當時以為會有許多公司邀請我去面試,但現實並不如我所願。有些公司僅僅是找我去面談一下,後面就沒有進一步的通知。待業和尋找工作的時間比我預期的更長,這令我開始感到焦躁不安,這是我當時果斷離職時始料未及的情況。

raw-image

財務壓力與焦慮

儘管我手邊有緊急預備金,但隨著時間推移,存款逐漸減少,加上需要負擔房貸,財務壓力越來越大。也還好先前有準備充分的緊急備用金,才不至於繳不出房貸,若連繳房貸都有問題,應該只會讓當時的自己處境更艱難。我開始節衣縮食,但心中的恐慌感卻逐漸升高,開始後悔自己當初沒有找好下一份工作就離職的決定。

raw-image

工作狀態不穩

後來,我斷斷續續找了幾份工作,但工作狀態一直不穩定。這段不穩定的時間持續了好一陣子,直到我最終找到一份讓自己可以穩定下來的工作。這個過程和我如何從不穩定到穩定的經歷,有機會將在後續的系列文章中說明。

raw-image

教訓與建議

這段經歷教會了我,衝動和氣憤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帶來更多的麻煩。在做出重大決定前,我們應該理智思考,做好準備。如果真的要離職,應該事先了解自己下一步的就業方向,並做好充分準備。例如在離職前先去其他公司面試,或確保除了緊急備用金外,還有其他業外收入。業外收入的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讓自己在待業期間毫無收入,這樣才能避免因為財務壓力而在找工作時做出錯誤的決定。

此外,透過投資理財及資產配置獲得本業之外的被動收入,也是自己離職待業期間的底氣,讓自己可以有充分的時間尋找下一份工作。最重要的是,在現有的工作中學到更多東西。簡而言之,就是自己要有真才實學。只有具備能力的人,才能在離職後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好工作。

raw-image

重點總結

理智思考:做出重大決定前應該理智思考,避免衝動行事。

提前準備:離職前應事先了解下一步的就業方向,做好充分準備。

面試和準備:在離職前先去其他公司面試,確保有清晰的就業方向。

緊急備用金:確保有充分的緊急備用金,避免財務壓力。

業外收入:尋找業外收入和投資理財,增加被動收入。

持續學習:在現有工作中學到更多東西,提高自身能力。

真才實學:具備真才實學,才能在離職後迅速找到好工作。

希望我的經歷能夠給大家帶來啟發,幫助你們在職場上做出更明智的決定,同時在財務規劃上更加謹慎,確保自己的經濟安全和職業穩定。

6會員
38內容數
一名中年上班族。通過多年努力和資產配置,資產已累積到一定程度。雖然尚未實現完全財務自由,但這些經驗讓我在面對裁員風險時能保持財務安全。 在這個沙龍裡,我將分享自己的財務累積經驗與歷程,包括如何通過儲蓄、投資和資產配置達到現階段的財務狀況。希望這些分享能幫助大家在財務管理的道路上少走彎路,共同實現更穩定的財務未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